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中美贸易”战峰回路转,转到我们都有点晕头转向了。回归真相,贸易是否真的能创造财富?贸易是不是生产性的?
提到创造、生产,我们能联想到的就是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春天种下一颗种子,秋天就能看到一大把一大把的豆子。我们理解的生产,就是投入很少的“种子”,生产出很多的果实“豆子”,以低投入获得高产出。形象的就像我们春天插秧苗,秋天丰收满谷仓的谷子。又或者,我们联想到,我们的工厂,投入的是汽车零部件,生产出来的是整部可以驾驶的汽车,我们说我们生产了汽车。
我们理解的生产,都是“制造”出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并且价值比没有生产之前更高。
而贸易好像只是交换了一下东西而已。假如小王手里有一个热水壶,小李手里有一个盘子。小王用他手里的热水壶换小李的盘子,这就表明小王认为小李的盘子的价值更大,不然小王就会觉得亏了舍不得换盘子。小李同意了小王的交换,表明小李认为小王的热水壶价值更大,不然小李也不会同意换。双方都同意了。现在热水壶属于小李了,盘子归小王所有了,这个贸易(交换)就达成了。
对小王来说,他的财富是否变多了?对小李来说,他的财富又有什么变化?答案是他们两人的财富都增加了。小王换来了比热水壶价值更大的盘子,小李换来了比盘子价值更大的热水壶。
“不对,”旁边手机前传来一个爱争辩的人的声音,“财富并没有增加。小王和小李的感觉比原来好了,这没错;但是,交换并没有生产出什么,还是一个热水壶和一个盘子,不管新主人是谁。”
是的,交换没有制造出什么新物质,但什么才是“制造”呢?难道我们一定要去矿山采点铁矿,然后生产出一块铁,再到工厂里加工出来一个热水壶来?难道我们一定要去景德镇挖一块土,捏一个盘子的模型,然后再放进窑里煅烧出来一个盘子才算是“制造”?
用一个热水壶换一个盘子没有制造出什么新东西?这里的高明之处在于,小王不用挖一块土,小李不用挖一块矿,不用任何高难技术,就能制造出一种双方(小王和小李)都认为更有价值的新模式。只要我们突破一下常规思维,发挥一下想象:小王需要盘子,就将自己手中的热水壶,放进(投入)窑里烧一下,就变成了价值更大的盘子,这时小王得到了盘子;小李需要热水壶,将自己手中的盘子,拿到(投入)工厂加工,变成一个价值更大的热水壶。这样双方的财富都增加了。但,不管小王的烧一下,还是小李的加工一下,都增加了成本。而双方交换一下,成本几乎为零,双方的财富却都增加了!
每个人都用一种稀缺而有价值的东西(比如钱)换取另一种更有价值的东西(比如汽车),反之亦然(也可以拿稀缺且有价值的汽车去换一种更有价值的钱)。其实我们都不是傻子,比如我们拿非常稀缺的十万元人民币去买一辆汽车,如果汽车不值十万元,我们肯定不会花十万元,我们可能只花九万甚至八万。而如果汽车销售商认为那辆车价值超过十万元,那汽车销售商就不可能以十万元的价格出售。所以,我们要买到那一辆汽车,必定是要付出代价(稀缺的十万元人民币)。
就这样交换一下,双方都得益了,那收益从哪里来?小王在交换后财富增加了,小王增加的财富是来自小李?但,小李的财富也增加了,小王的财富不可能从小李那里拿来。其实,这一交换过程,比生产过程更高效的生产了一个盘子和一个热水壶,小王和小李不用中间的生产环节(煅烧和加工)就能得到自己更需要的相对自己来说价值更大的东西。
理解了交换(贸易)如何创造财富,我们就不是非要种田生产出来看得见的谷子才叫生产,不是非要拿到工厂里加工一番才叫做生产。我们交换一下就是一种最高效的生产过程。
为什么说贸易那么重要?贸易可以创造财富,而且是高效的创造财富。
以前我们一直以为做买卖(贸易)的人是不参与生产的,就像以前我们一直认为太阳每天天亮了就会从东边升起,天黑了就会从西边落下一样,太阳围着地球转,是眼见为实恒古不变的真理。等到我们上了初中,学了地理,才知道,原来我们看到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很不一样,原来日升日落是因为地球围着太阳公转,且地球自转形成了太阳东升西落的景象。
突然,一个念头涌上心头,我们现在的社会,农业生产、工业生产、“贸易生产”,还真的很像一一对应月亮、地球、和太阳的关系。农业生产就像月亮,离我们很近,看起来很大,很亮(吸引眼球);工业生产就像地球,我们生活在工业化的地球上,工业化孕育着我们;“贸易生产”就像太阳,实际上很大,但由于离我们“比较远”(内心的疏远),但贸易最懂我们的“刚需”,为我们提供能量!
贸易是生产性的,贸易可以创造财富,我们要善待贸易!
2018年6月4日00时00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