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326971/6c3313472d3f22aa.jpg)
破除“界线”,是社会和谐的根本方法。如何破“界”就显得至关重要。其乐融融的社会景象其基础是融合与和谐。乐,在于社会的默契,不但是人与人之间的默契,还是阶层之间的默契,族群之间的默契。运,在于顺畅,顺则通,通则达,达则兴。兴,在于相投,彼此合得来,合则利,分则害,聚合成事,散离败事。《金刚经》第十九品:法界通化分,为我们提出了克服“痛、难、苦”的根本方法,也为我们提供了“乐、兴、运”的解决方式。
如何通路破界,我们在佛祖如来与须菩提的对话中能找到答案。佛祖如来问须菩提道:“须菩提!你的意思如何?若有人用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行布施,此人此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之因缘,其所得之福德可多否?”须菩提回答道:“世尊!此人以此因缘所得福德甚多。”佛祖如来又对须菩提说道:“须菩提!若以有相之福德为实,而行布施,则心著福,其报有限,所以如来我,不说福德多。如来我所说之福德,在无住相布施,以无求福之心(福性本空,德从慧出),正是无为清净之功德,所以如来我说福德多。”
大道至简,天下的道理都是简单易懂,朴实无华的,与天地一样坦荡无私。佛法经文亦是如此,佛祖如来用最直接的较量对比之法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与经文论点。在这一品中,佛祖如来又用了以物布施之因缘所得福德是有限的论述,我们在前面讲过以有限的财物布施,即使这个财物如满三千大千世界之大之多,所得的福德也是有限有相的,就是说世人布施财物,心中住了自有福报的相(想法与心愿),按法所示,布施者得到的福德与所施财物是有限可量可数的,而且此等福德是实体实相,并不是佛法中所说的智慧这种真正的无限无相大福德。
与住相布施相对的是离相布施,包括离法布施,我们在前面讲过法施比物施所得福德要多得多,而离相布施,连佛法都不能住,更不住自有福报之相,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离相布施所得福德也是离相的,离了相就是无限无相,所得福德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菩提之大智慧。世间真正的福德是智慧,是获得快乐与幸福的智慧。心本清净,性本空寂,心住福德,心量不空容量有限,得福不多,如心无得福之相,则心量如空容量无量,得福自然无量。
《金刚经》第十九品法界通化分中的福德较量,为第六次以七宝布施,较量持经功德。前面所说福德,还是有相之福,世人看得到摸的得,这一品中所说福德是离相之福,此种福德即为菩提大智慧,无量无相,无穷无尽。修行,必是福慧双修,则福自性生也,这个“性”就是本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