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闺蜜有近一年的时间没见我了。那天她到店铺里,我和她大侃两个小时。她有点愕然,觉得我现在自信了。因为她知道我从前是个内向的人,常常不表达自己的观点,换句话说就是自卑。
一个自卑的人特别容易在人们质疑的嘴里迷失自己。
我就是这样。做事情小心翼翼,生怕哪里做错了;说话时常常说不到正题,绕来绕去,从不肯一针见血,生怕得罪人。我以为把姿态放低,低到尘埃里可以换来别人的注意,到头来换来的却是无情的耻笑,活得更加卑微。
我冷静地审视自己的过往,发现一切的根源是太在乎他们的话。那刻我突然醒悟,你越是在乎别人的想法,越是桎梏住自己。想要脱离现状,必须活出自己的模样。于是我开始也自己充电,学习各种课程,改变懵懂无知的面貌。
后来我做了课外培训机构,经过一段艰难的创业期,终于打开了局面。
有一天,一位参加试听课的家长听完课,看到我在另一间教室里忙碌,问老师课程是否我教授。那位老师当时告诉她,我是校长,有时也会授课。没想到那位家长抬腿就走,后来的课她没有再参加。
老师反映了这个情况,我恍然大悟,一定是她认识从前的我。以前的我说话都不利落,学历低,能力差,她怎么瞧得起我?怎么肯把孩子托给我?
可是,我深深地质疑:你怎么知道现在的我是什么样?你的状况十年没有变化,就能断定别人也不行吗?
听过zy电台马宗武老师《品味书香》的栏目,看到他写得书,才知道他是汽车修理工出身。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离世,他一直和几个兄弟姐妹们相依为命。初三的时候他主动退学,去了修理厂。
在修理厂,他爱上了播音。同事们在打牌玩乐,他在拼命地学习,从他的家乡新疆一路走到bj,期间经历过多少挫折,流过多少汗水只有他自己知道,最后他终于坐在了zy电台的工作间。有家乡人到来,他总是邀请他们到自己的工作环境来参观,这时他们才知道那个只有初中学历贫穷的小伙子真的是电台的主持人。
他并没有炫耀的意思,而是想告诉那些没金钱,没学历,没背景的人经过努力照样可以成为耀眼的星星。可是,现在的很多人思想里认知已经固化了。
他们觉得自己没有改变,理所当然地认为你也同样是其中一员。当你成功了,优秀了,他们是第一个不认可你的,仅仅是你们是同一起跑线的人,还能跑多远?我为这样的认知感到悲哀。
一个人是打工出身,那他永远是打工仔吗?一个人是大学教授,那他的学术就权威吗?这点可怜的认知,只能在变幻莫测的世界面前捶死挣扎。
我曾和一些从底层奋斗起来的人探讨过,他们有相同的想法。从前大家都在底层辛辛苦苦地奋斗,他们知道你的底细。当你成功出圈,他们会妒忌,他们会恨,但是改变不了事实。有甚者会抓住机会落进下石。
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他们宁可相信外人说得话,也不会觉得你有什么才华。
那么你会为了照顾他们的感受而活吗?当然不。
你那么努力地活着,是也了梦想而活,千万不要在意别人对你的评语。
曾有人在其他平台收到的留言和评语什么样的都有。心理强大的人还好听一听就过去了;心理脆弱的人常常过不了这关,重要的是事情的结果经常酿成c剧。
现在的喷子们在毫无成本的世界里,怼天怼地,根本不顾及对别人的伤害。
前两天的热搜里,上海的一位快递员千辛万苦地帮一位女儿给老父亲送菜,这位女儿给快递员转账,快递员没收,便给他的电话充了200元话费。这本是一件让人感动的事,却被那些喷子们抓住200元的话题,说起来没完,结果造成了女儿tl的惨剧。
这样的事还有很多,重是sw,轻是抑郁,在一张嘴的世界里往往决定了人的去留。那些喜欢评论他人的人,请闭紧你们的嘴巴。在你们骂人时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你会承担什么样的后果?
生活在路上的人们,我们的努力,我们的优秀不需要别人的肯定,更不是别人说出来的。走过了路,看过的景,都是你优秀的资本。
活在追寻梦想的路上,千万不是活在别人的嘴里。
22年度写作营第61篇 1537字 累计91201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