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列火车开过,
一声汽笛响着,
停止,停止,树木在叫喊,
但是没用。
一列火车开过,
一个声音消逝,
停止,停止,生命在叫喊,
我们已经远去。
——鲍伦
最后一次被侮辱,房思琪呆若木鸡地躺着,天地混沌。她盯着书架上的书,开始看不懂上面的字。渐渐听不到老师说话,只看见口型在拉扯。
自欺欺人地想:太好了,灵魂要离开身体了,我会忘记现在的屈辱。等我再回来的时候,我又会是完好如初的。
五年来每到这样的时候便反复如此宽慰。这一次却错了,因为灵魂没再回来过。
她的青春在13岁那年被改写,在楼下,在书架旁,在作文课上。邪恶如幕布从背后席卷而来,盖住了13岁前灿烂的人生和对未来的美丽憧憬。
身在混沌,不是没有想过要揭开。只是,一次次试探性地问,一次次的探索出路,最终没走到最后一步,真相从此被堵在那里。
写下这篇文章,不在期待探讨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亦不在找寻事情的解决办法,这些题目宏大而复杂。笔者只想就自己的理解,说说房思琪被侮辱后,真相有了,但她选择沉默,那么于她及周围环境而言,堵住真相的到底是什么?
于13岁的思琪,堵住真相的是强烈的自尊。崇尚文学的女孩大多敏感而高自尊,李国华认定真相会永远埋在那里,明显的表现在于思琪在试探别人时不得不为了维护自我形象而粉饰表述。
可她不知道的是,长久以来,环境灌输给她关于自尊的定义是自我外在形象的完好,但更高的自尊是自我权利和人格的维护。由此可见,输出真相的一方是犹豫茫然的。
于妈妈,堵住真相的是对于性教育的蒙昧和对女性的贬低。事后不久,思琪问妈妈:“为什么我们家没有性教育?”“那不是给需要性的人吗?”蒙昧的回答与不置可否的态度,于是家庭在性教育方面就此缺席。
记得前不久的一个数据,留守女童超半数遭到过性侵犯,这是不完全的统计。非留守儿童尚且如此呢。
国中之后,思琪再次试探:“我们班的一个女生和老师在一起了。”“这女的怎么那么骚……”
妈妈的第一反应拒绝了其他可能的缘由,下了两个定论:“在一起”一定没好事,以及是女生的问题。这是传统女性自我价值感的缺失被泛化,换言之,是妈妈身为女性的自卑感。
妈妈不是一个人,是许多家长的缩影。家人没有成为盟友,于是孩子除了隐瞒别无他法。至此,妈妈在思琪尚未正式开口时把包装的真相踢了回去。
于恰婷,堵住真相的是对思琪的嫉妒与不信任。国中伊始,思琪变化一天甚似一天,双胞胎渐行渐远。恰婷亦喜欢国文老师,看出不对劲之后难免心生芥蒂,但这并非关键。
她们仅有的几次触及真相的对话,思琪几次试探,得到的是恰婷借用彼此熟知的唇语进行的夸张训骂。她不知道自己在羡慕什么,总之是不理解的。人之常情,失去有效沟通,又如何能打开沉默的心门。至此,恰婷的路就此封口。
于伊纹,堵住真相的是她对家暴伤害的忍受,自然这是女性自卑及地位相对较低的体现。伊纹算是最接近真相的人了,就差一句,要紧处只差一句。这一层薄膜从哪里生出?从她掩饰的伤痕,从她夏天的高领长袖,从她看《活着》时偷偷擦拭的眼泪,从她对一维一而再再而三的宽恕。
她隐瞒了家暴,对痛苦与剥夺保持沉默。自然也有外界对钱家权威的维护等等原因,但终究伊纹对家暴的沉默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思琪。
于邻居等众人,堵住真相的是无知。房思琪出事后,众人在楼下讨论的是“当初就不该给她看那些书”,意在家庭和伊纹对思琪的文学陶冶造成了最后的结局。
像是时光流转,又回到了鲁迅“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的阶段。
《吠陀经》中:一切知,俱于黎明中醒。看来,黎明漫漫。一个人要看过多少的触目惊心与青春焚毁,才能从愚昧中清醒过来?不知道,答案在风中飘扬。
于社会,堵住真相的是对施暴者的纵容和对受害者的歧视,这一定又是带有性征的。房思琪的真相没有直接于社会对面,但书中的另一位人物则代替她走上了这条道路,其实便是这样的社会环境影响了房思琪的态度——郭晓奇在得知自己被李国华欺骗之后,几度沉默之后在网上发帖、指名道姓点出真相。
不顾名誉、披荆斩棘之后的结果是什么?原来这条道是死路——几乎一边倒地偏向说道女性的弱小、怜悯,甚至是嘲讽,将受害视为变态的“得利”。没有人出来伸张正义、寻找真相,完完全全是受害者的二度受害与施暴者的再次施暴。
除了自己、身边的家人和朋友,以及拓展开去的社区和社会,一定还有更多的堵住真相这座山洞的或大或小的石头。房思琪一个人站在幽暗的山洞,孤立无援。
一步步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探索,一点点看着山洞的光线慢慢消失,终于才没有了其他道路,混沌至死。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林奕含的自传。接受采访时,年轻而沉郁的作家说,她就是书中的主角。采访结束8天后,林奕含自杀。
柴静在《看见》里说道: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这一次是房思琪,然后到了北电,下一次、再下一次呢?会不会是我们自己?会不会,甚至是我们的孩子?
到了那样一天,再如此这般,真相面临的处境又是如何?继续碰壁,头破血流,然后暗自流泪隐匿?
真相会自然而然水落石出是假的。一定是有人在把水抽干,把蒙昧打散,把乌云拨开。等着干燥的冬天自己到来吗?或许真相不是埋在河底,而是在大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