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写作》丁伯慧 李孟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9月版。
灵感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是每个创作者梦寐以求的。那么,灵感有什么用处?
作家莫言在《莫言谈长篇小说创作:从身边的生活经验入手》提到过一篇成名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的创作经历。
这篇小说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梦境。莫言在梦境的基础上,再调用自己少年时期的一段生活经历,仅用一周时间写好初稿。
写作者有了灵感,犹如拿到神来之笔。抓住灵感,写作者能写出伟大作品。
本书《创意写作》说,世界上确实有灵感这种东西,而且灵感是想象力的源泉。
虽然灵感是抽象的,触摸不到的,但却是真实存在的。神经科学家马丁内斯解释说,在很多情况下,完成任务就是灵感突现的过程。
01、灵感是什么?
看到作家莫言的创作从一个梦境里得到灵感,再从自身的生活经历入手,创作出他的成名之作。
除此,还有很多写作名家,巧妙地运用灵感创作,写出不朽著作,流传世代。
灵感是什么?
《创意写作》作者说:“实际上灵感酝酿于潜意识之中,是任何创造性工作都会产生的复杂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特殊形态,建立在长时间的准备、经久的实践和沉思之上。”
“它(灵感)是思维运行发展到关节点时产生的质的飞跃,是作家综合心力的集中爆发,是长久酝酿的产物。”
从上述我们可知,灵感看似偶然而得,但其实是人经过长时间酝酿所得的结果。
比如,牛顿被一个掉落的苹果砸到头后,他发现地球引力。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牛顿一直在思索引力问题。
如果换成普通人,根本没有想过“引力”这回事,那么,即便从树上掉落下无数个苹果,除了可能感觉到被砸疼外,无法发现相关引力的科学问题。
由此,我们写作者若是渴望灵感降临到我们头上,首先我们得要想着写作这回事,思考着想要表达的东西。这样,才有可能期遇创作灵感。
02、文学创作中的灵感是怎样的?
第一,灵感是一种激情,一种驱动力。
《创意写作》提到:真正带来灵感的不仅仅是创作的欲望,还有内心深处的一种力量。
内心深处的力量,能够驱动灵感的到来。
“中国古人说:悲愤出诗人。”
“中国古人也说:穷而后工。”
也就是说,人的情绪,人的境遇,它们是可以被转化为创作的力量。
第二,没有积累和勤奋,就没有灵感。
灵感,虽说像一种无法为人所把握的神力,但它并非像神话,神乎其神,无缘无故从天而降。
相反,灵感“建立在长时间的准备、经久的实践和沉思之上。”
因此,我们希望写作产生灵感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平时多做写作上的积累,并且努力和勤奋地写作。
正如《百年孤独》的作家马尔克斯说:“我相信,在写作时灵感才会到来。”
第三,灵感最终来自自己的内心。
灵感,来自于创作者内心。它是外界与创作者内心的一种对接。
“给作家带来写作驱动力的几大要素有:关注社会,自我审视,悲悯情怀,情感丰富。”
创作的本身,也是创作者的思想与内心由内而外的投射。所以,创作者需要关注内心动向,对人的知情意保持敏感的洞察力和感知力。
精神世界丰富了,才能写下丰富的世界。
03、总结灵感素材
本书《创意写作》列举出关于文学史上触发灵感,得到素材,从而写成的著名作品,我将其大致总结如下。
第一,突发其想的灵感。
比如:根据冒出的话语作为写作灵感素材: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还有以梦境作为写作灵感素材:作家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第二,他人真实事件和经历产生的灵感。
比如:作家老舍《四世同堂》,这是听到夫人经历的真实事件后产生灵感,写成小说。
老舍对夫人说:“谢谢你,你这回九死一生地从北京来,给我带来了一部长篇小说,我从来未写过的大部头。”
第三,经由他人作品对自己的影响而产生灵感。
比如:钱钟书《围城》。这是钱钟书观看由夫人杨绛编写的话剧后,有感而发,写出《围城》。
第四,报刊新闻的真实报道产生的灵感。
比如:司汤达《红与黑》。这是司汤达看到《法庭公报》关于一个家庭教师枪杀女主人案件的连续报道,最终点燃创作灵感。
第五,作者自身经历触发出灵感。
比如:川端康成的自体传小说《伊豆的舞女》,毛姆的《人生的枷锁》。
04、普通人有灵感吗?
作家们拥有写作灵感,那么,我们普通人也有灵感吗?
答案是肯定的:每个人都有灵感,或者说是创造力。
但是,为什么普通人的创造力很难发挥,甚至都觉察不到有创造力呢?
本书也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每个人生来都具有创造力,但是随着逐渐成年、拥有信仰和行为戒律。这种能力会逐渐消失。”
创造力消失后,还能失而复得吗?
神经科学家马丁内斯表示,通过训练,可以提高我们的创造力。
所以,我们普通写作者只要认真、勤奋地持续练习写作,也会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和灵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