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采集:
1.社会认同理论:说明了我们在宗教、政治、地区、国家或职业团体中拥有最为重要的成员身份,借此培养起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塑造出人们对团体内部成员和外人的不同想法。
2.“我们—他们”的部落心态:进化将我们的思想塑造成部落心态,巧妙地将所有人归类为我们的一部分或他们的一部分。
3.我们倾向于把我们群体中的人“群中人”视为一个独特个体的集合,而倾向于把那些“群外人”看作更为相似的人——“他们都是一样的”。
我们对自己部落中成员的评判也比对“他们”的评判要宽容得多。这种偏见带来了骄傲和尊重的感觉:我们扭曲了自己对世界的看法,这样我们的部落看起来比其他人更好,我们感觉会更好,因为我们是它的一部分。
4.部落心态是一种天性,它导致我们是以群体而不是理性的个体来思考的。
但它不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让小组成员拥有时间和动机去运用理性和思考,他们就不那么容易歧视他人了。
—————五种核心的社会动机—————
5.归属:在支配社会生活的所有动机中,最重要的是归属:我们渴望与他人建立稳定、有意义的联系。
6.长时间的非自愿隔离不仅会令人感到不愉快,而且在心理上是有害的,会产生抑郁、焦虑和自我毁灭的冲动。
7.理解他人和准确预测:我们所感受到的不确定性会令人不安。我们有强烈的动机来准确地感知和理解周围的人和情境,准确地把握人生的航向,并确保我们的人际关系得以优化。
8.控制:我们希望拥有指导我们行动的自主感和能力并确保事情成功。控制感会让我们体验到幸福,因为它让我们感到自己可以主动且有能力去完成事情。缺乏控制的感觉会令我们不愉快。
9.被重视需要:人类具有让自己感到有价值的强烈动机,希望自己在所在社区中有社会地位、有积极的声誉。
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有意义——无论是对别人、对家人还是对周围的世界;费斯克将之称为“自我提升”的动机。
事实上,我们对自己的钦佩与我们认为别人如何评价我们有直接的关系。
10.信任:我们不相信别人就无法生存。尽管进化赋予了我们消极的偏见,出现“坏事比好事更有威力”的效果,但我们有强烈的动力去相信世界是安全的、仁慈的和公平的。我们希望别人能够确保我们的安全,善待我们,并为我们提供资源。
一行精华:
部落心态是一种天性,它导致我们是以群体而不是理性的个体来思考的。
五种核心的社会动机:归属、理解他人和准确预测、控制、被重视需要、信任。
触动,反思,改变:
1.找到归属感是人类的天性,因此在期望找到同伴的同时,我们就会下意识地将他人分成不同的类别,关键是会快速定义出包含与不包含自己的类别,部落心态就由此产生。
部落心态是可以随时变化的,只要我们能停下来冷静思考,无意识的分类就很容易被新的分类覆盖。因此我们在决策时,一定要尽量避免受当前的部落心态的影响。
2.五种核心的社会动机,是指导人们在团体中展开行动的深层原则。本书后面谈到的归因与解释、认知失调、从众心态等心理现象,都离不开这些社会动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