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月到3岁是孩子规范的黄金时间,而这时的生活规范其实就是建立生活自理能力,在实践活动里让孩子锻炼照顾自己的能力。
爱的情感既抽象又具象。抽象在于很难定义和概括,具象在于很多行为都在揭示着各种各样爱的表达。如何启蒙小小年纪的孩子们爱周边的环境,爱他人?那就必须让孩子们对环境有和他人行为有充分的的认识。
这就好像宝宝们认识到父母的爱来自认识到每日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上的付出一样。在熟悉的生活里,通过了解环境中的人,事,物,感受生活,萌发对周边环境“爱的意识”。
认识“不一样”的小区
本次走进小区是“我的社区”实践课程活动中的第一站。园区有幸邀请了小天妈妈和悠悠爷爷作为家长义工,一起陪同孩子走进小区,熟悉小区空间环境和生活环境。
其中小天妈妈陪伴孩子,悠悠爷爷则承担了“导游”的角色。领着老师和孩子们一起从6期出发,沿着6期走入3期,3期转弯来到2期,最后来到1期广场。在广场上,小朋友们分成3组,在老师的陪伴下,采访行人。
照顾者,等待者,好奇者,提问者
从班级出来后,你们背起自己的小书包,熟练的换鞋,然后等着出发。k1班的小宝宝在等待着k2班的大哥哥姐姐一起出发。
在行走的路上,一位小朋友鞋子掉了,其他小朋友一起停下来,依然拉着手上套环,等待着这位宝宝穿好鞋子再出发。谢谢你们对身边小朋友的等待。谢谢你们的“集体行动”。
在行走的路上:你们提出树上不同形状的树叶,你们指着草地上的花告诉着同伴:这有紫色的花。还在讨论中6期的房子是灰色的高高的,3期的房子是黄色的也很高,可是阳台和6期不一样。
走到2期,太阳出来了,你们伸出小手,找影子。并且兴奋的告诉老师:看这是我的影子。还有孩子提出问题:影子都是在地上的吗?表示自己最喜欢做实验了。
小小的你们已经在逐渐观察这个熟悉又模糊的小区,并且有了科学兴趣的启蒙,甚至还提出了实验的方法。借用园区娃娃的一句口头禅:O my god.谢谢你们带来惊喜,谢谢你们小小脑袋的思考和勇敢的表达。
表达的勇气与集体行动的秩序感
广场上有许多诱惑,比如摇摇车的吸引、益力多的引诱,也有恐惧比如陌生人带来的不适应和开放的环境,但是这些都不能阻挡你们。
还不太会表达的你们在老师的带引下,还是勇敢的来的陌生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的身边提问今天准备好的问题。热情的你们重复着老师的提问,也热络的和环境中的人们交流起来。
活动的答卷
围绕着“这个小区叫什么?位置在哪?小区有多大?您家在哪?小区里有谁(有哪些人)他们在小区里做什么?”这些问题,通过和路上询问,让孩子们孩子们更加熟悉小区环境。
开放式的问题,果然得到的答案也丰富多彩。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答案,进一步丰富了孩子们的认知,也引发了孩子更多对小区的好奇,和与他人的对话。
例如询问卖益力多的阿姨,就出现了关于买卖的对话。小区里小朋友,老师,爷爷奶奶在做的事情也会联想到,我姥姥也带我出来玩。妈妈带我来买菜等等。联系到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相信你们一定能感受环境中的有爱。
对于孩子而言,活动的答卷不仅仅是得到了问题的答案,更多的是那些难以发现的成长:
在多次外出活动中逐渐形成规则意识。懂得排队、一起出行的等待。
照顾自我能力增强。无论是主动背起小书包,中间喝水,收拾行李,还是整理衣物,伴随照顾自我机会的增多,生活自理能力也在逐步增强。
照顾环境中的同伴。虽说3岁前的孩子处于平行游戏和建立自我阶段,不愿意做些分享。出现的过程中伴随着交往行为的增多和照顾他人机会的出现,孩子们慢慢从交往中出现了“应该的”照顾他人的行为。并逐渐演化成自发行为。
表达积极性和能力的提升。在这次访问中,部分孩子刚开始阶段还是怯于表达的,但伴随着老师的鼓励、陌生人的善意的微笑,孩子们渐渐愿意说,并敢于表达。说的内容也从关键词提问演化到完整句式提完,甚至有孩子还能熟练交流。
同时活动中也可以看出,部分孩子在更加开放环境里的适应,与他人的交流,以及面对“诱惑”时哭闹的情绪,还需要我们用心的引导。
孩子们的能力还不足以自己记录,这次主要是老师记录为主。同时回到园区后,我们也以绘图方式带着孩子们记录下今天的路径,并争取在下次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让孩子们以自己的语言,贴画或其它形式来记录和表达。
本文为芬恩国际园的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收藏。了解更多优质育儿文章,请关注「芬恩国际园订阅号」微信订阅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