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鸿勇/文
岁月无声自留痕
14
〔2011年3月18日〕冷雨纷然。街道低凹处,可见洼洼浊水。我穿上雨衣,骑上一辆破单车,去地税局办事。找不到局长签名,白跑一趟,真是不爽。
归程中,在路侧,见一妇人正指手划脚,痛骂一男。男不吭声,却气得发抖。他连瞧都不瞧那妇人一眼,沉着脸走了。妇人楞楞的站在那儿,望着男人远去的背影,也不知她作何感想。
社会日渐和谐,在市井中争争吵吵的现象已难见到。像这个粗言漫骂自己男人的泼妇,已成稀罕之物,让人侧目。只有这没有素质,有点神经质的妇人,才会当街骂人。
至家,读《约翰生传》。从书中知道那些域外的作家,正如我国的曹雪芹般,曾经历孤独寂寞,穷困潦倒,情绪一度低沉,但他们意志顽强,始终坚持写作。
合上书,我默然地思考,思想之翼在不断搧动,许多生活印象如云飘过。
该去的已经去了,来的或许依然会来。生活如天气变化般,有所变化也是很自然的事,并非人凭意志即能扭转的。
人呢,总得凭自己的意志去清理人生中的种种杂质,无论是烦人的事或繁杂的思绪,都得随时随地清理。一个人如果不能将重枙卸掉,他就难以轻装前进。
就写作而言,尽写些胡话,一点社会现象,一些生活片段,一缕个人的思绪,有什么用?难道你眼高手低,胸中无墨,思路不对?写什么,怎样写,心中总得有条主线呀,随意乱写一通是不行的。
你不当好好地反省一下自己吗?总该找出你写得不好的原因,看看症结何在吧?
该详叙的,你笔一滑就过去了,尽在细微末节处浪费笔墨。写一个人,他想什么,做什么,说什么;他的社会地位、工作与生活环境、历史背景;他与谁交往,关系如何,有何纠葛,又怎样融洽,结果怎样,对社会对民生是否有益?
网友评论
写作就这样的过程。反思,完善,痛苦中思索,积极中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