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减法》

作者: 朱卉大余水小 | 来源:发表于2022-04-27 21:33 被阅读0次

《减法》。听这名字,你就觉得这本书特别有意思。Less is more,少就是多,这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大家都知道这个口号,也认同“不能把生活搞得太复杂”这个观点,但我为什么要再次讲这本名为《减法》的书呢?因为这本书的研究成果曾经荣登在《自然》杂志的封面上。

大家知道,在科学界最有影响力的两本杂志,一个叫《科学》,一个叫《自然》。《自然》杂志封面文章的研究者,后来写了《减法》这本书。所以less is more,少即是多,这个理念绝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有着丰富科学背景的学科。他用整本书来给我们论述,为什么做减法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我相信你听完这本书以后,一定会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变得更加轻松。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启发是什么呢?我读了那么多关于复杂体系的书,我始终没有想明白一件事:为什么有的地方越修路,这个地方会越堵?

因为平常我们解决拥堵的办法就是修路,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地方修了路以后,反而比以前更堵了。还有一些城市,拆掉了几条道路以后,反而不堵了。这让我们普通人的大脑来想,想不出来。因为路明明多了,怎么还会堵车呢?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作者从科学的角度给出了解释,我们在后面会讲清楚这件事。

在开篇的时候,作者讲了两个案例。第一个案例发生在旧金山,这个地方我去过。旧金山靠着海,有一个叫作恩巴卡德罗的海滨。在二战以后,国家修了一条双层高速公路,通往那个海滨。但这个双层高速公路并不实用,而且因为有了它的遮挡,周围的环境也不会特别好看,居民的生活也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大家就讨论公路应该怎么处理,是再把它往前延伸,还是拆掉它?

当时规划委有一位委员,是一位叫作苏·比尔曼的女士。她经过了深入的研究和测算,建议拆掉这条公路。但是拆掉这么一条双层公路,却遭到了大家强烈的反对。首先是上班族,认为这会影响他们通勤;其次是公路两边的商铺、汽车旅馆,认为这会影响他们的生意……大家闹得不亦乐乎,天天为这个事打官司、吵架。

经过了很多年的争吵之后,政府终于把这条公路拆了。但大家没想到,公路拆掉以后就恢复成了一个公园,海滨变成了一个生态化的地方,游客来得更多了,而且根本没有耽误任何人上下班,同时周围商户和居民们的收入都得到了提高。所以,这是第一个以少为多的案例。

第二个案例更有意思。大家知道纳尔逊·曼德拉,他从监狱里出来,后来当了总统(南非前总统)。在一次演说中,他专门向一个叫作利奥·鲁滨逊的人致敬。各位知道利奥·鲁滨逊是谁吗?这是美国的一位黑人码头工人。纳尔逊·曼德拉说,如果没有利奥·鲁滨逊的努力,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就不会被取消。大家不明白为什么,那么这位利奥·鲁滨逊到底做了什么呢?

其实利奥·鲁滨逊只做了一件事。他作为一个黑人,特别反感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所以他只做了一件小事,就是在1984年的时候,他带领工友们拒绝搬运南非的货物下船。利奥·鲁滨逊和工友们不搬货物,就产生了连锁反应,导致其他各个港口都开始拒绝搬运南非的货物。

接下来,那些在南非投资的厂商就不敢投资了,因为货物都不能下船。所以欧洲、美国的资本逐渐从南非撤出,导致南非整个种族隔离政策的崩溃。

那利奥·鲁滨逊做了什么增加性的动作呢?没有,他只是做了一个减法,只是说我不做这件事,从而导致这么艰难的斗争——连纳尔逊·曼德拉都为此坐了27年牢,他做了这么长时间的斗争,还无法实现的目标,最终竟然能在南非实现。所以,纳尔逊·曼德拉要感谢这位码头搬运工的领袖。

这两个案例放在前边,让我们知道了减法的力量。所以作者在前言里就问大家:“你如果想知道加法对我们的生活有多大的影响,就问自己一件事:你是不是变得越来越忙碌了?”我们每个人扪心自问一下,你会发现事情好像变得越来越多。因为我们习惯用加法来解决问题,而用加法解决问题的结果,就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又会产生新的问题。所以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矛盾变得越来越多。

因此,这本书的核心就是让我们认识到减法的力量。作者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是什么内容呢?他通过长期的实验和科学的观测发现,人们更多地重视加法、更少地使用减法是一个惯例,他用实验证明了这件事情。对于科学,我们不能口说无凭,不能随便拿嘴说说。

作者是怎么做的呢?首先这个启发,来自作者陪他3岁的儿子搭积木。搭积木的过程中,作者发现有一座桥搭斜了,一边矮一边高。那应该怎么办呢?如果桥没搭平,大人们的习惯就是在矮的这边加一格,桥就平了。但是他发现,3岁的儿子没有加这一格,而是把高的这边拆掉了一格,桥也平了。所以作者说,这会不会是一个区别,会不会是小孩子跟大人不同的区别?

于是他拿着这套搭了一半的玩具,到课堂上找了很多学生来搭,作者在旁边慢慢观察这些人的行为。他逐渐发现,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增加一块。因为我们的习惯就是增加一块,大家想都不想,增加一块积木就平了,只有极少部分的人会减掉一块。

相关文章

  • 分享《减法》

    《减法》。听这名字,你就觉得这本书特别有意思。Less is more,少就是多,这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大家都知道...

  • 《加法与减法》——志同道合vs同流合污

    十六天分享《加法与减法》一书中的团队16个加减法!一起做到真正地为团队赋能!第一个加减法——减“污”加“志”。 在...

  • 天赋递减法则:教育孩子越早越好

    分享第14个教育法则—天赋递减法则 要想解释“天赋递减法则”,我们就要先来谈谈儿童的潜能。 潜能是什么呢?打个比方...

  • 人生需要做减法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吴军的《见识》第二章:人生需要做减法 人生做减法,这是一种生活智慧。对于我来说,有着...

  • 【0712读书感悟】3366-引力-HR-合肥

    书名:《见识》作者:吴军金句:人生需要做减法。分享:恰当的减法将带来幸福的生活人们总是认为多多益善、拥有比舍弃更幸...

  • 公子义:减法策略,不要现实的成见所蒙蔽

    大家好,‍‍我是公子义,‍‍今天跟你分享的话题是减法策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减法策略的原理是什么? 1、什么是减...

  • Day14  给生活做减法 给精神做加法

    今天是2020年12月13日,是我演讲打卡的第14天,今天想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给生活做减法,给精神做减法。...

  • 《减法》:少即是多

    今天要分享的这本书是《减法》。虽然早几天就已经看完了,但读后感一直没能写出来。 为什么?因为,要做“减法”。 幸好...

  • 【见识2】人生需要做减法

    今天分享的内容是《见识》的第二章 “人生需要做减法”。 以下是我感受最深的3点 1. 做减法、舍弃 生活中,很多人...

  • 加法还是减法?

    昨天和做目标管理的大志老师请教如何定位,老师跟我分享了一个加法和减法的问题。 以前总觉得我要专注,我要做减法,我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分享《减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wnl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