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精进>读书笔记(一)》,这篇来谈谈剩下的四个方面——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
深度学习
这应该是本书的核心部分。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重点是在告诉我们应该学临界知识,然后怎样通过行动、反思学到底层的临界知识,最后让学习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采铜在这里偏重于剖析探索式的、新旧知识互动式的学习方法,借此主动构建并不断重构知识体系,最后达到融会贯通。
1.建构式的学习
通常我们所说的学习分为三步,订立计划,实施学习,回顾和整理。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学校教育就是这种模式,是以既成知识为核心的学习,学习者扮演的只是一个“吸纳者”或“搬运者”的角色。
而更合理的学习模式应该是建构式的,知识是由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而来,学习者必须充分调动他们的已有知识,在主动性目标的指引下、在丰富的情境中积极地进行探索,把新知识和旧知识糅合在一起,在头脑中建构出新的知识体系。这段话值得反复体会。
更合理的学习模式是围绕问题展开的,问题是最好的向导,引导我们主动探索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学习中我们不妨多去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1)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已具备了那些相关知识?
(2)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又学到了那些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对缘由知识构成了何种补充或者挑战?
(3)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那些未知的东西,且这些东西我通过简单的探索就能了解?
(4)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那些未知的东西,无法轻易地获得解答,同时又有价值成为我长期去探索的问题?
2.解码
人们会觉得,书本、文章一般都写得够简单明了了,为什么还需要进行解码?书中这样解释:一部表面上简单易懂、朴素直白的作品,往往是有很深的功夫在里面的,也许是用了很深的技巧,把那些原本的复杂性给简化了或者隐藏起来,才造成最让人畅晓的观感。这也就是为什么看了,了解了,却没懂的原因。
我们可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解码:
(1)它说了什么?给我什么感受?(接收信息)
(2)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审视内容)
(3)它的内部是怎么组成的?它的效果是怎样实现的?(洞察形式和结构)
作者给出了三个深度解码的入口:
(1)不只要去寻结论,还要去寻过程;
(2)不知要去做归纳,还要去做延展;
(3)不知要去比较相似,还要去比较不同。
3.技能才是学习的终点
《刻意练习》里有相同的观点。知识的掌握不取决于你记住、懂得了多少,而是取决于你能调用多少知识。就是应用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技能。因此,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在做中学,是练习。关于练习,在《刻意练习》中有更详细的解读。
4.关联不同领域的知识
有意识地分析不同领域之间的潜在联系,通过迁移、印证、互补获得启发。
修炼思维
1.简化
简化的第一步是过滤,排除纷扰。作者提了四条建议,其中有两条正是我现在需要的。一是不追逐当下流行或过热的信息,因为这类话题多半是人为制造的营销话题,没有关注的必要。二是重事实而轻观点和评论,事实是思考的基础材料,是不会变的,而媒体上的各种观点、噪声太多,多半只是干扰,辨识高质量观点的成本太高。啊,又找到了新的缓解焦虑的方法。
2.让潜意识为你工作
人的潜意识是很神奇的存在,往往极具创造性。但让潜意识为我们工作,我觉得操作起来是挺难的,因为它很难被主动控制。所以我们该做的是我们可以控制的事情,尽可能地收集原始资料,有意识地思考,然后关掉大脑里评价的声音,适当的引入混乱与随机,唤醒自己的潜意识。
3.图形化思考
大脑对图形是更加敏感的,图形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绪,看清结构与关联,还有助于更加周全的思考。常用的图形工具除了思维导图,还有很多,如流程图、循环图、矩阵表格等,清单也算。
培养才能
才能和天赋是可以培养和构建的,关键在于正确地努力和练习(参考《刻意练习》)。
把80%的时间投入到一个领域里,培养拿得出手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一个自己纠结已久的问题,一直觉得时间不够,什么都想学点,太贪心了(焦虑也是原因),舍不得放弃一些东西。结果就是,一提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便只能陷入了沉默。没有核心竞争力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状态。
独特的成功之路
做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尝试不同的可能的路径,不是每个人都要去当网红,都要去做互联网创业。我们需要的是一步一步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资产。
根据自己内心的需要,而不是外界的认同,做独立的选择,甚至是做一些酷的事情(书中提到,“酷”的反面不是“不酷”,而是“无味”,是重复无价值或价值被掏空)。最后来一句听上去比较鸡汤话:这个世界容得下你的独特,独特性才是你最好的竞争力。
书读完了。读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观点、方法其实以前就在不同的书中、文章中读到过。读得越多,这种感觉肯定会越发强烈。好的道理总是相通的,没有那么多诀窍和秘密。书读完了,但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该动手为自己的那座看不见的房子添砖加瓦了。
题图来自:https://pixabay.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