这个问题在前几年已经大热过几次了,分别是互联网兴起,移动互联网大战,移动付费终端入口争夺,现在再问则是因为流量带货的兴起。我们周边的传统行业从一开始的“我们不一样”到疫情之后的“网红占坑费”。传统行业的伙伴们不再纠结要不要利用互联网而是在考虑用哪个网红,追哪些流量。
最近我常常想起一句话“当菜场阿姨都开始买股票的时候,就是股市的拐点”。那么会不会也有一种现象出现“当菜场阿姨都开始直播卖菜的时候,就是直播行业的拐点?”传统行业利用互联网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营销费用与实际收益的占比。很多企业觉得花大价钱上一个一流主播的直播间,就是在宣传,就是在打广告,就是在做精准营销。真的吗?一个一流主播坑位费动辄几十万,几乎是一个小企业一个月的纯利,在直播间的“宝宝们”看来就是几分钟的推荐,可是却是一个企业顽空心思的孤注一掷。所以,如果你的品牌没有任何知名度,想通过主播造势,请做好心理准备为主播打工。
二、产品真正的价值是否能“红”。我们现在看到的主播有相当一部分都在利用低价博眼球,赚销量。甚至有些企业会给出很大的折扣去迎合潜在消费者。如果你的产品无法利用其自身价值拉动群体传播或是二次消费,那么这一次的赔本赚吆喝真的只是赔本而已。我们这里所说的红的因素,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您来回答。
1、是否开创了新的品类,比如现在网销大火的某宝宝麦片。这种本来很西方的早餐半成品,在加入了水果冻干、芝麻、酸奶块之后,从早餐的货架一跃跳到了零食的台面上来。这种麦片完全不同于原有的麦片产品,既不急着强调营养,也不强调急于标榜健康,它打出了时尚牌。让明星代言;打出了零食牌,里面混合了很多其他的元素,再加上本身麦片就具备的元素,几乎成为时尚人士的早餐必备单品。一包大几十块的混合麦片就可以体验明星早餐的感觉,谁花不起这几十块,谁又不想yy一下啊。
2、是否可以产品设计的细节中获得市场青睐。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喜欢个性化,越来越追求细节,有时一个小众的浪潮就可以带动全员的效仿与追捧。这几年经常会刷到一个“红点”奖,是关于设计的一个奖项,具体细节请自行度娘。如果你惊异于小米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你去看看小米系列的产品有多少红点就知道了,那种被细节的打动一旦成为习惯,就会上瘾,让你的“迷消”(入迷消费者)欲罢不能。
3、是否有故事能牵动某一类人心底的丝线。这种故事包括产品创始人的悲惨且励志的经历,比如老罗的“真还传”,有褚橙,有抖音里对着堆积如山的收获哭泣的老农的苹果(地瓜、南瓜、桃子、橙子......);这种故事还包括一些向往,比如成功减肥人士的各种推荐,比如清华北大学子毕业后创立的各种培训机构,比如美妆博主无暇且近乎整容的妆效,这些故事都会一次次得帮助你的客户按下支付键。
三、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产品的“曝光率”。即使你的产品具备红的基因,但仍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去维持在观众面前的c位,因为互联网的规则是“轮换制”,没有谁能在零投入的情况下永远是被推荐、被优先排位、被平台置顶的,所以站上c位,不等于站稳了,看看已经大红的宝宝麦片现在的广告力度你就知道了,头部产品知道c位的来之不易,绝不退出,不但没有任何后退的迹象,反而筑墙垒坝,让后续竞争者连露脸都困难。
所以,在尝试使用互联网营销手段之前,攒人品,攒钱,攒设计口碑,攒迷消,然后通过“事件营销”突围破局。
预知何为事件营销,且听下回分解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