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事读书
《不和世界讲道理》:我们都是黑夜行走者,别害怕前路茫茫

《不和世界讲道理》:我们都是黑夜行走者,别害怕前路茫茫

作者: 疯华绝代的四喜 | 来源:发表于2021-05-25 09:42 被阅读0次

    看纪录片《盲行者》宣传中有这样一句话“他看不见我们,我们也看不见他。”看到此处时,立刻想到平常出行中很少看见盲人,即使明知他们的存在,却很少会意识到这个世界对他们的存在并不“友好”。

    但在曹晟康这里,他却说,“既然我看不见这个世界,那就让世界看见我。”这让我感到疑惑,甚至不解,作为一位盲人,看不见世界的他,为什么要“让世界看见我”?以及他要做什么“让世界看见我”?在《不和世界讲道理》这本书中你就会找到答案。

    当然,其实你只要上网搜索曹晟康这个名字,你就会了解到他的经历,中国第一位盲人帆船帆板运动员,还几乎走遍了国内每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用5年的时间游历了世界6大洲,称之为“当代徐霞客”。

    你看,对于普通人而言,出行并不是难事,但依然有很多人只敢想而不敢迈出第一步,所以你可以想象,作为一名盲人,他要克服的不仅是身体的缺陷,还有心理的障碍,而且他自始至终都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每一步,他没有家人可依靠,全靠手艺挣钱养活自己。

    其实这样说来,每个人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周遭的环境、家庭的教育、周围人的欺凌、自我的怯懦,每到一个时期都会经历它们的碾压,妄图将你粉碎在嘲讽和自我毁灭中,但你在看曹晟康讲述他经历的这些文字时,你会觉得它们异常得平静,让你感觉不到他的愤怒和悲伤,可是那种隐秘的情绪却又透过文字传达给我,让人看得异常难受。

    仔细分辨这份难受的情绪,一部分是因曹晟康的遭遇,更多的是感觉到他的挣扎与无助,并不会因为周围人的帮助就可以化解或消除,只能稍微有那么一点点希望存在,又或者说是他在一点点通过自己的力量去为积攒这份活下去看看的勇气,而这也是《不和世界讲道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

    图片选自网络

    试着往前走,不放弃自己

    文初提到海伦·凯勒,她所著的《给我三天光明》曾是我读书时期的必选外国文学,但那时总觉得一个眼瞎耳聋的人的故事有什么好看?读完曹晟康的《不和世界讲道理》这本书之后,我首先便想到了这个女孩,想着因为同样身患残疾,也许他们身上有着什么相同之处。

    然而,凯勒却在书中开篇就提到,“能看见的人实际上什么都看不到。”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同样是进入森林,她健康的朋友却什么也没注意到,他们理所应当地接受了眼前的一切,就好像过去的人们总认为只有健康的人才能得到更好的生活,而身体有残缺的人是被驱逐在正常人以外的世界。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如此,比如凯勒的家人让她得到了更好的照顾,但曹晟康却没有得到幸运之神顾怜,就连造成他车祸的男孩,以及治眼的庸医,他的父母都选择独自承受不去理论,同时他也因眼疾,不得不辍学回到家中,而为了避免他乱跑,家人将8岁的他关在家中,只因在别人眼中他已是“废人”。

    以前大人们总说,等你进入社会才知世界险恶,其实我现在发现,不用等那个时候,也不管你处在哪个年龄,只要稍微比别人低一点,比别人弱一点,你会发现那些所谓的残酷、丑恶太容易遇见,可是这恶啊,不是具体对身体的伤害,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同时也不一定是陌生人带来的,往往最伤人心的反而最亲密的家人。

    在书中曹晟康曾提到过第一次赴死的经历,也让我想到了曾经的自己。那时仅仅因为父母的不理解以及一次棍棒教育,等到我独自待在黑漆漆的房间里时,感觉整个人的世界都陷入了黑暗,房间的阳台正好靠着马路,当时已是深夜,马路上零星的还有几个路人,现在已经忘记当时为何被打的原因了,但依然记得自己望着下面时的内心想法:我要怎样才能熬过这些日子,要不要死了算了?

    虽然后来我没有跳下去,但我仍记得自己跨出一只脚在窗外时的那种无助感,掩面哭泣到不能自己,有害怕是必然,但更多的可能是想活下去的本能吧,就像曹晟康跳入河中一心赴死,却在发现自己从未活过后挣扎起来,于是从此生活有了改变,不再因为父母的冷漠和外人的欺凌而自我厌弃。

    其实在不久前,我还仍抱着希望与父母进行过一次和解,不是讨伐他们的过错,而是希望给幼时受伤的自己治愈伤口,但又一次失败了。

    过去我一直以为到了一定时间节点后,父母会慢慢改变,但是现在我才明白很多东西早已根深蒂固于他们的意识,这是他们的原生家庭所造就的,要改变非常非常难,所以不能寄希望于他们身上,那怎么办?

    在曹晟康的这本《不和世界讲道理》一书没有明确写出他的心理变化,只是提及到他开始出门寻找生存能力,因为这是他当时的首要目标,而作为健康人的我们来讲,更多的可能是寻求心理层面的自我安抚。

    不过这个安抚不是说熬过去就好了,而是试着与自我契约。这份礼物是我在达达令那得来的,简单解释就是:我知道你现在可能很苦,周遭的一切也许都令你很厌倦、失望,但这一切并不代表将来也是如此,要不我们先试着活到三十岁如何?在此期间你只要好好吃饭、正常生活,不用去要求自己上进,只要活着,活着就行。

    无须我列举,太多生命的跌落都发生在人一瞬间的想法,所以那个从河水中挽救自己的男孩,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是一位对生命抗争的胜利者,我希望这个世界上不再有这样的存在,但如果无法避免,请你记得试着往前走一走,别放弃自己。

    图片选自网络

    善与恶一瞬,别轻易定义

    在曹晟康口述的《不和世界讲道理》这本书中,虽然讲述了他“游览”世界各地的经历,但其实我觉得他更多的是与旅行中所遇见的各种人群的交际,或者应该这样说,他不是去见山水,而是去见人性。

    这其实也是我一处疑惑,因为在书中曹晟康讲述了自己从8岁起就见识到了人性的善与恶,比如小孩之间的戏弄,那些不分轻重的欺凌,将所谓的纯真与幼稚统统踩踏的粉碎,所谓的残疾正好给了那些似乎是不染一尘白纸的孩童有了宣泄的机会。

    可是让我感到惊讶的是,经历了这么多磨难的他竟然从未想过与魔鬼签订契约,我不清楚这是因为他的本性,还是因为一路走来所遇见的那些温暖保护着他,以致于他还愿意迈出脚步和交出信任。

    还记得我在文开篇提到的问题吗?我非常好奇作为一位盲人,看不见世界的他,为什么执迷于“让世界看见我”,在书中他说起了自己的一段经历,15岁还不到的他因为崇拜一位全国残疾人模范,于是带着仅有的两元钱坐火车去青岛寻人,结果可想而知,不仅没有见到偶像,反而被那家男主人当成乞丐臭骂了一通,不过因为太过可怜,那家女主人给了他一些吃的并安慰他说,“人各有人的命,就算看了一万个榜样,你难道就不用过自己的日子了吗?

    虽然这是一段不怎么愉快的往事,但曹晟康却似捡到了珍宝,那就是他开始明白:日子终归是自己的,而不是榜样的,与其把时间花在崇拜别人上,不如先让自己强大起来。

    于是他后来跟人学习武术,又通过推拿这门技艺开了4家按摩店,可因为太过急于赚钱,反而将自己所有财富亏空,加之与所爱之人分离,仿佛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其实曹晟康在书中说起过他的几段感情,尽管有些短暂美好,其实大部分未成的原因皆在于他对于自己的卑微,因为外观的无法改变,成了他的硬伤,再加上懵懂无知时得到了一个女儿,仿佛不用再被世间风俗所套住,又似乎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悲惨自怨自艾。

    如果你仔细阅读《不和世界讲道理》,你会发现曹晟康的大多数时间都在旅行和为其做准备中,尽管他每月寄钱回家,但家中的各种琐碎他并不愿太过关心,甚至连女儿的生活他也没有认真去关照,因为他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对自己的人生补偿上面。

    想起一段话,“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回味童年”。我想曹晟康是属于前者吧,从当有能力挣钱和负担家庭后,他希望得到爱情,可是经历一番后却发现他想得过于天真,又在决定一心赴死时,却发现外面的世界与他所想象的不同,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对他伸出“拳脚”,于是囚困在内心多年的小孩不再唯唯诺诺的躲藏,终于敢去开始了这场世界之旅。

    说到这里,我也终于明白了他一直刻意隐藏的东西,他一直想证明自己的能力,这是一种从小被压抑的渴望,但本性的朴实和善良一直限制着他,让其不至于走上极端之路,而当终于找到可以宣泄的方式时,他就如同鱼儿找到了水源,开始再也无法假装和隐藏。

    于是我回头去看,亲人对他的冷遇、外人对他的欺凌,这是别人宣泄的一种方式,只是不幸的人正好是他,而如今他幸运的找到了旅行,而不是施加给别人痛苦,可是他的女儿却从小缺失了父母的关心,她的未来又该谁来补偿?

    我原本觉得该直接下定论,明确谁的善与恶,可写到这里,忽然明白这一环扣一环的情节,根本无法轻易定义

    就好像我去责怪父母,可是父母又该去责怪谁呢?既然如此,不如就此等待我自己与自己的和解,而不是企图通过外界的帮助,我想曹晟康也是如此吧。

    不过他所谓的“让世界看见我”,不如说是让曾经欺辱过他的人看见此刻的他,这是一种宣扬,也是一种自我暗示,但经过时间的洗礼,我觉得他开始逐渐走上了自我治愈之路。

    唯有如此,我们的人生才不至于一直延续这种悲哀。

    图片选自网络

    想要与得到,唯有满怀希望

    记得刚看完《不和世界讲道理》这本书时,我就立马去查了曹晟康的各种资料,发现他曾被各大媒体报刊报道过,甚至被中央称为“当代徐霞客”,让人既吃惊又佩服。

    但随着更深入的了解和观察,我发现他并没有一开始想象中的神秘和光鲜。比如一开始准备旅行时就被同行驴友嫌弃,最终一个人独自开始了异国之行,比如为了挣得旅行的费用,经历了各种被按摩店老板的黑暗打工史,甚至还有人通过与他合影,是为了将他的肖像与一群裸体的姑娘合成新图片,借机敲诈他。

    这些经历既惊险又让人感慨,他并没有因为出名而从此远离世俗的烦扰,即便认识他的人越来越多,可是他依然无法像明星一样可以站在高处闪耀,他还是像一个普通人一样需要继续生活。

    或许是我太过敏感,我看着他出现在各种平台上的那种状态,我感到非常难受,我会去想如果我是他,我是否能够坚持得下去,后面又觉得这个问题毫无意义,因为这种假设永远不会得到答案。

    也是在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作家廖一梅的一句话,“对于人类来说,最好的安慰剂就是知道你的痛苦并不特殊。”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健全人就有多少残疾人,有些残疾是具体的肢体或器官,有些残疾却是隐匿起来的疾病,哪种残疾更加痛苦?其实都是一样的,因为每一种痛苦的重量都是无法比较和衡量的。

    可是总要找到一种对抗它的方法吧?毕竟活着真的好难,我这样问自己。而我在曹晟康这里得到的答案是:只有一个办法能对抗眼前的哀伤,那就是一边受苦,一边满怀希望。因为“想要”和“得到”之间的那条路,不带上希望的人是走不过去的。

    写到这里,我忽然又想起了《我将独自前行》这本书里的桃子奶奶,她的一生其实非常普通,并没有经历什么大风大浪,但是她却是在暮色将至时才对人生有了透彻的领悟,而作为壮年的曹晟康其实除了眼盲以外,他与正常人并没有任何不同,如果是这样来看,反而他的人生更加精彩不是吗?

    那么作为更年轻的你呢?我这样问自己,放到现在,如果有机会你敢迈出脚步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吗?我敢啊。那如果将你放到一个语言不通的国外呢?此刻便静了声。

    其实并没有那么困难,你是知道的,但是你就不敢,无关乎你是谁,处于什么年龄,而是你本身是否敢放开对自己的枷锁,是否敢放下原本的生活去迎接新事物。而这就是我与曹晟康之间的不同。

    写到最后,我终于更深切体悟到曹老师所说的“让世界看见他”是何意,他是想通过自己外在的缺陷和实际的行动告诉世人,我们都是黑夜行走者,不要害怕前路茫茫,我们应该放下所谓的成见,无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勇敢地去尝试你想做的一切事情,唯有如此,你才能找到活着的真正意义。

    ——完——

    作者简介:疯华绝代的四喜,写作者,阅书写感悟,希望所写内容帮助人成长,给人力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和世界讲道理》:我们都是黑夜行走者,别害怕前路茫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ysqs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