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卡片,诚毅每日分享,2019·01·22第37期
2017年,为了拓宽业务,绿园景观公司推出了,风水绿化墙项目事业部,2018年将这个项目专门装进了新的公司。因为当时我的逻辑就是,立体绿化是将来城市绿化发展的一个新热点,于是设计开发了自己的产品,申请专利,成立十个人的市场部,花了一百多万元投入,结果到现在还没实现盈利。
做传统企业的老板逻辑:看到某产品如何好就动心。要靠卖这个产品赚钱。遇到一位老板,准备做白茶的生意,因为他觉得白茶有市场,还遇到一位朋友要做保健品,因为他说中国人有保健需求。
所以中国人的生意逻辑,都是发现一个好的产品。这个好,是他认为的,再去找潜在客户。
我想说,这个逻辑已经走不通了,现在市场上产品都是供大于求,都是买方市场。不得不靠低水平的降价,和恶性竞争来获取生意。
怎么样去改变现状?商业世界的逻辑要改变颠覆,原来是先有货,然后再去找人。
我们能不能颠覆一下,先有人,或者说是先有渠道,再有货呢?很显然,这个逻辑是正确的。
举二个例子。
“波波来了”第13期讲到韩后,在开启屈臣氏这个渠道的时候,就没有把原来,已有的韩后的产品线,直接上架屈臣氏销售,而是针对屈臣氏的销售场景,人群属性,来量身定制产品。
一家叫kao的快餐店,发展的非常迅速,靠互联网打法,双管齐下,不到两年获得了,融资金额3000万,全国开出72家门店,欧洲四家,目前价值至少三个亿。
把炒肉饭做成爆品,有一套方法论核心点:通过用户组织,将其变成店铺合伙人,具体怎么做呢?
招募入伙费为一千元,成为店铺合伙人分红,当初存下的一千块分为六次返回,每个月返220元,半年后返1320元。成为合伙人后,推荐成功下单,成功得到10%,12元得到1.2元。他能成功,跟经营思路调整有很大关系。
找潜在的客户,先通过利益捆绑的方式,即消费还可以推广。
以人为出发点,人以群分,形成社群细分,社群第一,人的需求是多样的,根据人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商品去满足。
传统企业以卖货为出发点,按行业分类,创造新的品类,又琢磨爆款,这个路越走越窄。
如果以人为出发点,人以群分,自然形成各种不同的社群。
人的需求是各种各样的,必然产生商业生态,这个路是越走越宽的。
这也是从底层的形态告诉大家,卖货越走越窄,圈人越走路越宽。
人以群分,形成社群,自然实现了圈子,所以要玩社群,通过社群,可以形成完整的商业生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