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季开学,中小学生收到的最大礼包是“双减”政策正式落地。
所谓“双减”政策,简单说,一是减少中小学生课后作业,包括一二年级不留课后作业,三至六年级课后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课后作业不超过90分钟;二是减课外学科类辅导班,尤其禁止占用学生周末和假期的时间进行学科类补习。
儿子在省重点小学就读,这所小学在三年前还没有禁止民办学校选拔考试的时候,省内三所最著名的民办学校,有一半的学生来自于儿子就读的小学。
我们当初选这所小学,完全是冲着民办初中去的,但是2018年先是禁止选拔考试,民办初中招生改为摇号制度,但那时候民办的摇号在公办初中直升的前面进行,摇不上还能再直升对口公办初中,总之是多一个选择,有直升初中兜底。
2019年起又要求民办初中摇号和初中直升同步进行。摇不上民办学校也不保证能上直升初中,而是按照各个学校的学籍空位统筹安排,这就有可能你家在城东,直接给你统筹到城西去。这一政策的出台,对于像我这样从小就寄希望于孩子考初中的家长来说,之前的努力无异于重拳打在棉花上。初中学校全凭选择和运气,和其他无关。
这学期开学我才真切感受到,重点小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随时响应政策,以前升学率最重要,它就主抓教学质量,这学期,它响应“双减”政策的时效性也是杠杠滴。
开学至现在,儿子的学校严格控制课后作业量,课后第二周就开展了“5+2”课后辅导模式,因为要求三至六年级课后作业时间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课后2个小时的课后辅导之后,儿子回家后就完全处于无作业状态了。
六年级的学生,回家后完全没有作业,他在家晃悠得有多自在,我的内心就有多焦虑。
到底参加不参加民办学校的摇号?
就这种晃悠的状态确实幸福,可是六年级毕竟是小学高年级,学习的基础打不好,初中毕业依然要参加中考,50%的概率注定了一半的学生要早早进入中职。
我倒不是排斥中职,我自己也是从中职绕了一圈又才考的大学,我只是觉得,初中毕业后分流,对于孩子来说,还有点过早,以后的他们,可能会后悔。就像重新考大学一样后悔,可是我那个时候政策还允许,以后这个社会人员报考大学,先不说难度,政策允许否?
学校没有作业,我进入了深深地焦虑模式,原本听话的儿子进入了对抗模式。
但凡我让他多写一点点非老师布置的作业,他都会振振有词说这不符合规定。
但凡是妹妹的玩具,无论多简单幼稚,他都能拿起来玩得不亦乐乎。
但凡让他看书,他倒是能坐在书桌前,但是绝对做到两小时一页书不翻页。
相比双减政策落地之前,我确实轻松了,再也不用盯着他写作业,也不用盯着他改错了,更不会担心月考成绩不理想了,可是在轻松的家庭氛围中,我总是隐隐不安。
时常想起《家有儿女》中刘星和她妈妈的对话。星妈说:小时候给你报艺术班,想让你学,你自己不学啊!刘星大喊:哎,我不愿意学,你就不让我学啦!那时候我还小,我还不懂事,难道你也不懂事吗?
看,长大后的刘星后悔了。
那么作为家长的我们,有中考那道坎要过,现在到底该怎么做?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指望孩子自觉,完全是大人美好的幻想。儿子以前绝对是认真完成作业的一个,就算是写到10点过了也没有怨言。
可是现在,学校不布置作业,就算我给他讲再多的道理,想让他安静坐在书桌前专心学习,不可能,除非我硬逼。
在他接连晃悠了将近三周的时间之后,我终于明白:指望他自己学习是不可能的。
那么下一步,大概真的是,拼“父母”的时代到了。
可是具体怎么拼呢?
管得紧了,孩子会反抗,打了骂了,孩子会抑郁。
不管不顾,指望孩子自觉学习,那是肥皂的泡泡,等不到高考,中考就是那个刺破泡泡的针尖。
中考过不去,有可能是孩子一辈子的抱怨,也有可能是自己一辈子的自责。
这个度,真不好把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