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一样东西
它是最长又最短.最广又被分割
最伟大而又最渺小,最珍贵而又最被人忽略
当它快到极限时.人们才发现它的重要
想象有一家银行,每天早上都在你的银行帐户存入86400元,可是每天的帐户余额都不能结转到明天,一到结算时间,银行就会把你当日未用尽的款项全数删除。
你会怎么做?
你肯定会说,那当然是每天分文不留地全部取出才是最佳选择,接着你恐怕会问:哪里会有这种银行?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个银行,那就是“时间银行”。每天早上它总会为你在帐户里存入86400秒。一到晚上,也会自动把你当日虚度的光阴全数注销,没有分秒可以结转到明天,今天不够也不可以向明日预支。
时间是一项稀缺资源,它没有替代品。在一定范围内,某一资源缺少,可以另觅一种资源代替。例如劳动力可以用资金代替,或者可以增加知识,增加人力,但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已失去的时间。
经济学的根本目的在于研究“如何运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换言之,要在承认资源稀缺的前提下研究如何提高“效率”。
面对时间这项稀缺资源,我们通常都以 <也许>,<大概>,<可能>的感觉意识来支撑。但是有心理学家实验证明:人的时间感觉是最不可靠的。把人关在黑屋子里,很快就会丧失对时间的感觉。所以,如果靠记忆,我们恐怕真的不知道时间都去哪儿了。
认真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做了什么?
上一周做了什么?
上一个月做了什么?
上一季度做了什么?
答案:做家务,工作,娱乐......
那你做家务花了多少时间?
答案就是:或许,大概,可能......
有些人估算的时间越走越快、有些人预估的时间越来越慢……这两种感觉都是不对的:快了焦虑加剧;慢了悠闲过头。
精确感知时间
柳比歇夫的“事件-时间日志”做为一种基于过程的记录,比单纯“事件日志”的结果记录更为详尽,并且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遇到结果不好的时候,更容易找到缘由。例如:我以为自己每天都很认真的复习考试,可是实则统计,我的大部分时间都耗用在了玩手机上......
所以,一个有效的时间管理者第一步应该是精确知道他的时间是如何耗用的!我们最有效的工具就是纸和笔,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切实的记录才能让你感知到时间的流逝。
从现在开始,用一个星期时间,每天随时记录你刚刚做完的事情以及花费了多少时间。记录的时候遵从客观事实原则:不记感想、不记感受、只记事件本身。你可以采取你喜欢的任何一种方式记录:可以是列表、表格、手帐......每天晚上你可以拿出你的笔记本回忆一下你今天的时间开销-或许看到这些结果会心惊肉跳:刷微博、刷朋友圈花了我3小时;出去应酬花了2小时........
记录不仅让你精确感知到你每天时间银行里86400秒的流向;可以调整你对时间的感觉;而且可以增加自己的成就感:发现自己可控制的时间80%都花在了20%的事情上......
所以,想要高效率工作,就跟怀孕一样,只有亲身经历十月怀胎,才算生孩子!
我是小学的一名心理辅导老师
一个农业+自然教育的践行者
骑过三轮
做过菜农
摆过地摊
被保安赶过
被城管追过
被别人嘲笑过
但是,
我的梦想
就是
将教育扎根土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