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有一条新闻,说的是HK国际机场多人围攻老人,从新闻的视频中可以看到,他们对老人全程高声喊叫、挤撞并用激光笔照射。
视频就不放上来了,感兴趣的童鞋可以自己去网上搜索。
每次看到这些激进示威者的行为,就会感到很伤心。
想起前几年小马去那边旅游,它还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如今已经有点渐渐变质,但是还是希望岁月静好,明天它就会好起来。
对于这件事本身,我不想做过多评论,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如果你在外面收到伤害,应该如何做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纽约时报》曾报道过一起Kitty Genovese事件。
在1964年3月13日凌晨,在美国纽约郊外一幢公寓的门前,一位叫Kitty Genovese的年轻女子刚结束她在酒吧的工作,恰巧路过这里。
周围灯光昏暗,夜仿佛纸浸了墨汁,黑的让人恐惧,正当她大步快走之际,冲出来几名歹徒,拔出小刀向她冲来。
这时她大声尖叫:“救命呀!救命呀!有人要抢劫~要杀人啦~”
顿时,附近的住户纷纷亮起了灯,还时不时有人打开窗户向外观察。
几个歹徒见状,慌了神,连忙跑到一边躲起来。
十几分钟过后,居民又把灯光熄灭,准备享受安静的夜晚。
当一切回复平静后,歹徒窜到她的面前,将她杀害在楼道中。
事后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在整个过程中有38个人目睹了这一行为,但是无一人及时报警,或者下楼帮助她。
试想如果当时附近的居民,有一人能够对她生出援助之手,也许Kitty Genovese的生命还是会像盛开的花朵一样,继续绽放。
这一悲剧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他们通过后期的走访调查,发现其实大多数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冷漠,而是当时大家都抱着一种心态——我不救她,也有其他人救她的。
于是,人们把这种众多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在社会心理学中,对责任分散效应(Decentralized responsibility effect)是这样解释:
责任分散效应也称为旁观者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点儿责任。“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
如果你觉得上面这个解释太生涩,那童年的时候,你一定听过「三个和尚」,这首儿童歌谣,歌谣中最让人记忆深刻的一句就是: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为什么三个和尚就会没有水吃呢?
这个刚好可以用责任分散效应来解释,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
这种情况在我们生活中也会见到很多,例如:老人摔倒了,周边围观的群众很多,但是却没有人愿意过来扶。
那么,老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才会让周边的人扶起他呢?
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就是责任落实,指定一个人来帮忙,他可以说:黑衣服那位先生,麻烦您能扶我起来一下吗?
美好、善良是这世界上最美的样子,也是这个世界该有的样子愿我们心中美好的生活,不只是向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