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机遇+努力=成功
二十世纪初,国家鼓励办私立学校,全国掀起一股办私立学校的热潮。

兴城是一个40万人口的农业县,经济比较落后,教育局长赵超也想弄一个收费学校,他效仿经济发达地区,对一所学校实行改制,名曰“公办民助”。
他的想法得到县委书记的大力支持,赵超先是盖房,然后把兴城四中直接变成收费学校,举全县之力打造这所“公办私立”学校。
简单说,这所学校什么都没变,办学经费财政照样拨款,教师工资财政开支,就是到这所学校上学需要收费。
收费学校没有特色,一切还是和其他学校一样,家长不会把学生送到这来的,大家都知道,家长们最认班主任老师。
赵局长把全县有名的教师分批调进兴城四中,第一批调入的就有张丹。
由于收费,四中的学生并不多,张丹虽然本届学生考的好,她在名师积聚在一起的四中,还是小巫见大巫,名声资历远不如早已出名的几位办主任。
班级学生二十多人,有钱家的孩子学习并不一定好,她有些失落,好像又掉进了冰洞里。
她相信举全县之力打造起来的学校,不会差的,一切都会会慢慢好起来的。
其实,调她到四中的目的就是怕她在三中不走,新生奔三中而去。几个城里中学的毕业班名师都在第一批调入兴城四中,目的就是“打造四中”。
“兴四中”就必须打压另几处中学,只要其它中学失去名师效用就达到目的,至于张丹学生多不多不重要。
在这个名师荟萃的地方学校,招生一少部分是学校匹配,大部分是自主招生。
张丹进城晚,资历浅,班级学生平平,人数不多,那个年代家长对收费还不认可。
在四中熬了两年,人瘦了,精神头也不那么足了,面对这二十几名学生,她真感到无能为力。在兴城三中的光环一下子暗淡了,她想调回兴城三中,那是绝对不可以的。
除了几位原校的名师,天时地利都占优 ,其它人都差不太多。
人要是到你发达时候,挡都挡不住,上天就给你创造机会。

八年级班主任姚燕出事了,因打学生被家长告到教育局,家长不依不饶,闹的满城风雨。
在一个收费学校是绝对不允许的,张丹嗅到了姚燕班主任保不住了,肯定被撤换掉班主任,她要取而代之。
姚燕的班级是人数最多,好学生成绩最好,是公费和自费过度班,少部分收费大部分不收费,尖子生云集。
姚燕的数学老师王晓琴,是一位农村调入的名师,也等待接班主任。因为了解学生,还教这个班,当班主任顺利成章,还有两位老师找校长,说了自己的想法。
张丹觉得自己的机遇来了,站在别人的肩膀会看得更远,也最走捷径,她的体会最深。
绝不能让机会从自己身边溜掉,张丹把姨夫魏主任,舅舅李局请到家,说了自己都想法,让姨夫、舅舅做校长工作,然后自己再和校长沟通。
姨夫、舅舅还是关心外甥姑娘的,觉得张丹行,不能让他们丢脸,就一口答应去办。
凭他们的地位和影响应该没问题,魏主任、李局出面,校长必须给面子。张丹还是一番操作,故技重演,如愿以偿,一下子登上了四中班主任的最顶峰,等待她的是鲜花、荣耀和掌声。
她有了兴城三中的经验,心里还是有底的,因为有优秀的学生,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取得高成绩。
她不敢懈怠,这里和三中不同,名师云集,真要是把这个班带不好,就会没有立足之地。
她深知一旦出名,社会效应远超于三中,那就是“黄埔”之中的五虎上将,班主任之花。
她团结几位课任教师,齐心协力,兢兢业业,把学生管理的井然有序,成绩稳定,学校也抓的很紧。
很快就中考了,张丹的学生又一次中考成绩突出,是全县进入前10名,前50名最多的,掌声鲜花接踵而来。
经三年的打造,兴城四中今非昔比,社会的认可度也在提高,家长也比较认可,学生增多,四中的好日子来了,张丹当然是最大的受益者。
人的一生有许多机遇,就看你能否抓住,成功都是:勤劳努力+机遇。
张丹运气好,抓住了机遇,又踩着别人的肩膀,登高望远,不能不说是幸运者,也是成功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