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354257/ce9c31cf28789894.jpg)
经典的组织定义,核心是关注目标、协同行为以及人员集合。在数字化背景下,组织目标的影响因素更加涉及组织外部成员,组织与顾客、投资者、产业伙伴、供应商以及广泛的公众行为之间都息息相关,组织目标由组织内外部成员共同努力而达成。数字化背景下,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由内部转到外部。让组织与外部成员协同,促进组织外部成员与组织之间的合作,建立组织与外部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是管理者要面对的新挑战。所以,新“组织”中最核心的观点便是开放系统观点,成功的组织能与环境互动,主动变化以适应环境变化的需求并与环境融为一体。
书中的一个例子很有意思,特斯拉市值比几个汽车巨头之和还要高,恰恰是因为新能源汽车所形成的更广泛的价值网络、更大的价值空间以及更柔和的共生模式。最近因为项目的机会,接触了很多智能驾驶和新能源汽车的公司,对这个看法格外赞同。大家会发现这些造车新势力的生态和传统的车企的生态有很大的差异。主机厂不再是这个生态的核心,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个生态并没有明显的核心企业。每一家公司都同时和多家合作伙伴在展开合作,这可能就是作者所说的“更柔和的共生模式”。而且,这些企业在不断捕捉外部的场景和机会,以形成“更广泛的价值网络”,从而促进商业模式的落地。
当然,要想实现更开放的系统,组织自身的有效性必不可缺。组织的有效性来自于组织的学习能力。组织学习的过程就是组织成员之间的交互行为、组织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以及组织文化的重构过程。这个过程中形成了组织的知识资源,也就是智力资本,它包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从数字化的角度来说,我更关注结构资本(组织系统获得并保留下来的知识)。上周我们的事业部组织了一次团队分享,给事业部所有口岸的兄弟姐妹们分享了过去半年的一些思路、实践、成果和经验教训。我们希望后面组织更多的此类分享和讨论,形成更多的集体工作成果。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这种资本固化到我们的数字化体系中。
最后,也是一直的梦想——自组织。十多年前,我们的一位同事葛大师把敏捷开发的自组织的理念引入到了IT的日常管理中。如今,从自组织到自进化,这个理念已经被提到“共生管理哲学”的范式层面。哈佛大学数学生物学家Martin Nowakzai在《科学》杂志上宣称:“也许进化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有能力在竞争世界中催生合作。因此,我们可以在突变和自然选择之外增添‘自然合作’,作为进化的第三条基本原则。”希望我们的组织能最终进化成建立在情感、认同、共同事业、共同兴趣的信任关系上的自组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