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拆书帮联合RIA训练营作业
学员+23组+将军+【202002训练营-W2D3-深度工作】

学员+23组+将军+【202002训练营-W2D3-深度工作】

作者: 将军有话说 | 来源:发表于2020-02-19 21:16 被阅读0次

习惯化拆为己用

拆书页:《深度工作》卡尔·纽波特,习惯化

深度工作

R原文

习惯化

在《纽约时报》的同主题专栏中,大卫·布鲁克斯(David Brooks)用更坦率的方式总结了这种现状:“伟大的创造性头脑如艺术家般思考,却如会计般工作”。

这项策略提出如下的建议:要想使深度工作的效果最大化,就需要养成像前述的重要思想家一样严格内化的习惯。卡罗和达尔文这类伟大的思想家养成习惯并非为了特立独行,而是因为他们工作的成功依赖于不断进入深度状态的能力——如果不将大脑开发到极限就不可能获得普利策奖或是孕育出宏大的理论。他们的习惯使过渡到深度工作状态的阻力压缩到最小,使他们能够更轻松地进入深度状态并保持更长的时间。如果他们等待灵感降临之后再开始认真工作,成就很可能会大幅降低。

没有哪一种深度工作习惯是绝对正确的——一种习惯是否合适取决于个人,同时也取决于从事的项目类型。但是这里有一些所有高效习惯都应注意的普遍问题:

·你将在何处工作,工作时间多长

你的习惯中需要指定一个深度工作的场所。 场所可以是你正常办公的地方,只需把门关上,桌子清理干净(我有一位同事在处理有难度的问题时,习惯在办公室门把手上挂一个酒店式的“不要打扰”标签)。如果可能的话,找到一个专门用于深度工作的场所——比如,会议室或安静的图书馆—这样积极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如果你在开放式办公室工作,找一个深度工作处所就非常重要了)。不管你在何处工作,都要设定一个具体的时间框架,将这个过程保持为一个离散型的挑战,而非漫无尽头,无休无止。

·工作开始之后你将如何继续工作

你的习惯需要规则和程序,确保你的努力具有结构性。 比如,你可以约定不准使用任何网络,或设定每20分钟间隔产出的文字数量,以保持持续专注。 如果没有这种结构,你的头脑就需要一遍又一遍地审视自己在深度工作期间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需要不断地评估自己的工作深度是否足够。这些都是对意志力的不必要的浪费。

·你如何支持自己的工作

你的习惯要确保大脑能够得到必要的支持,以便保持大脑在高深度水平下运转。 比如,你可以设定以一杯上好的咖啡开始工作,或是确保能够获得足够的让你保持能量的食物,或是包含诸如散步之类的轻度活动,帮助大脑保持清醒(正如尼采所说:“只有散步中得到的想法才是有价值的”)。此类支持或许还包括环境因素,比如工作原材料整理得井并有条,使精力耗费降到最低(如我们在卡罗的例子中看到的一样)。 要使你的成功最大化,就需要为自己进入深度的努力提供支持。与此同时,这种支持也需要系统化,这样你才不会浪费心理能量去理清某个时刻需要做什么。

这些问题将帮助你打磨自己的深度工作习惯。 但是要记住,找到自己的习惯需要实验尝试,因此要乐于去做。我向你保证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一旦你培养出正确的习惯,影响将极为深远。

深度工作是一件大事,不应草率了事。 在深度工作周围包裹复杂的(或许在外人看来很奇怪)习惯恰是对这种现实的接纳—要设定结构性,做出承诺,使大脑能够进入专注状态,这样你才能开始创造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I便签:拆解引导

通过程序化的操作流程,养成随时让大脑能够轻松进入专注思考的状态。也就是能让你随时进入心流状态。让大脑发挥到极限,进行高效的工作状态。触发灵感,促进更好地完成创造性工作。

想象一下:你很专注的做一件事情,进入忘我的状态,等你想起要吃午饭的时候,时间已经是晚上7点钟了。

很多人会认为只有灵感来了才进入工作状态,殊不知灵感是可以触发的,通过特定的环境和条件让大脑进入深度工作状态,是可以触发灵感。如果不主动地让自己进入专注状态的话,能够产出具有创造性价值的事情就会很少,个人的成就也相应的大幅降低。

我们为了能够更好地触发这种深度思考,可以从按几个步骤来进行:

1、寻找特定场所:这个场所必须保证你在专注的过程中较少或者不被中途打断,比如个人书房、安静的咖啡厅或图书馆。如果你在公司内,就需要找一个暂时没人打扰的会议室。

2、工作前准备:为了不让因为自己的原因打扰专注状态,控制自己内在的状态。在进入专注工作之前,可以打上一杯水放桌边、上洗手间或者把需要的资料,全部放在双手可以够到的地方,并将将手机进入飞行模式。总而言之就是不能让自己离开椅子分心去干其他事情。

3、设定工作时间:给自己设定专注的工作时间,时间太短不能触发心流状态,时间太长会让人疲惫,一般以25~35min为宜。

4、制定工作规则:在专注期间除了不能被打扰,也要避免自己状态不稳定。并要求自己在这段期间要完成一定的任务量,比如在30分钟内要列好文章的大纲,阅读多少页书籍等。

但这种方法确不是万能的,没有哪一种深度工作习惯是囊括所有的,而是根据每个人的不同,寻找到符合自己进入这种状态的方法。而且也要根据任务的特性来决定是否需要进入这种状态。假如你是程序员、作家,在你需要编程或者创作的时候,就可以让自己进入这种专注的状态。而当你是需要团队协作完成某一项任务时,需要大家头脑风暴的时候,就需要多人互动。又或者你兼具两种身份,那么在需要个人思考的时候就可以进入专注状态,当你需要集思广益的时候,这种方法就不适用了。


A1便签:激活经验、面向过去

我在公司每天都会抽出一点空闲时间来进行个人阅读,因为办公室人多嘈杂,于是我就专门找到公司里的职工书屋进行阅读。在阅读之前我会上个洗手间,顺便打一壶水放桌旁。然后用手机上的番茄钟APP设定30分钟的阅读时间,当开始吃青蛙的时候,手机就会自动屏蔽所有软件的信息提示,可以让我不被打扰到。这样我就可以专心的进行深度阅读了

反思:我之前进入专注状态的步骤,前3步都完成了。就是第4步制定任务量没有加上,也正好是我的痛点。每次专注看书的时候,没有任务量的指引,导致自己有时候就看了几页纸。接下来要加入这一步骤,根据图书的难易程度制定阅读任务量。


A2便签:规划应用,指向未来

(一)目标:从下周2月24-28号开始每天早上8:00和下午16:30各抽出30分钟进行拆书阅读

(二)基于身份(动机):拆书训练营学员,完成拆书练习争取成为拆书家

(三)步骤:

     (1)寻找特定场所:在8:30和16:30的时候,定闹钟提醒自己从办公室起身去职工书屋。

     (2)工作前准备:先去趟洗手间,并在书屋打上一壶水以及笔和纸放桌子上。

     (3)设定工作时间:用番茄钟设定30分钟的专注时间

     (4)制定工作规则:30分钟内输出至少200字的内容

     (4)奖励:完成每日拆书作业

(四)额外奖惩:购买动漫镇魂街会员观看动漫

(五)回顾:根据每天的工作任务,如果8:00h和16:30正好有紧急任务就先完成。但是需要保证上午和下午都能抽出30分钟学习拆书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员+23组+将军+【202002训练营-W2D3-深度工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za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