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无法压制人性,但可以做到有教养。
教养是什么?是不故意抹灭别人的自信,是别人洒汤的时候不去看他,是推己及人的周到和体谅,是完全懂得的问题,别人不问就沉默而不是无节制炫耀...
教养,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是心灵沟通的桥梁。它让我们在关心他人的同时,不失去自我,在关心、理解和珍惜中找到平衡。
关心但不介入,理解未必苟同,值得珍惜的情感都是建立在“教养”之上的。
这是人际交往中的尊重、理解和边界意识,是建立和谐情感关系的重要原则。
"关心但不介入"表明了对他人生活的关注,同时尊重他人的独立性和个人空间。在关心他人的同时,不越界,不过分干涉。
关心并不意味着要介入他人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有自己的隐私和独立人格。过分介入他人的生活,不仅会让他人感到困扰,也会让自己失去分寸感。
真正的关心,是在关注他人的同时,保持适当的距离,给予他人足够的尊重和松弛感。
对他人的私事不介入,允许他人的道德观、生活方式和自己不同,这将消除世上90%以上的烦恼。
"理解未必苟同"则强调了在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情感时,可以保持独立的思考,不盲目随从。
理解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感受到他人的喜怒哀乐。然而,理解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苟同他人的观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选择。过分苟同他人,会失去自我。
人与人之间,还能愿意尝试去理解彼此,已经很难得。难得到,能否真的理解,已经不重要了。理解一个人并不一定非要同意这个人的观点。也许有生之年,我们始终都不会理解对方的感情,却舍得彼此交付。真正关系里的理解,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问,是爱,不问,是理解。苟同与否,也恰恰是懂得。
也许你们曾爆发过多次口舌之争,也许你们以为爱要密密麻麻渗透到彼此身体里,其实爱是允许两个人作为独立个体存在,一次次不断克服所有的不舒服和麻烦,世界终将越来越大,绊脚石也逐渐变成了小石子。
人山人海,总有人要先离开。失去的才知道珍惜,愿你珍惜那些让你想起来就笃定的事物。那个充满“教养”若近若远又不离不弃
的人,才是最值得你珍惜的人,他像一面非常清冽的镜子,告诉你没有那么多理所当然的情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