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次我与老师告别后,约好了第二次见面的时间。那天我煮好了午饭,把一部分饭菜放进保温箱里,让女儿放学回来吃,我自己先吃了些就去见老师。
第二次去的时候已经熟门熟路了,到了门口敲了门,这次来开门的是一个年轻的充满书卷气的男孩子,他微笑着很有礼貌地朝我点点头,也不问我找谁,就说声“请进”。我注意到门边的玄关上多了一排保温杯,整齐地排列着,旁边地上同样整齐地摆放着一排鞋子,我没有多想就走了进去。
走着走着忽然羞愧起来。因为看到许多人围着桌子坐着,有男有女,有年轻的也有年纪稍大些的,他们都在认真地听老师轻声细语開释佛法,偶尔也会提出问题,也是轻声细语,而我的耳朵里只听见自己的高跟鞋在安静的空间里发出刺耳的声响,我从没发现我的脚步声会如此嘈杂,望着一桌子安安静静的人,我突然之间无地自容。
这是老师在不知不觉中给我的第二次触动。虽然他并没有对我说片言只语。却不知道为何,总有光照进我蒙尘多年的心窗里来。多年以后我始终记得那一刻内心的触动,我漫长一生的改变从那一刻开始了。
老师那天忙了半天,等大家都走了后发现天色已晚,他觉得有些抱歉,就请我吃晚饭。我因为有许多困惑,想多跟老师亲近,也就没有推迟,但是吃饭的时候我坐在老师的对面依然感觉不安和腼腆。所以一餐饭也没跟老师说上几句话,饭就吃完了,我提起手袋,匆匆归家。老师送我去车站的时候,我在前面匆匆走着,心急火燎的,走得飞快,走了一阵子,发现老师居然落下了好长一段路,他一直在后面走得慢吞吞,慢吞吞的。这样我走走停停,走走停停,我总是要停下等他,心里不免着急。
老师大概看到我整个急躁不安的样子,觉得我很是浮躁。他走近了,看着我的眼睛说:“你不是很合适学佛”。我一听,难过极了,内心很受打击,我一直对自己自视甚高。何况我们之前在网上聊天时,老师说过我是有佛缘的,不然他也不会答应见我。因为我的性子直率并且单纯,对于老师说的佛理都能听懂。相反对于心思复杂的人来说,佛理是深奥的,因为想多了容易想歪,总是越想越复杂,越想越糊涂。我想我不能轻易放弃遇见老师的缘分,我很清楚眼下的日子不是我想要的,我必须改变自己。于是我恳请老师说:“我如果无缘成为您的弟子,希望您能把我当做普通朋友来对待和帮助”。我想老师是个修行的人,慈悲为怀,总不至于拒我于千里之外。果然老师说“好的”。便不再坚持。
此后的每天我给孩子煮完饭,就往老师那儿跑。老师虽然没有收我为弟子,但也从来不会把我关在门外。我于是不停地自顾自地去见他。我深深地喜欢上那里的一切,喜欢那里一片祥和的氛围;喜欢那里天天一起打坐的师兄师妹们;喜欢每天和大家一起安安静静地围坐桌边听老师说佛论道;听老师的弟子以及朋友们说禅机佛理;与大家一起跟随老师学习茶道,品茶。我扔掉了首饰,扔掉了金银器物,扔掉了高跟鞋,换上平底布鞋,跟着师妹们每日洒扫庭除,煮饭,泡茶。一切从头开始。每天在那里的时间过得好快乐,天黑了都舍不得归家。渐渐地我融入他们当中去,每日自己独自在家的时候也主动打坐,早晚三坐,每坐四十五分钟,一动不动。渐渐地老师也看出我的诚意,也慢慢接受了我这个根器愚钝的弟子。
然后这样过了一年半载。有一次,多年不见的侄子来看我。他坐在我的边上,惊奇地说:“小姨,你变了,变得好安静好安静,连你周边的空气都静了”。“是吗?”我笑了,虽然侄子的话表达的并不是很恰当,但我真得发自内心的开心。同时也让我自己惊讶,因为在这之前我自己并没有察觉出自己的变化。听了侄子的话,我反观自己的一切,我的生活,行动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慢了下来,我不再急躁,不安,安住在当下,开始享受平静的日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