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读书简友广场
064秦末风云之刘邦的家乡在哪?

064秦末风云之刘邦的家乡在哪?

作者: 清净无量 | 来源:发表于2023-11-02 14:26 被阅读0次

    自陈胜大泽乡起义以来,我们沿着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脉络一路走来,陈胜的称王果然是生如夏花,死如秋叶。真是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陈胜称王,不仅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的指挥系统,反倒是一个接一个自立和背叛。《资治通鉴》交代完陈胜的一生后,转而又记载了一次反叛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在刘邦阵营。我们在第61篇中讲过,刘邦起兵后,泗水郡守高度重视,积极平叛,派泗水郡监带兵把刘邦包围在丰邑。刘邦亲自出城迎战,而且打败了秦军,让雍齿留守丰邑,自己带兵杀向薛城。

    《资治通鉴》原文:“魏周巿将兵略地丰、沛,使人招雍齿。雍齿雅不欲属沛公,即以丰降魏。沛公攻之,不克。”

    雍齿反叛

    魏国的周巿(fú)带兵打到丰邑和沛县,并且招降雍齿。雍齿本来就看不惯刘邦的地痞习性和流氓做派,这次真的就投降了周巿,将丰邑拱手献给了魏国。刘邦一定气炸了,带着兵马回头攻打丰邑,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大本营并没有夹道欢迎,而是死守城池,自己竟然没能攻下。

    问题来了,丰邑是楚国故地,魏王咎是陈胜所封,难道说陈胜尸骨未寒,抗秦联盟就开始分崩离析了吗?再者说,周巿本来可以自立为魏王,就是因为道义优先,才极力推荐魏国王族后裔魏咎为魏王的,这么一个道德楷模,为什么现在突然就变成侵略者了呢?线索要从《史记》中寻找。

    《史记·高祖本纪》原文:周市使人谓雍齿曰:“丰,故梁徙也。今魏地已定者数十城。齿今下魏,魏以齿为侯守丰。不下,且屠丰。

    魏人东迁

    《史记》记载,周巿劝降雍齿说:“丰邑的百姓本就是魏国人,都是从大梁迁徙过来的,现在魏国已经平定了数十座城池,你雍齿如果投降魏国,我们就给你封侯,你仍然镇守丰邑,如果你不投降,我们一旦破城,可就要屠城了。”周巿说丰邑百姓是魏国移民也并非空穴来风。有史料记载,当时秦灭魏国后,魏国遗老遗少向东迁徙到丰邑定居。

    刘邦家乡

    这么一来,刘邦的祖上应该也是魏国人,但是刘邦因为出生在丰邑,所以刘邦的自我身份认同仍然是楚人。如果我们站在刘邦的立场,自己在家乡起兵抗秦,还没有站稳脚跟,自己的家乡父老却抛弃自己而去,可想这种滋味是多么的痛彻心扉。我们当然知道,最终只有刘邦会破茧成蝶,但当时谁又会相信眼前这个小小的泗水亭长会翻出惊天巨浪呢?雍齿的背叛虽说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但是在刘邦心中最柔软之处扎入的这根刺可能要伴随刘邦一生了,从此刘邦心目中的家乡只有沛县再无丰邑。雍齿后来几经辗转还是归附了刘邦,刘邦平定天下后,第一个封赏的功臣竟然就是雍齿,这是后话。

    李良兵败

    《资治通鉴》原文:赵张耳、陈馀收其散兵,得数万人,击李良。良败,走归章邯。

    雍齿的倒戈暂且告一段落,司马光把镜头转向了同一时期的张耳、陈馀。我们知道,就在前不久,李良在回邯郸的途中怒杀武臣的姐姐后,一不做,二不休,突然发难邯郸,武臣和邵骚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稀里糊涂地就被李良给杀了。张耳、陈馀凭借良好的群众基础才逃出了邯郸。张耳、陈馀收拾赵军余部,幸好还有数万人的家底,可以整顿再战。现在,是报仇的时候了。张耳、陈馀带着数万人马攻打李良,李良招架不住,就归附了章邯。

    拥立赵歇

    《资治通鉴》原文:客有说耳、馀曰:“两君羁旅,而欲附赵,难可独立。立赵后,辅以谊,可就功。”乃求得赵歇。春,正月,耳、馀立歇为赵王,居信都。

    我们分析一下现在赵国的局势。赵王武臣被李良杀了,邯郸丢了。现在两个魏国人张耳和陈馀带着赵国的军队打败了赵国的叛将。局面是不是有点尴尬,作为外国人的张耳、陈馀此时该何去何从呢?这时候有人来给他俩出主意了。说:“你们二人是外国人,要想在赵国自立为王恐怕难成大事,不如立一个赵国王族后裔为赵王,你们好生辅佐,方可成就大业。”张、陈二人听取了该建议,真的找到了一个叫歇的赵国王族后裔,春,正月,在张耳、陈馀的拥立下,赵歇就任新一代赵王,暂时居住在信都。

    两个疑点

    疑点一,《资治通鉴》中记载张耳、陈馀打败李良后,立了赵王歇。而《史记》的记载稍有不同,说张耳、陈馀先立了赵王歇,而后才去攻打李良。

    疑点二,张、陈打败李良后,到底有没夺回邯郸?如果夺取了邯郸,新任赵王为什么不居邯郸而住信都呢?要知道,在祖祖辈辈赵国人心目中,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赵王必须住在邯郸。这一点,司马光和司马迁都没有讲清楚,我们也就不去深究这一细枝末节了,当下的时局实在是纷繁复杂又瞬息万变,大人物纷纷登场,大事件层出不穷,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拥立景驹

    《资治通鉴》原文:东阳甯君、秦嘉闻陈王军败,乃立景驹为楚王,引兵之方与,欲击秦军定陶下。

    镜头切换。东阳甯( nìnɡ)君和秦嘉收到陈胜兵败的消息,于是立了景驹为楚王,向方与进军,准备在定陶迎战秦军。我们不知道这个东阳甯君是谁,但是不重要,他只是一个过场人物。秦嘉就是那个打下郯( tán)城后。先斩后奏杀了陈胜派来的主将武平君,而后自封为大司马的那位秦嘉。估计本来就看不上陈胜,这回听说陈胜战败,又一次自作主张立了景驹为楚王,高调彰显着自己的英雄本色。我们不知道景驹是何方神圣,但从“景”氏可知他身份显赫。楚国国君是”熊“氏,国君以下有三大贵族,分别是昭氏、屈氏和景氏。楚国的风云人物除了国君外,一般都不出这三大姓氏,屈原就是我们最熟知的一个。估计是秦嘉在情急之下实在难以找到一个“熊”氏来拥立,只能退而求其次,找到这位景驹来对付一下了。

    说明一下,秦嘉收到的是陈胜兵败的消息而非陈胜已死的消息。在没有微信和抖音的时代一个消息的传播是需要时间的,我们有上帝之眼当然知道此时陈胜已死,且已被吕臣安葬,还拟了谥号,但是当时天下各路英豪对这一信息并不确定。

    杀公孙庆

    《资治通鉴》原文:使公孙庆使齐,欲与之并力俱进。齐王曰:“陈王战败,不知其死生,楚安得不请而立王!”公孙庆曰:“齐不请楚而立王,楚何故请齐而立王!且楚首事,当令于天下。”田儋杀公孙庆。

    景驹上任新一届楚王后,派公孙庆出使齐国,想让齐国与楚国一起截击秦军。但是齐王并不买账。对公孙庆说:“陈王(陈胜)虽然兵败,但是生死未卜,楚国怎么也不问问我们齐国的意见就自作主张立了景驹为王呢?”公孙庆答:“你们齐国立王时也没有征得我们的同意,我们为什么要听取你们的意见呢?再者说,我们楚国是第一个起义抗秦的,理应号令天下。”这一番话怼得齐王无话可说,田儋一怒之下就把公孙庆给杀了。借用熊逸先生的评价,公孙庆是一名优秀的辩手,但不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虽然赢得了口舌之争,却丢了性命,更没有完成领导交付的外交任务。

    吕臣败走

    《资治通鉴》原文:秦左、右校复攻陈,下之。吕将军走,徼兵复聚,与番盗黥布相遇,攻击秦左、右校,破之青波,复以陈为楚。

    镜头再次切换。话说吕臣收复了陈县,杀了庄贾替陈胜报仇,安葬了陈王,又给陈胜定了谥号,这一通操作下来,秦军一定不会坐视不理。于是,秦军派出左、右校尉回头攻打陈县,这下吕臣招架不住了,收拾残兵败逃。途中巧遇鄱阳大盗黥布,两军联手在青波(今河南新蔡、正阳交界处)这个地方击败了秦左、右校尉,再次夺回陈县,陈县又回到了楚国手中。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陈胜曾经的大本营来来回回几度易手,剧情发展真是变幻莫测。

    黥布登场

    《资治通鉴》原文: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坐法黥,以刑徒论输骊山。骊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杰交通,乃率其曹耦,亡之江中为群盗。番阳令吴芮,甚得江湖间心,号曰番君。布往见之,其众已数千人。番君乃以女妻之,使将其兵击秦。

    黥布,又一位重磅大咖闪亮登场。黥布,姓英氏,本名英布,家是六( lù)县人。六县在今天的安徽六安一带,六县春秋时期是一个非常小但是完全独立的诸侯国,后来被楚国吞并,按战国的国籍划分,他也是楚人。为什么又叫黥布呢,因为他受过黥刑,就是在脸上刺字,就像宋江一样。不仅受了黥刑,同时还被发配到骊山为刑徒。骊山刑徒多达数十万,黥布在这数十万刑徒中混得风生水起。黥布情商高,号召力强,领导能力出众,在众多刑徒中混成了大哥级别的人物,身边不仅聚集了一群兄弟,而且还带着这一群伙伴成功逃亡,回到家乡落草为寇去了。如果不是陈胜点燃了抗秦起义的星星之火,黥布很可能就此成为土匪而了此残生了。但是,抗秦武装的燎原之势激励着黥布那颗并不安分的心,现在终于开始蠢蠢欲动了。于是,黥布主动找到鄱阳令吴芮,这位县令大人与一般的秦朝官吏大相径庭,说他甚得江湖民心,人送外号番君。也就是说作为秦朝官吏的他和江湖人士往来密切,有点像宋江的做派吧。吴芮识人之术超群,一点不亚于把女儿嫁给刘邦的吕公。吴芮见黥布已经有了数千人的追随后,做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决定。把女儿下嫁给了眼前这位受过黥面之刑的土匪头子,同时决定与黥布一同起兵抗秦。

    黥布登场后,马上又会有一位更牛的大咖在沉寂多年后再次登场,我们下一篇再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64秦末风云之刘邦的家乡在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ln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