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尤其是那些诗词曲赋,还有小说。我总感觉我无法深入其中,探求其中的意蕴。
我上小学的年龄特别小,大概是4岁多点的时候。那时候家里很穷,父母出去打工,把我留在家和爷爷奶奶一起住。第一个一年级的时候,年纪小的我完全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节奏,总感觉有做不完的作业,当时尤其讨厌写那些声母和韵母,搞不清为什么要学这么个东西。所以数学考了43分,语文考了34分。
因为成绩不好,所以又重新读了一个一年级。有了第一个一年级的经历,好像一切都容易了不少。那时候我有时偶尔回去二伯家玩,二伯家里有童话、儿歌这类的小书。记得有一次我去她家买东西,但是她家没人在家。在准备回家的时候,看到她家旁边的一个堡坎上有一本湿漉漉的儿歌,封面已经残破了,和煤灰混在一块儿,可怜得像一个无家可归的乞丐。于是我把它捡回去,用水洗去那些沾有煤灰的页面,就这样湿漉漉地翻开每一页。这其中就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小燕子》《两只老虎》等歌谣。不知道那时候对阅读是怎样的感受,反正却是非常喜欢这样一本小书。可以说,这是第一本给我启蒙作用的书,它是除了教我识字算数之外的另一个老师。它给了我学习的兴趣,所以之后小学六年的成绩并不差,反而名列前茅。
上初中两天不到,我就摔折了腿。回家休养了二十多天。再去学校上课以后,就赶不上老师讲课的节奏了。单英语单词的读音就靠汉语谐音来记,数学、语文这些就更不用说了。总而言之,之前那种对于学习、阅读的兴趣,一点一点地消失殆尽了。虽然也看过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冰心的《繁星•春水 》等作品。但是对阅读再也没有那么多的兴趣。可以说,看完这些书我也没有多少收获,因为我自己根本无法进入这些作品中去。
正因为如此,对阅读、学习兴趣的丧失,我中考才考了442分。不过我还是很幸运地能够凭借配额生的身份,进入县一中去学习。在此后的三年里,貌似开窍了一般,有重新拾起对阅读的兴趣。我尤其偏爱那些野史杂谈,每当老二中下面的那个小书店出新的历史杂志的时候,我都会买一本。我对叶挺、左权,尤其像黄公略这样虽年轻却富于谋略的军事家痴迷不已,也为他们的英年早逝感到唏嘘不已。
因为对历史的兴趣,慢慢地我也对地理、政治产生了偏爱。对化学、物理这些在分数上伤害了我的东西,就不甚喜欢了。高二以后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到文科班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