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舌尖美味
鸣蝉扰好梦,粘来油煎之

鸣蝉扰好梦,粘来油煎之

作者: 王小闹闹 | 来源:发表于2020-07-19 10:39 被阅读0次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诗人借鸣蝉的高冷,来发泄内心的不平和凄凉,更是感叹官运不济、人心不古。

    听着窗外蝉鸣声声,诠释着三伏天的酷热,咀嚼着李商隐这首咏蝉诗,整理着天马行空的思绪,虽没有小李杜那么忧国忧民忧己的气节,却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小时候粘知了的一些趣事。


    知了,学名蝉,老家称之为马嘎,昆虫纲半翅目蚱蝉属,盛夏气温升高后,隐藏在枝条上的蝉卵孵化,被风吹落到地面,幼虫钻入松软的泥土下面,经多次蜕皮后生活4-17年。

    一旦成熟,便于夏天的雨后或傍晚寻机出土,爬到树上裂壳羽化,硬化后飞向树枝高处,半月后交尾产卵于枝条之间。

    雄性知了的上腹部有一对发声器,一收一缩发出嘎嘎、哇哇、唧唧等单调、刺耳的声音,能从清晨一直持续到晚上,为了吸引雌性繁衍后代,越是炎热的中午声音越高亢,搅得想睡个午觉门都没有。

    它们用针状的口器刺入细嫩枝条,靠吸食汁液维持生命,把卵产进枝条内部,造成植物局部枯萎甚至死亡,在农业生产中属于害虫之列。

    可是它的幼虫“知了猴”和成虫马嘎,经加工后都是一道难得的美味,中医还认为具有清热、镇惊,治疗小儿惊风、夜啼之功效,捕获它们既为民除害又饱了口福,可谓一举多得。

    村东边有一条夏涝冬旱的小河,河堰堤坝上长满了一排排的垂柳和马柳树,到了夏天枝繁叶茂,成了知了们温馨的家园和歌唱的舞台,鸣叫声此起彼伏、鸹噪难忍。

    “入伏粘知了,秋后逮蚂蚱”,暑假里,我们会准备好一根长长的竹竿,偷一把妈妈积攒着,准备过年蒸饽饽用的面粉,加水和成团,再用清水漂洗出面筋,缠到竹竿的一头,这就是粘知了的绝好神器。

    粘知了要选择太阳晃晃的午后,这时的知了在某些方面异常活跃,肆无忌惮的放声高歌吸引异性,警惕性较低,全然不顾厄运的到来。

    慢慢地靠近树下瞅准目标,竹竿子悄悄地伸向知了的背后猛地前移,一下子就粘住了翅膀,任它如何扑腾也无济于事,快速收竿,小伙伴们熟练地摘下猎物,用长长的扇草串成一串,或者直接拽掉翅膀扔进小桶里,一个中午就能收获一二百个。

    粘知了是个技术活,看似简单可也有不少的技巧,“准、快、轻”三个要领一定要掌握好。

    “准”就是判断要准,看清知了所在的位置、高度,测算一下竹竿能否够得着。“快”就是到达指定位置后,出手要快,将竿头的面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粘住翅膀,让它无法脱身。

    “轻”就是要轻手轻脚,不能让知了感觉到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否则就会受惊飞,“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不知说的是牧童闭上了嘴蹑手蹑脚去捉蝉,还是蝉已经发现了危险临近,叫声戛然而止呢。

    粘知了也是个体力活,擎着几米长颤颤悠悠的竹竿子,向上仰着头聚精会神的寻找目标,两三个小时下来胳膊发酸、脖子僵硬、两眼肿胀、腿脚麻木,好歹有一顿丰盛的大餐就在眼前,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嘎…嘎…嘎…”,串成串的知了浑浑噩噩的才感受到了危机的临近,不时的发出断断续续的哀叫声。

    油炸金蝉

    提溜着满满的收获回到家后,把知了的翅膀和尾部去除,用清水洗净控干,放油锅里反复两次炸酥炸透,洒上点细盐,嘎吧酥脆越嚼越香,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真算得上珍馐美味了。

    现在的饭店里一年四季都有酥炸知了猴这道菜,尽管味道上相差无几,但是少了亲自动手带来的那份乐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鸣蝉扰好梦,粘来油煎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jlk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