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教育婚姻育儿
由豆奶粉、芝麻糊谈起--再谈孩子教育

由豆奶粉、芝麻糊谈起--再谈孩子教育

作者: 姑射山秋水 | 来源:发表于2018-03-18 13:41 被阅读0次
由豆奶粉、芝麻糊谈起--再谈孩子教育

开学后,工作紧锣密鼓,忙得简直要四脚朝天。每天都要骑行电动车7公里,来回四趟奔波在上班的路上。对孩子的照顾,尤其是一日三餐,但求短平快,能简就简,能速便速,见缝插针,总之,怎么快怎么来。

早读,最后一节课,我走时他刚起床,我到家时孩子已等候饭菜多时。只能买来豆奶粉、芝麻糊,稍加熬煮便能当粥喝,以便速战速决。

这豆奶粉、芝麻糊,放到沸水锅里,都是抱团作战。一团团、一簇簇拥在一起,唧唧闹闹,无论是用勺子压,用勺子按还是用勺子挤,就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死活不肯就范。这粥盛到碗里,哪里是喝,简直是“吃粥”,不嚼一嚼无法下咽。我常对孩子笑:再退一步就该学学范仲淹的划粥割齑了。

话说这一日,豆奶粉入锅后,手机铃声响起。接起电话,不知不觉从厨房踱到客厅,愣是把这锅里的劳什子忘了个一干二净。扣上电话,突然想起锅里还熬着有待对付的豆奶块,一个箭步窜进厨房,操起勺子,准备作业。俺一眼望向锅里,但见浓汤滚滚,哪里还有豆奶块的影子?就这么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没劳我费心,无需我动手,那一团团豆奶块就这样自行融化在消化慢炖里.....

一时惊喜、诧异再加顿悟:呃,呃,是自己操之过急了。

由豆奶粉、芝麻糊谈起--再谈孩子教育

对孩子的教育,我们何尝不是如此?

许多父母从孩子尚在腹中,就开始进行教育,等到孩子出生,便又上马更多眼花缭乱的文理教育:几个月教他图形,数字,再大点看图说话,两岁学心算、绘画,三岁背唐诗、四岁练钢琴、五岁学数学......。还有些父母经常会有这样的苦恼和担心:“人家......的孩子三个月翻身,八个月说话,人家......的孩子三岁识字一千,我们家这个总是慢不止半拍,莫不是有毛病?”

于是,我们开始马不停蹄,我们迫不及待,我们让孩子成为比大人还忙的“小大人”......我们有热情、有理想,有斗志,唯缺耐心。就像我对待“豆奶粉、芝麻糊”一样:妄想通过外力的作用,妄想透过足够的压力促进它们的自我觉醒与融化。事实证明:当火候不到时,内力不觉醒,当内力不觉醒时,外力所做的一切都如隔靴搔痒。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如果他是一株花,他会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花期,如果他是一棵树,我们根本无法寄希望于他也在枝头绽放。所有的教育归根结底就是:自我教育。问题来了:一个学困生,一个内力不足的孩子,如何让他自我教育?教育者(家长、老师)究竟应该做什么?

再讲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15岁的女孩子“小雪”。小雪目前在一所市重点高中就读,成绩在班里遥遥领先。见过她的人都说这孩子言语得体,文静优雅有内涵。倘若我告诉你:这个孩子初三前都是学校名副其实的“问题少年”你是不是会大跌眼镜?

小雪天资聪颖,心眼灵活,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心十足,凡事爱刨根问底。当然,还有一个特点:上课听讲听到三成,课下作业做不到一成......你问她为什么不做作业,她会对你瞪着无辜的大眼睛反问你:为什么要做作业?等你言语谆谆一大通说教后问她:现在,你知道做作业的原因了吧?她继续用她无辜的大眼睛瞪着你:对不起老师,我刚才走神了,没听到您在说什么......

这个小雪,她最大的不解就是:为什么老师、家长都逼着我好好学习?我现在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还要继续努力?就她这些疑问,老师们和她父母与她进行了一次次思维的交锋与碰撞。最后,小雪叫嚣:道理我都懂,但是你们的道理就是有道理?为什么我非要听你们的?于是,涛声依旧。

后来,初三上学期的有一天,(小雪在六三制的学校,初三面临中考)奇迹出现了。这个小雪竟然每天早来晚走,竟然能按时交作业,竟然主动找老师、找同学问问题!家长、老师都认为肯定是升学的压力就在当前,孩子觉醒了,于是,偷偷乐不可支,表面还得严肃认真配合孩子的上进为她出谋划策辅助她有更大提升。没人敢问她原因,都担心万一一言不慎句扰乱了她的心境让她军心大乱再重蹈覆辙。

刚才咱也说过了:小雪天资聪颖。内行人都知道:这学习,没有天赋是真真学不好的。小雪经过这样拼了命的往前赶,在中考时一鸣惊人,考了班里的第三名,一举考进重点高中。小雪回校办理团员关系迁移的时候,班主任开玩笑似的问到:小雪,到底是什么让你发生了巨变?受伤了还是受刺激了?

人家小雪莞尔一笑:老师,我真是受刺激了。你还记得赵霞吗?就是天天跟我泡在一起的那个?我和她聊天,才发现她特别上进,特别好学,但是表面上还装出一副漫不经心好玩的模样。我一看就来气了,她都能这么好学,我凭什么要自甘落后?......

由豆奶粉、芝麻糊谈起--再谈孩子教育

对,事实就是这样:我们各学科老师还有她父母苦口婆心的教导竟然都没有比上她好友对她的影响。这是不是给我们提个醒:注意引导孩子的交友,同伴的影响力大于父母、老师的教育作用。这也是经济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的“同伴效应”。孟母三迁的故事不正是注重同伴影响的最好注脚吗?

那么,问题又来了:人家学霸不愿意与学渣为伍咋办?退一步讲:如果学优生同意与学困生为伍,到底是学优生被带坏,还是学困生被带好?

通过对所带班学生的观察,我发现了这么一个事实: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优秀同学的圈子里全是班里的优秀同学,学困生也只与学困生为伍。即使你安排一个优生与差生同桌,结局还是优生照优,差生照差不误。也就是如同前边我们提到的“小雪”,她自身没有觉醒时,外力不起任何作用。当她受到同伴的影响时,她发现了真实的自己。

她究竟是如何受到影响的呢?她说:她和她的好友谈了一次心,发现了更深层次的彼此。对,这就是关键点。如果优生和差生之间是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如果他们是永不相交的平行线,那么,他们都不会受到彼此的影响。如果我们创造机会为他们提供交流、了解的机会,那么学困生受影响的几率无疑会增大。深度交流的机会如何创造?我想,平时的学习经验交流会,让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能有发言的机会,可以加大他们交流的可能。

当然,许多学困生不学习还是因为他们漏洞太大、窟窿太多,补不过来了,这时候,需要老师,尤其是家长的大力支持、扶助才行,孩子学习能力不足,你得给他找个有经验的老师带一带,入了门就好了。低起点、小步子,一点点来建立他们的自信心、成就感,慢慢上路。

教育的本质是自我教育,老师也好,家长也罢,我们要做的就是:提供孩子成长的良好环境后(言传身教:想让孩子博览群书,首先,家里要有书,家长要读书。),用慧眼去发现,用智慧去唤醒。当我们唤不醒孩子时,千万不要忘了孩子同伴的强大影响力。

相关文章

  • 由豆奶粉、芝麻糊谈起--再谈孩子教育

    开学后,工作紧锣密鼓,忙得简直要四脚朝天。每天都要骑行电动车7公里,来回四趟奔波在上班的路上。对孩子的照顾,尤其是...

  • 10-9

    71.4kg 早饭:五个芋头,一杯黑芝麻糊。 昨晚在王科那里4包豆奶粉换来的两包黑芝麻糊,全泡上了,哈哈。 午饭:...

  • 芝麻糊

    我和你之间隔着手机 未曾注意你注意我迫切的眼神 许久 你轻轻的拿掉我的手机 温柔的说 妈妈,看手机眼睛里会有芝麻糊...

  • 芝麻糊

    今天无事,看到家里那5斤无从下口的黑芝麻,便想到了做成黑芝麻糊来喝。 买了点糯米粉,搜抖音,出来一堆做法,好在...

  • 芝麻糊

    杨大爷是我们家几十年的老邻居,他的年纪比共和国还大两岁,已经七十多岁了。 杨大爷一辈子生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也算是...

  • 芝麻糊

    写半天不让发,各位火眼金睛给看看哪里违规?

  • 芝麻糊

    今天我喝了芝麻糊,觉得很好喝,所以跟大家讲讲。 妈妈把芝麻还有花生放入豆浆机里,再加上两碗水,通上电后...

  • 童年里的叫卖声

    “黑芝麻糊哎!黑芝麻糊哎!”小时候电视里南方黑芝麻糊广告里,看见小男孩在沿街叫卖的大婶买一碗黑芝麻糊,吃光了还使劲...

  • 芝麻糊事件的启迪——尊重孩子的敏感期

    儿子多多最近特别喜欢吃芝麻糊,一次,刚吃完米糊,就吵着要吃芝麻糊,我就顺手把芝麻糊倒在刚吃完米糊的碗里,没想到多多...

  • 欲罢不能

    欲罢不能 “孩子,明天早餐面包加南方黑芝麻糊,如何?” “我还是喜欢妈妈自己做的米糊” “那就米糊加面包” … 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由豆奶粉、芝麻糊谈起--再谈孩子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yye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