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72年,18岁的李雪健应征入伍当了兵,在部队业余搞宣传。
当兵的时候,不管是出操、开会、集合、看电影,大伙都会唱很多歌。
李雪健也是个文艺青年,他喜欢唱《团结就是力量》,更喜欢那些战火纷飞的故事。
不过作为二炮下属特种工程兵战士,打山洞、挖坑道才是他的本职工作。
干的久了,李雪健就发现自己志不在此,他想把副业转正。
第二年,凭借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出色的表演,李雪健考上了空政话剧团。
在团里,李雪健是个出了名的好人。
因为长得不够帅,也不是主要演员,他十分珍惜在剧团里的工作。
不仅台上为了“路人甲”、“匪兵乙”这样的龙套角色琢磨到深夜,在台下更是积极表现,
装台、拆台、扫地等脏活累活抢着干,成了剧团的“勤杂工”。
1982年,团里拍摄电视剧《夏天的经历》,李雪健是个小配角。
这次他不仅照顾起了剧组的同事,还格外关注起了女主角于海丹。
正值北京炎热的夏天,李雪健把自己宿舍里的电风扇搬到片场给大家吹风,还亲自买来冰绿豆沙,用保温桶装好给于海丹喝。
就这么一来二去两人就熟悉了,不过当时两人身份可大相径庭。
于海丹的姑姑是著名表演艺术家于蓝,表哥是著名导演田壮壮,一家子人搞文艺,当李雪健还在空政话剧团跑龙套时,人家已经出演女主角了。
后来,于海丹出演电视剧《暖流》,剧组在北京站,拍摄一个抓小偷的镜头。
结果那天,演小偷的群众演员没来,导演就说:“海丹,你从空政话剧团找个人过来帮忙吧。”
于海丹便给李雪健打了个电话,他二话没说,骑个自行车就来了,而且演得还不错。
等他演完自己孤零零回到空政大院,太晚了,门都关了,只好翻墙而入。
第二天,这事被一个记者报道出来,李雪健因此还受到了处分。
可是李雪健没把这事告诉于海丹,后来于海丹听说了,觉得这个男人质朴又有担当。
渐渐地,两个互相欣赏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
在一起久了,于海丹就发现了李雪健这些性格的来源,原来是“军人情结”。
但凡碰到要拿大主意的事,他要定了的事就是铁定了,变着法的也要干成。
追到女朋友就是这样,后来他当演员也是如此。
02
1990年是李雪健演艺之路的转折点,他主演电视剧《渴望》轰动一时。
善良敦厚的宋大成,也许是中国电视荧屏上最早的暖男,千年备胎,男二逆袭男一的典范。
当时,《渴望》剧组找到李雪健,邀请他出演男主角宋大成,演惯了英雄人物的李雪健对演这个普通男人没有兴趣,好几天都没看剧本。
但于海丹一口气看完了前20集,激动地对丈夫说:“宋大成挺有戏,你一定要上!”
李雪健考虑再三,加上导演几年前对他进话剧团有恩,他就应下了。
没想到,演完后观众反响热烈,说他演出了中国男人那种看似窝囊实则敞亮的感觉,宋大成这个角色简直是许多男人的翻版。
从那之后,李雪健一夜成名,他也因此收获了电视剧“飞天”、“金鹰”双奖。
就在李雪健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意外却发生了。
2001,李雪健在拍摄电视剧《中国轨道》,远赴西安外景基地拍摄的前夕。
忽然有一天,他摸着脖子说:“怎么起了一个小疙瘩?”
但那时候他要赶着去拍戏,戏比天大的他也没当回事儿,身上只揣了点消炎药就走了。
后来拍了一个多月,李雪健的那个疙瘩不仅没消,反而更大了,吃消炎药也不管用,于是于海丹要去西安看他。
这一看可不得了了。
在西安最好的医院,做了头颈部检查、鼻内穿刺,李雪健却被查出得了鼻咽癌。
当时他还不信,自己怎么可能突然患癌呢?
“我能吃能喝,我能得这病?”
后来医生最终确定病情后,李雪健才慌了神。
他是戏里的男主角,和投资方有承诺,才刚刚走上拍摄的正轨,这一走,几百万的投资可怎么办呢?
李雪健说:“我不能住院,我还要拍戏。”
此时的妻子于海丹已经急了:“你命重要,还是戏重要!”
因为《中国轨道》当时投资了不少钱,还调用了部队的人。
李雪健不想因为自己,而耽误了整部戏的进度,这样的行为实在做不出来。
“钱也花了,部队的人都调动起来了。要是我活了,戏没拍成,那我丢人啊,丢死了。不让我拍戏,那还不如死了好。”
而于海丹知道李雪健在演戏方面的倔脾气,只好答应他不住院治疗。
于海丹每天上午准时去接他到医院做化疗,然后下午再把他送去剧组拍戏。
一天过着两种人生,上午是重症病人,下午则是敬业演员。
当时,剧组主创人员心情非常复杂,“拍摄现场最常见的一幕就是,李雪健在认真地拍戏,工作人员在一边默默地流泪……”
就这样,李雪健硬挺着拍了一个月,直到拍完最后一个镜头。
戏拍完了,妻子于海丹就赶忙带着李雪健,返回北京住院治疗,李雪健的抗癌之路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开始。
03
“就像吃鱼,服务员把一条活鱼狠狠摔在地上,那鱼可能没死,但内脏肯定被摔烂了。我就是被摔烂了内脏的那条鱼,生不如死。”
这是李雪健后来,形容自己治病时的绝望心情。
为了抗癌的李雪健,一度消失在了公众视野。
后来因为太过痛苦,李雪健一度想要彻底放弃治病,他形容这种感觉是生不如死。
但最主要的原因,他多年后才说:是因为当时花钱太多,才想过放弃治疗。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2017年,他上《开讲啦》,有一位年轻演员不满他拿钱过多,当中质问。
他说:“向您这样德高望重的老戏骨,演四天拿60万,而我作为男主角,才4000块”。
“请问出名有没有意义?”
李雪健不置可否,但他说年轻人要有对作品的追求,要有艺术的境界,不料那个年轻演员似笑非笑地回答:“那是因为您不愁吃喝”。
这让李雪健十分生气。
想想在空军文工团打杂的日子,再想想边化疗,强撑着拍完《中国轨道》的日子,李雪健没法一一道出,而他对艺术的一腔热血,恐怕这个年轻人也没法理解。
演艺对于年轻人来说,是成名的一种手段,但对于李雪健这样的老艺术家,这是他们吃饭的本领,也是一生的事业。
04
在《少帅》里看到演张作霖的李雪健,第一感觉一定是:太瘦了。
这种瘦,不是特意为剧情打造的精干,而是隐隐地带着一些病容。
那时候,李雪健已经和癌症抗争了15年,于海丹也陪着走了同样的时间。
每次去医院时,于海丹都承受着巨大压力,但却表现得像没事一样。
虽然心里怕,但在李雪健面前却永远自信,这样他心里才能跟着自信、踏实。
治病期间,于海丹几乎是掏空了家底,但这一切付出,庆幸最终没有白费。后来李雪健每次提到妻子就感激不已:“我能活到今天,只因有一个好的爱人。”
2003年,病稍微好点后,李雪健决定复出拍戏。
圈内的同行和圈外的观众都有同一种感觉,从《历史的天空》开始,雪健痊愈后拍的戏,一部比一部精彩。
而此时的他,从容、淡定,宠辱不惊。
他主演的《美丽人生》这部并没有先声夺人的戏,竟在曲终人散后以润物无声般的感觉悄然萦绕在众多观众心头,挥之不去。
后来北京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发短信感谢李雪健,他还幽默的回信:“我一定要为提高收视率,而努力奋斗!”
05
李雪健属于那种随和谦虚之人,对于名利向来不争不抢,但不争不抢不代表心里不在乎不委屈。
在电视剧《嘿老头》中,李雪健饰演了一位患老年痴呆症的父亲,打动了无数观众,被视为他演艺生涯中塑造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但是,在素有电视领域“专业奖”之称的“白玉兰奖”的评选中,李雪健连提名都没有获得。一直隐于幕后的妻子于海丹,坐不住了。
她瞒着李雪健给评委们发短信说:“老头有了这么一个观众喜欢的硬气作品,怎么会连个提名都不给他呢?”
“我发这信息的目的不是要奖,是要对他的尊重!他看重这份尊重!他不争不说,但我要说。”
后来,白玉兰评委组向于海丹解释,自证清白。
记者问于海丹怎么想,一向不愿意接受采访的于海丹,主动找到媒体解释。
她说:“雪健将来当主角的机会不多了,这些年,经过放射治疗,他的牙齿和耳朵都受到了严重的摧残。演戏时不能戴助听器,他就背对方的台词,拍戏时看着对方的口型去说。”
“唯有演戏,能给李雪健带来生命活力。”
她还恳求评委:“得奖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伤他。”
此时的于海丹,早已忘记自己也是个公众人物,而她所求情的,更是一个是拿了33次影帝的老戏骨。
连儿子都给她点赞说:“你是最不愿出头露面的,但老李受欺负时,也只有你敢豁出去,替他拔份儿!”
这对老两口不在乎名气,不在乎身份,他们互相了解,为了对方的热爱去努力奔走。
尽管年近70,丝毫不减勇气。
如今,李雪健和妻子于海丹已经携手走过了37年,尽管并不顺利,但他们总是充满信心。
所谓夫妻二人本是比翼鸟,大难来时共同飞,有的人相信它是句口号,而有的人相信,那就是真理。
作者:西西
编辑:小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