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活动前做了哪些准备:
1、选择图画书《小房子》
2、解读《小房子》
3、制定活动计划
二、阅读活动中的引导
a、教师引导的策略-利用图书名称、封面导入
b、师幼共读的策略—引导孩子观察、猜想、讲述
三、阅读活动后的延伸
1、绘画、讲述、欣赏
四、阅读活动后的反思
1、环节设置
第一个环节,从《小房子》封面引入内容,引发孩子们对阅读这本书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共同阅读。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对于我“读”什么,“讲”什么,热情度不高,更积极从画面主动观察,提出问题。(与在福田组织的儿童阅读沙龙活动中,同一本故事书,同一个人读,但是孩子的呈现出来的状态和特点,完全不一样,福田儿童阅读沙龙活动中的参加阅读的孩子,明显对于“听”的兴趣大于自主观察。多多对于画面中的车特别感兴趣,当画面中的车越来越多,多多久特别要停下来数一数画面中的车有多少辆,彤彤也特别有药数数的意愿,美美在讲太阳升起和落下的那个画面,她能够很快速的说出来画面中有13个太阳,一帆对于画面中很微小的细节观察的很仔细,康康对于这本书读了很多遍了,在读的过程中表现出来没有那么专注,也能够积极参与到与内容的互动中来。)
第三个环节,请孩子们画出自己心目当中最美的房子。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画画的专注度很高。多多一直画点点,彤彤画了一整张不同大小的圆圈,美美画的画面有房子,有树,有太阳,有风,一帆画的很特别,有一根竖着的线条,有很多不同规则的线条,康康画的有房子和两棵树,房子在中间,树在房子的两边,树上结了有红色的果子。
第四个环节,请每一个孩子讲一讲自己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孩子都能够很自信从容的走到前面面对其他小朋友介绍自己的作品,对于老师来讲,听孩子解读自己的作品可以帮助老师更好的理解和读懂孩子。
第五个环节,将孩子们的作品摆放在中间的位置,请每个孩子手牵着手,围着作品欣赏。(这个环节,拍了一段视频,从视频中回看,这一段孩子们特别乐在其中,手牵着手,慢慢的一起走,彼此有连接,学习了如何看见自己,如何欣赏他人)
第六个环节,请孩子们表达自己欣赏的作品,并对创作者表达欣赏和致谢。
第七个环节,请小朋友拿上自己的作品合影留念。
二、提问设计和回应
对绘本中孩子们所看到的画面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孩子能够理解,能够积极回应,女孩子和男孩子观察到的细微之处很明显不一样。女孩子对于画面中特别远处的景象很敏感,男孩子对于画面中近处的景象很快速就扑捉到了。年龄差异不一样,孩子能够表达出来的内容也不一样。多多年龄小一点,他的观察对于车就很直观。彤彤对于画面中的人,观察很仔细,一帆对于静态的画面能够想象动态的画面,连接起来,美美对于画面整体都会有观察,很多时候她没有表达出来,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胡俊驰对于绘本内容很熟悉,带给我的反思是,重复性阅读,如何引导孩子读出新意?
提问题遇到孩子们回答不上来,我就意识到我问的问题合适,超出了孩子们的认知水平。
本次阅读活动中,我个人觉得孩子的参与度很高,孩子的专注度很高,纪律规则感很强,孩子们倾听的能力有,愿意等待其他的孩子表达结束之后再表达,彼此愿意欣赏,鼓励。对于阅读活动设计孩子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如何在活动中尊重到每个孩子,没有暴力性、压迫性语言,活动能够照顾到每个孩子的差异性,看到每个孩子的不同特性。
感谢我的孩子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