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不敢正视我的年龄问题,都25了,可我却还像个小孩子,心智永远那么不成熟,
我个子不是很高,导致我每次出去买东西,人家都会称呼我’小后生’,其实我挺反感这样的称呼,但是跟同龄人站一块,我就是那种比较幼稚一点的人。
我一直把自己定义成一种外表幼稚,内心闷骚,做事粗心大意,经常喜怒无常的“神经病”,后来我发现我自己什么样,早已在别人眼中定型,比如,在我女朋友眼中,我就是上述描述的那样。
我也不知道怎么神经了,突然想来发发牢骚,感慨一下这些年自己的一事无成,但是心底却一点不惭愧,竟然恬不知耻的有点小自豪。
2013年步入三本院校的大门,对于现在大学生的观念来说,我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因为大学期间,我逃过课,挂过个科,泡网吧,找对象,考试作弊,真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虽然只有毕业一年多的时间,但是大学生活现在想起来,脑海中老师上课的印象寥寥无几,满是跟兄弟一起战斗在游戏世界里的乐趣。
“有些人总会变成自己最讨厌的样子”,不知道从哪听到这句话,他就像专门替我编织的魔咒,在我身上一一实现。我小时候是一个特别乖的孩子,真的是人见人爱的那种,我依然记得在我八岁那年,过年的时候我妈给我买了一身衣服,就是电视里经常演的那种地主穿的古时的中式衣服。我穿上贼可爱,在村子里,带着小伙伴们横冲直撞的,没有一个人不夸我“这孩子将来肯定有出息”。
我以为我会这样一直在家人的宠溺与周围人赞许的目光中继续意气风发,无忧无虑下去。可是谁让我是别人眼中‘有出息’的人呢,在我九岁的时候,家里人把我送到了离家60里地的在一所公立小学教书的我大姑家。对于一个9岁的孩子,要让他做到时隔半学期,才能回一次家,才能见到他的爸妈,这一切只是为了让他将来有出息。要是我有的选择,我不想换将来的有出息,我想在爸妈跟前放肆的无忧无虑的成长。
在大姑家的生活一直持续到我初中毕业。大姑是一个小学的语文老师,他对于学生的态度只有一种,就是严厉,以至于在很长的时间里我在她严肃的脸上没到看到过笑容。
在大姑家我要跟她们家里的三个孩子共同相处,大姑每天忙着上课,还要照顾我们的衣食起居。大姑认为小孩子的独立能力应该从小就培养,所以我跟他们家的孩子从小就一直轮流做家务,每天吃完饭都是我们轮流洗碗,轮流打扫卫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唯一带给我的好处就是我的家庭作业从来不会写不完。
一个只有9岁的孩子,在别人家生活,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听话,那时候我的生活,我现在依然清晰的记得,每天上完课,回家写作业,等大姑上完课回家给我们做饭,我们其中的一个会洗碗,之后会有短暂的玩的时间,短暂的玩耍之后,我们会继续学习,纵然家庭作业写完了,我们还必须去看一些课外书。
让我最记忆深刻的一次是,老师让我们每人买一本新华字典,我不敢跟大姑说,悄悄跑出去小卖部给我妈打电话,那时候小卖部都是那种只开个大窗户,窗户里面是个大躺柜,我当时个子小,电话就在这个柜子上放着,我得自己爬到柜子上,拿起电话给我妈打电话,听到我妈的声音以后,我哇的一声哭了,话也说不清楚,一直抽噎着,不知不觉鼻涕流了出来,拉的老长,也不掉下来。又是冬天,我脸冻得红扑扑的,我忘了我妈当时跟我说了什么,只记得周围的人在笑我,还有我自己当时的那副囧样。
在大姑家,我显得分外的听话,我最讨厌的是,家里有人来了会问这个孩子是谁家的,那样让我总显得格格不入。在这样的压抑的环境下成长,我不记得一点关于开心的事,只记得每天写作业,洗碗,要装成一幅大人模样去生活,以至于所有人都认为我是一个特别听话的孩子。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不想这么听话,我想叛逆,我想出去疯狂的玩,就算没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也无所畏惧。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特别的乖巧听话,就好比一个人在笼子里关的久了,有些人会顺从这种生活,出笼以后反而不适应,还有些人则会特别厌恶那种束缚,一定要把自己逝去的自由,疯狂的弥补回来。而我就是第二种人。
以后再写吧……(不喜勿喷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