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ngela自在
小时候,大约五岁左右的样子,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会看到一个场景是,一个小朋友因为一件事情伤心地哭了,旁观的另一个小朋友,看着看着,忍不住也哭起来。在场的大人很不解,又觉得好笑。
现在,才知道,原来,这就是情绪的共生。
正常来说,在儿童在最初的时候,共生是一种客观且自然的现象。尤其是与妈妈的情绪共生。在情绪共生中,更好地认识各种情绪,他们也能敏感地捕捉到成人的情绪和心理,甚至在成人自己发觉之前。
这种敏感的觉察能力,在小儿子身上能看到。
今天,我在看书,他过来跟我说话,我心里在想,是陪他玩一会儿,还是自己看会儿书,在电脑上做笔记。一种撕扯矛盾的情绪在心里升起,但仅仅只是升起。
这时,小儿子就帮我打开电脑,说:“妈妈,你看电脑吧。” 然后,他就上一旁去了。
看到他的这个举动,我觉得很惊讶。因为我的心里,只是有这样的情绪升起来,没有说,他就已经觉察到了。
小的孩子,就有这样的能力,能看透大人平静的表面下,波澜起伏的内心。通透的觉察,不容小觑。
相对而言,大儿子已经过了6周岁,他在慢慢地从与妈妈情绪共生中剥离出来。
分的清,那个是妈妈的情绪,这个是我的情绪,那个是妈妈的想法,这个是我的想法。那个是妈妈的感觉,这个是我的感觉等等。
比如,我心情烦躁的时候,会告诉他们,自己需要安静地待会儿,大儿子会关上我的房门,很平静,他知道,这是妈妈的情绪。
在妈妈情绪平复好了一些,他再过来时,会问我需不需要一杯水。然后,会帮忙拿点水。
如此往复,孩子与妈妈的情绪边界越来越清晰。
反过来说,妈妈对待孩子的情绪。如果妈妈自身没有走出童年时期的情绪共生,会转向与孩子的情绪共生。
生活中,有时候,小儿子偶尔声嘶力竭的哭声和喊叫声,会让我陷入同样难受的情绪体验。最后,不但没有接住孩子的情绪,反而把自己的情绪再加码到孩子身上,于是,孩子更加痛苦无助……
明白那个情绪是孩子的,不是自己的,接纳孩子的情绪自由流淌,释放。与孩子共同成长,方能从情绪的大起大落走向平和自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