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星座秘闻文史赏析
传承红色基因:四渡赤水究竟神在哪?

传承红色基因:四渡赤水究竟神在哪?

作者: 欧阳杂谈Plus | 来源:发表于2018-10-29 22:04 被阅读5次

2018年10月29日,有幸参加“学习新党章―现场党性教育活动”,深入红军四渡赤水的古蔺县、习水县,领略我党军事史上的神来之笔:“四渡赤水”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所著《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曾这样描述:“四渡赤水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四渡赤水出奇兵,取得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也因此成为世界军事史上运动战的典范,更是写入西点军校教材。

四渡赤水发生在1935年1月至3月之间,这是毛泽东进入中央决策核心后指挥的第一个战役。在这期间,红军以3万多兵力对抗国民党40余万敌军,最终灵活用兵,以少胜多,取得胜利。

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的四渡赤水纪念馆,大型长征浮雕上的一句鎏金题字让人过目难忘:“四渡赤水才是我平生最得意之笔。”这句话出自毛主席亲口所述,足见四渡赤水在毛泽东内心占据的分量。

一渡赤水

一渡赤水,摆脱被劫。中央红军从遵义地区北进途中,受到国民党军队重兵堵截,由于敌情的不断变化,毛泽东等果断决定,红军分三路于1935年1月29日西渡赤水河,进入川南地域。

二渡赤水

二渡赤水,避实击虚。红军在扎西地域集结时,国民党川军、滇军蜂拥而至。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悄然挥师东进,转入敌力薄弱的黔北。红军迅速东渡赤水河,攻占娄山关,再战遵义城,歼灭和击溃敌军两个师又八个团,取得了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利。

三渡赤水

三渡赤水,调敌西进。遵义战役胜利后,蒋介石指挥多路国民党军向遵义、鸭溪一带合围。党中央、中革军委为进一步调动敌人,迅速跳出国民党军的合围圈,佯作北渡长江姿态,再次转兵川南地域,诱敌西进,第三次渡过赤水河。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跳出合围。红军三渡赤水后,蒋介石以为红军又要北渡长江,再次调动重兵于川南地域围堵。中革军委和毛泽东突然又挥师东进,折返贵州,第四次渡过赤水河。随即,红军南渡乌江,佯攻贵阳,西进云南,威逼昆明,于1935年5月巧渡金沙江。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优势敌军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邓小平说:“毛主席军事思想最光辉的一页,就是长征中的四渡赤水!”可以说整个四渡赤水,事先无法导演,也无法设计,核心是灵活多变,3万红军在远离根据地、连续转战的不利条件下,与40万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在贵州、四川、云南这片群山里巧妙周旋,最终走出了困境,赢得了这场双方实力极度失衡的战略博弈。

为了纪念四渡赤水战役,古蔺县修建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在陈列馆前的广场上,是当时红军行军时的铜像,他们有的负重前行,有的互相搀扶,但都神情坚毅,充满了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四渡赤水战役中,共产党人铸造了不怕牺牲、不怕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伟大革命精神,强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进程,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伟大象征,“四渡赤水”精神将永垂史册。

相关文章

  • 传承红色基因:四渡赤水究竟神在哪?

    2018年10月29日,有幸参加“学习新党章―现场党性教育活动”,深入红军四渡赤水的古蔺县、习水县,领略我党军事史...

  • 《传承红色基因》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

  • 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是电磁波的可见光谱中低频末端的颜色,是光的三原色和心理四色之一。它是一种常见而又极其普通的颜色,然而它...

  • 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是电磁波的可见光谱中低频末端的颜色,是光的三原色和心理四色之一。它是一种常见而又极其普通的颜色,然而它却拥有...

  • 传承红色基因

    分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21财务1 姓名:何怡欣 纵观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我们不难发现——“为有...

  • 传承红色基因

    纵观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我们不难发现——“为有牺牲多壮志”,才“敢教日月换新天”,我们能“喜看稻菽千重浪”,只因...

  • 当好红色基因传承者

    当好红色基因传承者

  • 请您欣赏(五)

    讲讲红色故事《鸡毛信》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 成功从古田开始——古田“红军灰”

    “红军灰”的七个红色基因 作为重温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致敬老兵,致敬英雄的“红军灰”蕴含7个红色基因。 红色基...

  • 传承红色基因(练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承红色基因:四渡赤水究竟神在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ygi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