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育儿,让很多孩子不会做家务。
很多家长内心的想法是“孩子能帮忙做家事固然很好,不会做好像也无所谓!”。
特别是奶奶爷爷辈,生怕累着孩子,什么都代替包办。只要孩子认真学习,家务不事做不做无所谓!
正因为家长有这样的想法,所以孩子才养成了不做家务的习惯。
01/ 不会做家务对孩子的危害有多大?
“做家务事’’可不是一件单纯的打扫工作,透过做家务事能够建立孩子的心态与明确技巧,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做家务事”所带来的效果,超乎你的想象!
幼儿园班上,乐意帮助老师做事的孩子表现地更愿意与人交往,主动帮同学的孩子相比不主动帮孩子吸收新鲜事物的速度比较快。
小学班上,在家要做家务的孩子比不做家务的孩子有更强的自我约束力。家务做得好的孩子对自己的规划,目标也更明确,做事情也有条不紊,说话做事也相对比较沉稳。
初高中就表现更为明显。
让孩子从小练习做家务,其目的不是为父母分忧解劳,而是对孩子未来的期许和培养,是孩子对自己一言一行负责的表现,以此来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责任心。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02/ 中外孩子家务清单对比
德国立法规定:孩子必须做家务
德国法律条文中有一项规定:
孩子6~10岁,偶尔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买东西;
10~14岁,要剪草坪、洗碗、扫地及给全家人擦鞋;
14~16岁,要洗汽车、整理花园;
16~18岁,如果父母上班,要每周给家里大扫除一次。
对于不愿意做家务的孩子,父母有权向法院申诉,以求法院督促孩子履行义务
美国育儿专家伊丽莎白·潘特丽,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设计了一份《儿童学做家务事年龄表》。9—24个月: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易行的指示,比如让宝宝自己把脏的尿布扔到垃圾箱里等;
2—3岁: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把垃圾扔进垃圾箱,或当家长请求帮助时帮忙拿取东西,如帮妈妈把衣服挂上衣架;使用马桶,刷牙浇花,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4岁:除了以上技能外,还要喂宠物,睡前帮妈妈铺床,饭后自己把碗盘放到厨房水池里,把叠好的干净衣服放回衣柜,把脏衣服放到篮子里;
4—5岁:则要学会准备餐桌,饭后把脏的餐具放回厨房,准备自己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5—6岁:自己准备第二天去幼儿园要用的书包和要穿的鞋,并且学会收拾房间的技能;
7—12岁:需要学会做简单的饭,帮忙洗车擦地,清理洗手间,扫树叶,扫雪,会用洗衣机;
13岁以上:换灯泡,清理冰箱、灶台等繁杂的家务也被列入清单。
对比得知,中国孩子过早注重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自我独立,能力的培养。试想一下,本来该学会怎样生活,怎样培养生活习惯和生活兴趣的年龄段,却早早地被各种知识学习,特长培训占满。应该属于孩子自己的快乐童年,充满童趣、童真的时间段被无情抹杀掉。错过孩子独立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孩子的自立意识、动手意识、热爱劳动的意识被磨灭,养成不劳而获,懒惰的恶习,特别是依赖心理严重,孩子很难有独立翱翔的一天。
发展心理学家艾瑞克森提到:2-3岁是培养独立自主的关键期。
2岁以内宝宝应具备的独立生活能力项目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03/培养孩子学会做家务的妙招。
1.吸引孩子注意力。
从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开始。利用游戏或者动画片榜样的力量,让孩子模仿游戏里或者动画片人物是怎么做家务的。体会成功的体验,有成就感和自豪感,才能激起做家务的兴趣。
2.父母做好小助手。
有时候孩子需要父母引导做家务。父母参与到孩子做家务的活动中,和孩子一起做事情。让孩子练习分类归纳。让孩子从小养成分类归纳的好习惯,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工作中,都能让他一生受益。
3.学会感恩,珍惜劳动成果。
让孩子先从和自己相关的事情做起,再扩展到其他家人,从小学着为家中尽一份心力,便可培养出家庭责任感。孩子会更爱家,珍惜家人的劳动成果,懂得承担。
4.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联系实际生活注重问题思维的培养。孩子刚开始学习做家务,一定有做不好的时候,但是妈妈不需要着急,在练习过程中,孩子会观察妈妈的做法,妈妈也可一步一步地进行示范讲解,让孩子通过模仿妈妈的动作来完成家务,这样能让孩子思考“怎么做才能做得好”,进而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培养孩子问题思维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