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散文想法
谁的生活不是一出“围城”?

谁的生活不是一出“围城”?

作者: 夕楼 | 来源:发表于2023-02-01 17:41 被阅读0次

01


赶在1月底读完了《围城》,最终还是决定提笔记录有些复杂的心情。

初读此书,味同嚼蜡,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尽是一书生的糟心之事。欺骗、谎言、戏谑……似乎与阅读本书的初心有些背道而驰。 但越是往后,情节也就精彩了起来,我把它们简短地概括为:“荣归故里”、“情场得意”、“享尽虚荣”、“无情被揭”、“流离失所”、“行尸走肉”、“老鼠过街”。

书中的方鸿渐看似普通,却也远比现实中许多人幸运。留过洋、动过心、也曾欢脱、任过性,至少前半生还算惬意。但最终,假文凭被揭,不学无术,家有迂腐父母,身无可靠之人,好不容易“骗”得妻子孙嘉柔,也因婚姻中的种种矛盾,不欢而散,所谓“好友”到处“撒欢”,自己却落得是三十无业,一无所有。

虽时有因方鸿渐的三心二意,心生愤懑;时而,哀其不幸,慨叹世态炎凉;因其不幸婚姻,顿感现实无力,但生活中谁又不是方鸿渐呢?

所谓围城,世事皆不过城内城外,拥有的不自知,得不到的却永远在骚动。不禁想起自己的生活,又何尝不是一出“围城”?

   02


年幼时,亲戚们总夸懂事乖巧、好学上进,可谁又知这委曲求全的背后是谁的不断隐忍和失望?作为长女,总盼着快些长大,好帮父母减轻些负担。然而长大后才发现,成人的世界才最脆弱的不堪一击。

多少留守儿童,寄人篱下,短则一年半载,长时三年五载,和父母不常联系,但依然竭力做好自己,不让家人担心,鲜少向父母袒露心声,因为深知他们无暇顾及,从不向小辈们披露心思,因为知道世人很难感同身受,所以默默懂事、独自长大。

也曾有朋友羡慕我的“大家族”,可作为家中长女的个中辛酸,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尽管有时也会心疼自己,却又无可奈何。父母离婚后,弟妹们似乎把自己当成了“父亲”的替代品和精神寄托,似乎只要有妈妈和姐姐在,家庭结构也不算失去平衡。

后来,按部就班的生活,大学、读研、工作。看上去也还算顺利,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旁人眼中,我经济独立、小有成就,或许还会因此觉得,就因为是姐姐,才学会了耐力、韧性、本领、担当。但城外之人,怎可知波澜不惊的背后是城内的暗流涌动、沧海桑田?

03


上了大三,我就靠着兼职经济独立了,室友觉得经济独立,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意味着精神独立了。的确,打那以后没再花过家里的钱,工作后也在不断“反哺”,精神是独立了,却独立的让人可怕,事事求极致,以至几乎抑郁,家里人倒是满心欢喜。

城外的人们欢呼不已,城内的自己孤立无援,多么讽刺。

回想起这些年,五味杂陈,好在有书为伴,不算太孤独。

也许这就是生活吧,谁的生活会是十全十美呢?上天也许不那么公平,但谁又不是各有各的不幸呢?多少人不过苦中作乐罢了,其实当一切看开了、看淡了,人生反而会快乐许多,也未必不会在某天变的可爱起来。

既然都逃不过城内、城外,不如坦然接受,放下执念,珍惜拥有,享受当下。

(夕楼原创作品,原创不易,感谢支持)

相关文章

  • 惜春:豪門廉介孤僻女,性中自有大光明

    题记 有种生活,就像围城 有人想逃出去,有人想冲进来 1 香菱羡慕这园子不是一两日了,薛蟠才一出门,宝钗便将她带进...

  • 《围城》| 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你说是“围城”,我看是“破城”; 你说“围城打援”,我说这只是一出“空城计”。 《围城》的影响力之深,仿佛你若是读...

  • 谁?是谁的围城

    昨晚,看了一本手头的书,又看了两章《红楼梦》,不知不觉到了凌晨1点。渐渐发觉时间每天过得很快,快得越来越不是个东西...

  • 围城

    生活好似围城,你看别人幸福或是悲惨,别人也同样如此看待你。没有谁比谁过的更好,口口相传的好与不好都不是客观的。只有...

  • 学会摆脱,你的生活不是“围城”

    何谓“围城”?钱钟书的夫人杨绛曾给黄罗芳一张纸条,阐明了“围城”的丰富内涵,上面写道:《围城》的主要内涵是:围在城...

  • 《围城》 围了谁?

    这两天追了一下剧版的《围城》,不同的年龄看这部作品,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方鸿渐不学无术,留洋归来连基本的文凭都混没...

  • 谁的生活不是事儿

    生活是一件既复杂又简单的事情,可谓“事在人为”。有的人把生活过成了一首美丽的诗,工作家庭两不误;有的人则是里里外外...

  • 《围城》:围城,为谁而围

    《围城》是钱钟书老先生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在一群知识分子之间发生的事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本质。初次看方鸿渐,一个...

  • 生活的围城

    很多人都说生活是一座围城。小时候有父母细心地呵护,在城墙外面看它的时候,它高大又神秘。可是等长大成人费力进去之后,...

  • 生活的围城

    闲来无事,便再一次翻开了钱钟书先生的《围城》,重新与它见面,虽然不像见多年好友般亲切开怀,然其感受仍旧“不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谁的生活不是一出“围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xbi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