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习知识心理读书
三本书三个框架,提高思维力

三本书三个框架,提高思维力

作者: 关土 | 来源:发表于2017-11-01 12:00 被阅读738次

    本文简介:简单介绍本人对建立知识体系的看法。推荐三本提高思维力的书及书中的三个思考框架,并提供三个练习。

    友情提示:本文不适合疲劳状态下阅读。


    知乎上有个话题:“有一种焦虑叫:什么都想学,但什么都学不会。”


    在这知识经济时代,各种学习资源让人目不睱接。

    开始学习,遇见更好的自己,是没错的。但如果这个也学,那个也学,最后只可能什么也学不精甚至什么也学不会。

    不管学什么,先学会怎么思考,提高思维力,这样在做各种选择时就会有自己的主见。

    另外,要学会构建自己的知识技能体系,与这个体系相关的知识才考虑要不要学。知识技能体系所要包括的内容(WHAT)又离不开个人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WHY), 个人的目标又是建基于个人的价值观和信仰,这一切组成了个人的心智成长系统。具体结构如下图:

    人生心智成长系统

    技能基本分为专业技能和可转移技能。专业技能是专业性强的技能,比如编程能力、装修设计能力、工程预算能力。可转移能力是指人在不同专业和不同的领域都能用到能力,比如思维力、沟通力、自控力等。

    在知识技能体系中,自察力,自控力(专注力),沟通力和思维力是关键的关键。前三个能力决定了你的情商,而自察力、自控力和思维力又决定了你学其他知识的学习效率,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你的智商。

    本文推荐的几本书都是学完能提高独立思考能力(思维力)的,又各有侧重点。每本书又可以浓缩为一个思维框架。每个框架掌握了之后,都可以用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1. 改变提问,改变人生 (Change Your Question, Change Your Life)  

    作者:梅若李•亚当斯(Marilee Adams)

    能力养成:沟通力+思维力

    这本书应该是我所看过在个人成长方面看的最好的书之一。它打通了我的知识体系里不同学习类别的通道,比如正念 (MINDFULNESS)、独立思考和人际沟通力。这本书本身侧重于沟通力和思维力的提升。

    书是用故事来讲述道理,所以通俗易懂。本书的主人公本刚上任新的领导岗位,工作压力大,同时与新婚不到一年的妻子关系也不好。他曾一度觉得自己是人生很失败。

    幸运的是,在咨询教练约瑟夫的帮助下,本发现自己的问题在于错误的思维方式,这种“评判者”思维让他陷入了泥潭。为了逃离评判者漩涡,他试着用约瑟夫教授的“提问式思维”观察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探索达成有利结果的更好的问题。

    正确的问题引导使他开始做理智的选择,促使了他事业的成功和与妻子关系的改善。

    学习者还是评判者?

    在事情发生后,人一旦有焦虑或生气等情绪,理智脑就会让贤于情绪脑。而在情绪脑的指挥下,人要么会自责要么把责任推缷给他人。这样都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而会让事情更糟糕。

    如果把自己从评判者转换到学习者,思维从对人转到对事,开始问问题,思考问题的根本,才有可能找到相应对策。想要知道自己是评判者状态还是学习者状态,则先要进入自察状态。

    我在另一篇文章提到的STOP法重置大脑就可以使人转到自察状态。

    这篇文章叫做《一分钟重置大脑状态,提高学习效率》。这个STOP法与改变提问的两者(评判者和学习者)转换法相结合的流程如下:

    STOP法

    可以做的练习一:

    思考你今天做某个决定时自己是在评判者状态还是学习者状态。注意,评判者状态下你的思维是针对人的(对己或对他人);在学习者状态下你的思维是针对事的。

    2. 批判性思维工具(Critical Thinking Tools)

    作者: 理查德•保罗(Richard Paul)

    能力养成:自察力+思维力

    本书作者理查德•保罗(Richard Paul)是国际公认的批判性思维权威。作者认为思维决定情绪,情绪决定行为。我认为按该书的知识去练习,会大大提高思维力和自察力。本书提供的批判性思维框架如下:

    思维的八因素

    思维的八大因素如下:

    目的:某个想法或推理的目的(包括深层目的)是什么?

    问题:这个想法或推理是要回答或解决什么问题?

    信息:在思考和推理中所用到的事实,数据和个人经历有哪些?

    定义:问题所涉及的关键词的定义是什么?

    假设:思考时用了什么隐含的假设?这是潜意识层面的。

    角度:思考的人是从什么角度来做这个推理的?

    结论:思考的结果是什么?

    隐含推论:思考的结论所隐含的意义是什么?

    我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是关于结婚要不要考虑门当户对的文章。下面的对文章的评价如对作者如冒犯,请见谅。文章中的一些逻辑谬误是一些常见的谬误。

    该文的大概内容是:女主角小禾家境小康,不顾父母的劝告,嫁给一个门不当户不对的贫穷家庭长大的男人。父母可怜她,寄给她10万。她想把这钱拿去做生意或投资,男人不同意,大吵。此后,男人的叔叔得大病,来借钱,男人和婆婆不在,小禾借了5000给叔叔。结果被婆婆大骂,跟男人又吵。小禾大悟,原来父母说的门当户对乃是三观的门当户对,于是就离婚然后回娘家。最后故事得出结论:婚姻要门当户对。

    按照思维的八要素,我对此文分析如下:

    目的:

    以自己婚姻的失败经历告诫他人。

    问题:

    婚姻中门当户对重不重要?

    信息:

    个人婚姻失败经历,包括钱要不要投资的争吵,以及要不要借钱给得病亲人的争吵。

    定义:

    关于门当户对的理解,婚前故事中女主角的理解是双方家庭金钱方面的对等,后来她的理解是双方原生家庭三观上的一致。再深入,还可以想什么是作者理解的三观。

    假设:

    作者做了个假设:金钱上的不门当户对 = 三观上的不门当户对。另外女主角做了个假设:符合自己三观的就是对的,所以钱一定要拿去投资;所以借钱给亲戚也不要先跟家人通气。我是对的,我更不能被骂。

    角度:

    女主角在婚姻处理这个问题上,只从当前的情况思考,从自己的角度思考。

    (更成熟的做法是不是应该是:

    先问自己当初自己喜欢男方的哪些人品;再看这些人品是不是变了?

    再从对方的角度思考:因为当年穷怕了所以形成了现在的价值观。那这样的价值观是不是就是错的,无可救药的。有没有可能通过沟通取得双方满意的结果?比如当年是不是可以先拿一部分钱投资,这样如果赚钱了也可以改变先生的价值观。)

    结论:

    作者做出结论婚姻中门当户对很重要。

    隐含推论:

    金钱上不门当户对,婚姻就不幸福。

    总结下本文的逻辑谬误:

    A. 以偏概全:以一个没有代表性的个人事例来说明一个道理。

    B. 偷换概念:金钱上的门当户对 = 三观上的门当户对

    个人认为,婚姻上的失败不是单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学会沟通、尊重、宽容才是夫妻相处之道。

    可以做的练习二:

    找一篇鸡汤文,从八个因素分析文章作者的思维。

    3. 习惯的力量 (The Power of Habit)  

    作者:查尔斯•都希格

    能力养成:自察力+专注力+思维力

    直接上框架:

    习惯状成回路

    习惯回路由引发因素、惯常行为和奖赏三部分组成。在习惯培养的初期,这三个因素使一个惯常行为能保持一段时间,后期,当这个惯常行为使人产生心理渴求后,就形成了习惯(潜意识层面)。

    比如抽烟,在习惯培养的初期三个因素可能是:

    引发因素:看到朋友抽烟;

    惯常行为:抽烟

    奖赏:被朋友的认同,认为自己很成熟很酷。

    后期:

    心理渴求:渴望尼古丁带来的刺激。奖赏也多了尼古丁带来的刺激。

    当心理渴求有了之后,抽烟的习惯就形成了。

    另外书中说经科学家研究认定,坏要改变习惯,可以留住旧习惯回路中的暗示,提供旧习惯回路中的奖赏,但要插入一个新的惯常行为。

    这个框架可以用来分析自己现在所拥有的坏习惯,并培养好习惯。

    发现自己的坏习惯需要在自察状态下进行。可以尝试前面的STOP法来进入自察状态。

    可以做的练习三:

    思考自己的一个不良习惯,找到引发事件,惯常行为和奖赏以及心理渴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诗和远方”。

    唯有学会思考,找到自己的“诗和远方”,才不会象河边的芦苇,风往哪边吹就往哪边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本书三个框架,提高思维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ymw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