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电影漫谈
这部新出的印度电影,再一次将目光对准了现实!

这部新出的印度电影,再一次将目光对准了现实!

作者: 今夜阅色真美 | 来源:发表于2018-03-31 19:09 被阅读32次

    在百度百科中,起跑线是指运动员的起跑的位置,包括赛道。

    这一原本在体育比赛中才会出现的词语,不知什么时候被用到了孩子的教育中,并成功撩拨了所有急切的家长,他们总是无比在意起跑线的位置,却对该选择怎样的赛道进行忽视。这部被译为《起跑线》的印度的电影《Hindi Medium》可谓是将这种焦虑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部新出的印度电影,再一次将目光对准了现实!

    电影的男主拉吉原本只是一个裁缝店的帮工,凭借自己的智慧与能力开了一家服装店,赚了不少钱,还和倾慕已久的女主米塔结婚并生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女儿,这样的生活本应是幸福的,但随着女儿的长大,他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该为女儿选择怎样的教育?

    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送女儿去他们以前读的公立学校,而在印度因为公立学校名声不好所以教育质量也被公认是极差的,只有穷人才会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公立学校。此外,他们可以把女儿送去环境更好的私立学校,但只有出身在上层社会的人才能进私立学校读书。

    在经过一番争论之后,拉吉最终决定按照妻子的意思,送女儿送进德里最好的私立学校。为了获得入读资格,他们买了学区房,搬进富人区,特地举办宴会让女儿结交新朋友,然而这些孩子却因为女儿讲印地语而拒绝和她交谈。

    因为在印度,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更是一个阶级。为了实现这个阶级的跨越,首先需要的是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这样才具备改变命运的可能。

    这部新出的印度电影,再一次将目光对准了现实!

    或许拉吉在财富上与这些上流社会的人并无差异,但他的身份是一个门市老板,因此,永远也不会被这些上流社会的人所接受,而她的女儿也将和他一样。这也是为什么米塔坚持要把女儿送进私立学校的原因。

    好的学校父母也要接受面试考核,不仅要看父母的经济状况,还要看父母的社会地位,并对父母的言行举止有着极高的要求。即便这和孩子本身的资质没半毛钱的关系。但为了保证学生来自上流社会,这是每一所私立学校都有的流程。

    为了能让女儿能顺利入学,拉吉和米塔花很多钱在中介培训,学习面试的“套路”,甚至通过可笑的“炫富”来证明自己是上层社会的人,不辞辛劳地排队报名,然而还有很多比他们更焦急的家长,凌晨就出来排队,带着被子就地睡觉,甚至用矿泉水瓶接小便。做这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这样的场景,在多年前的一期《新闻周刊》中就已经出现过。

    这部新出的印度电影,再一次将目光对准了现实!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在印度还是在中国的社会,教育改变命运几乎已经成了一条无可辩驳的真理,但总有些时候,我们看到的不是教育改变命运,而是命运决定教育。

    在赛道上,起跑线的位置可以不一样,但到终点的距离总是一致的。而在教育上,当家庭、出身可以决定起跑线位置的时候,这就成了一种合理的作弊。

    当被问如何向孩子解释“贫穷”的时候,拉吉与米塔的回答是:

    “为什么要去解释呢?贫穷在我们国家的每个角落都得到了完美的阐释,每个角落都有乞丐乞讨。”

    培训机构给的回答是:“分享就是关爱!”

    在经过一系列的精心准备后,女儿皮雅没有被任何一所学校录取,即便他们进了所有能进的寺庙,拜了所有能拜的神,并承诺提供丰厚的供品,但神也改变不了“学校不想录用店铺老板的孩子”的既定事实。

    为了保证穷人和富人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政府规定私立学校必须提供25%的名额给穷人的孩子并让他们免费就读。于是培训中介建议拉吉去申请这部分的名额,因为那些穷人根本无力支付昂贵的其他费用,不出一两年这些孩子就会转学进公立学校。

    在他们申请之后,事情却被媒体曝光,为了应对检查,他们不得不从炫富转而变成扮穷,搬进了一个真正的贫民窟,

    在这里,贫穷被当成一门艺术,一门需要靠天分去领悟的艺术,因为它有着独特的遗传基因。

    在扮穷的这段时间里,他们认识了热心的邻居希亚姆,他也希望将自己的儿子送进同一所学校,但希亚姆不知道他们只是在装穷。或许是为了形成对比,在拉吉被告知女儿获得入学资格却要缴纳24000卢比的时候,希亚姆为了帮拉吉筹学费不惜去碰瓷,但他似乎忘了自己也有一个同样需要入学的孩子。

    在这部电影中,希亚姆作为穷人阶级的代表,向观众展现了穷人所具有的的质朴,他不懂得如何向富人那样去窃取别人的权利,即便在得知他用生命来帮助的拉吉其实是一个骗子准备揭穿他的时候,在看到可爱的皮雅之后他还是选择了包容。

    也许导演认为这样才能凸显穷人的伟大,但这让我想起一本书中的一句话:

    穷人的出场通常只是作为某种励志剧或悲剧的主人公,或令人倾佩,或惹人怜悯,而不是某种知识的传播者,人们不会向他们咨询其想法或计划。

    最终,皮雅顺利入学而希亚姆的儿子没能获得入学资格。出于愧疚拉吉向校长说明了实情,结果校长的言论却让他大吃一惊。

    校长说,招收贫困学生无利可图,而招收上流阶层学生,不但可以让她获取大量金钱,还能笼络社会资源、权力人脉等等隐性资产。

    这部新出的印度电影,再一次将目光对准了现实!

    要想建立一个能够向每个孩子提供机会的学校体系,首要的一步或许是认识到学校的服务对象是其现有的学生,还是他们可能想要的学生。

    ——《贫穷的本质》

    当学校的服务对象是其想要的学生的时候,教育就不在是教育,而是一门生意了。

    虽然要求被校长拒绝了,但拉吉还是做出了他的努力,像所有的家长展示了那些公立学校的孩子他们只是没有条件接受更好的教育,而不是他们比私立学校的孩子要笨。


    这部电影在体现激烈的教育竞争的同时又在讨论着更深刻的问题:

    要建立怎样的教育体系?

    权利该如何平等?

    穷人和富人的区别在哪里?

    对于家长来说,希望自己的孩子进一个教育质量更好的学校并没有错,但他们对于教育成果的期望却会歪曲自己的需求,同样也影响了自己对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价值认知。

    而根本问题在于,穷人和富人可以有相同的期望、相同的需求、相同的认知,无论歪曲与否,但他们却无法拥有相同的行动力。

    穷人和富人的差异并非出现在权利的享有上,而是出现在权利的行使上。不管是穷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的孩子,即便他们都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也不具备接受同等质量教育的能力。因此,富人的孩子可以进私立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而穷人的孩子只能进公立学校继续做穷人,最后形成一个贫穷陷阱。

    作为财富与地位不相当的人,即便他们被上流社会的人所瞧不起,但他们终究还是有进行选择的能力,而对于那些真正的穷人比如希亚姆来说,只能接受现实,为了让自己好受一些,他们可以在面对的时候进行自黑或者尽量坦然一点。

    毕竟在穷人的生活里,无助往往也会制造浪漫!

    由于绝对的平均主义会滋生懒惰,绝对的私有主义会导致贫富分化,因此,即便是绝对公正的法律与制度,也不足以使这个社会变得绝对公平。

    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社会缺失了应有的公平,没有公正的法律与制度一定是其原因之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部新出的印度电影,再一次将目光对准了现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xkn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