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个人看到的世界很可能只是自己想看到的样子
开篇引用古代一则比较著名的故事,是关于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的,他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的向妹妹提起这件事,妹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
其实一个人所能看到的世界,受自己的视角和世界观影响极大,一般一个善良的人看到的世界是美好的,人处处是善良的;而一个坏人看到的世界很可能是肮脏的,人心都是狡诈的。
这个世界看似相同,但是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或许是截然不同的。
人自古以来都是群居动物,因为人类相对大自然的其他凶猛野兽来说,太弱小,唯独团结协作的智慧让人类成为了这个地球的主宰,所以人的本性需要找到与自己类似甚至相同的人,以获得社会认同感,直至有充足的安全感。
02
投射效应
还有另外一则故事,说一位母亲十分喜欢逛街,所以经常带着她几岁的女儿去逛街,但是孩子十分抗拒,母亲不能理解反而责备孩子,直到她有一天低头捡东西,才发现孩子的视角能够看到的全是人腿,才明白孩子的抗拒。
在生活当中,人们会很不自觉的将自己的心理特征,包括个性、观念和情绪归属到他人身上,认为他人应该也有相同的特征,或许将自己所能观察到的现象认为他人也能观察到。
简单的就是说,把别人看成自己想要看成的那个人,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人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比如,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以为别人都是善良的;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就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他等等。
它能使我们对其他人的知觉产生失真。人们在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就是假定对方于自己有相同之处,通俗的说就是”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03
职场中常见”陷阱“
1、那么拼干嘛?装什么装?
你有没有听过这类似的句话?在职场中,勤奋的和不那么勤奋的人,其实也是符合二八原则的,当然懒惰的人和不怎么懒惰的人,同样符合二八原则。
职场中势必会存在一些能少做一份事就少做一份事的人,他们的眼中,觉得勤奋工作的人要么就是在作秀,要么就是在拍老板的马屁,他们觉得磨洋工和下班即走,就是职场的率性,所以他们看谁都是应该和自己一样。
而结果是什么?很显然,这些人必然会被疏远甚至边缘化。当然,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生活理念也不同,这里并不是强求每个人工作都需要拼命,但是当你属于想比较平衡生活和工作的那一员,当你看到勤奋工作的同事,还是给予尊重和称赞吧。
2、我就是看不惯他
这属于感情投射,自己喜欢某一事物,跟他人谈论的话题总是离不开这件事,不管别人是不是感兴趣、能不能听进去。引不起别人共鸣,就认为是别人不给面子,从此以后就不喜欢这个人,甚至看不惯他。
但是如果在日常工作当中,老把这句话放在嘴边,就已经失去了人际沟通中认知的客观性,从而导致主观臆断并陷入偏见的泥潭。
有一句话说的很有道理:你讨厌别人的样子,真的很讨厌。所以,换一个角度讲,你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看世界,也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
3、年轻人就应该拼,此时不拼更待何时?
这句话,我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听过,这句话往往都出自资深工作者或者管理者,但是请问你是什么感觉,反正我的感觉是:你说的太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我曾经听说过一种非常简单粗暴的管理模式,就是领导加班,暂且不是老板在办公室干嘛,只要老板不离开办公室,整个公司的加班时间立马大幅度的延长,理由很加单,领导都加班,你们有什么理由不加班。
作为一个管理者,从俯视的角度去观察团队,很轻松想当然,极易过滤掉自己不愿意看到的景象,出于职位和权利的约束,团队的真实情况,可能不太容易表露出来,团队的士气真实情况管理者并不知,团队成员敢怒不敢言,但是人心很可能已经逐渐远离。
作为一个团队管理者,最好还是把人一分为二的去看,每个人擅长的工作不一样,每个人的工作方式也不一样,还是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人尽其用。
04
结语
我们习惯性的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推断其他人的行为及意图,的确,人是有一定的共性,相处同一环境的人,往往由有相同的欲望和要求,由于投射效应,我们的确可以相对快速并正确的得出结论。
但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毕竟是客观存在的,如不考虑个体差异,胡乱的投射一番,就会出现错误。
我想说一句话,一个自我的人看世界,会看到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其他人,每个人都是你的眼睛通过自己内心的透视镜而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那个人。放开自己的内心吧,用一个宽广的视角去看看这个多彩缤纷的世界和形形色色的人。
End.
文/小十一爹,2018年5月10日做修改
这篇文章完成5个小时,您阅读只需要5分钟左右,点击“喜欢”即可收藏。
关于转载事宜,请联系简书版权简书版权中心:pub@jianshu.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