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9日,有幸参加“学习新党章―现场党性教育活动”,深入红军四渡赤水的古蔺县、习水县,领略我党军事史上的神来之笔:“四渡赤水”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所著《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曾这样描述:“四渡赤水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四渡赤水出奇兵,取得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也因此成为世界军事史上运动战的典范,更是写入西点军校教材。
四渡赤水发生在1935年1月至3月之间,这是毛泽东进入中央决策核心后指挥的第一个战役。在这期间,红军以3万多兵力对抗国民党40余万敌军,最终灵活用兵,以少胜多,取得胜利。
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的四渡赤水纪念馆,大型长征浮雕上的一句鎏金题字让人过目难忘:“四渡赤水才是我平生最得意之笔。”这句话出自毛主席亲口所述,足见四渡赤水在毛泽东内心占据的分量。
一渡赤水
一渡赤水,摆脱被劫。中央红军从遵义地区北进途中,受到国民党军队重兵堵截,由于敌情的不断变化,毛泽东等果断决定,红军分三路于1935年1月29日西渡赤水河,进入川南地域。
二渡赤水
二渡赤水,避实击虚。红军在扎西地域集结时,国民党川军、滇军蜂拥而至。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悄然挥师东进,转入敌力薄弱的黔北。红军迅速东渡赤水河,攻占娄山关,再战遵义城,歼灭和击溃敌军两个师又八个团,取得了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利。
三渡赤水
三渡赤水,调敌西进。遵义战役胜利后,蒋介石指挥多路国民党军向遵义、鸭溪一带合围。党中央、中革军委为进一步调动敌人,迅速跳出国民党军的合围圈,佯作北渡长江姿态,再次转兵川南地域,诱敌西进,第三次渡过赤水河。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跳出合围。红军三渡赤水后,蒋介石以为红军又要北渡长江,再次调动重兵于川南地域围堵。中革军委和毛泽东突然又挥师东进,折返贵州,第四次渡过赤水河。随即,红军南渡乌江,佯攻贵阳,西进云南,威逼昆明,于1935年5月巧渡金沙江。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优势敌军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邓小平说:“毛主席军事思想最光辉的一页,就是长征中的四渡赤水!”可以说整个四渡赤水,事先无法导演,也无法设计,核心是灵活多变,3万红军在远离根据地、连续转战的不利条件下,与40万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在贵州、四川、云南这片群山里巧妙周旋,最终走出了困境,赢得了这场双方实力极度失衡的战略博弈。
为了纪念四渡赤水战役,古蔺县修建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在陈列馆前的广场上,是当时红军行军时的铜像,他们有的负重前行,有的互相搀扶,但都神情坚毅,充满了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四渡赤水战役中,共产党人铸造了不怕牺牲、不怕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伟大革命精神,强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进程,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伟大象征,“四渡赤水”精神将永垂史册。
网友评论
🌍
《名人名篇》https://www.jianshu.com/c/3df521b1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