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活法上班这点事儿
别嫌你的收入低,你的付出就值这么多

别嫌你的收入低,你的付出就值这么多

作者: 湖山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3-11 21:53 被阅读87次

↑□    湖  山

01

九十年代中期,我们的工资收入很低。

那时报社一个编辑记者,每月工资才280块钱,再加上30块的编辑费,也就300块钱多一点。

当时的媒体有两种体制,一种是财政拨款,另一种是自收自支。你要吃皇粮,收入就会比较低。你不吃皇粮、自收自支,收入就要高许多。

省里的这些媒体,经常在一起采访,记者之间都互相认识,哪家媒体的收入多少,大家都一清二楚。

都是搞新闻的,收入低的自然会跟收入高的比,我们报社也是这样。

你瞧瞧,我大学新闻系的同学,就是那个都市报的,每月的收入都超过500块了。

你同学那儿算什么,咱后面的那家大报,收入整整高出我们一倍,人家干一个月,当我们干两个月。

还有省电视台,收入全省新闻界最高,福利又特别好……

人比人会气死人,一比起收入来,都恨不得立马跳槽,哪儿收入高就跳到哪儿去,来个良禽择木而栖。

跳槽,有那么容易吗?有那么容易跳槽,报社的人早跑光了。

那就让大报来兼并好了,把我们兼并了,我们就是大报的人了,收入一下就上去了。

痴人说梦吧,你知不知道,大报兼并小报,只要刊号不要人的,如果大报把咱兼并了,我们就成了待业中年。

听多了这些议论,总编不高兴了:你们只会跟人家比收入,为什么不跟人家比能力、比素质、比效率、比贡献呢?

总编说这话,很多人就不服气了。

我们的能力很差吗?我们的素质很低吗?简直是文人相轻!

我们也不是等闲之辈,不是凭关系走后门进报社的,而是通过公开的招聘考试、通过20比1的竞争进来的。

我们只不过是投错了门庭,怀才不遇的一批人。

总编说了:别那么怀才不遇的,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02

每年的全省“两会”,就是溜记者的时候。

省内的各大媒体,都参与“两会”报道,各路记者同台竞技,大家互相PK,哪家媒体的实力如何?哪个记者的水平怎样?这个时候最能见分晓。

有一年,总编派我去采写大会开幕消息,我以为这种程式化的报道很好写,不需要动什么脑筋,因为这种报道不能自由发挥,一切都必须中规中矩。

同样是采写开幕消息,我边上那位大报记者,写稿的速度真是快,一边开会一边写稿,会开完了,三千多字的稿子也写完了,当场交给领导审阅一下,立即就签发了。

而我的这篇稿子,会议结束时还没有动笔,到晚上七点钟才交稿。还是看了大报记者的稿子,作了一些修改才完成的。

按时交了稿,没有影响出报,领导不会说什么,但瞎子吃汤圆,自己心中有数。

开幕式有两个多小时,你都写不出一篇消息来,这说明了什么?只能说明你技不如人。

你为什么技不如人?因为人家搞这类报道,比你多的多,熟能生巧,经验丰富。

新闻是最讲时效性的,当记者必须眼快手快,像你这样的工作效率,还谈什么新闻的时效性?

03

每年的“两会”,都会做人物专访,访问参会的政协委员。

第一次做专访,我和另一位记者没经验,不知道做专访是很有技术含量的,以为只要跟委员聊聊天,聊完了写一篇稿子就完事。

于是临时打招呼,临时做访谈。自己没有作好充分准备,也没有给采访对象准备的时间。结果整个访谈东拉西扯,天马行空,完全就是一次没有话题的闲聊。

采访没有捞到干货,写稿就是做无米之饮,稿子写的很痛苦,到晚上9点钟还在那里挤牙膏。

硬着头皮,把稿子写完了,赶快拿去送审。

总编看了稿子,脑袋摇的像拨浪鼓:你们这是写人物专访,还是写表扬稿?本报记者就写这样的稿子吗?简直就是通讯员的水平!

总编拿来一份当天的大报:你们看看人家的稿子,这才叫人物专访!

我们读了那篇专访,稿子确实写的很棒,文笔流畅,有血有肉,可读性很强,写作功底非同一般。

不行就不要装逼,同行可以为师,还是放下身段,放下面子,老老实实地向人家学习。

我在宾馆找到了那位记者,我们是老熟人,我请他介绍做专访的经验。他把他的采访本给我看,上面密密麻麻地记了几十页,内容都是与这次专访有关的。

人家做专访很专业,跟我们完全不一样。

他提前两天就进行了预约,这两天又在不停地做功课。阅读那位委员的提案,到小组去听他发言,甚至吃饭都跟他粘在一起。他收集了很多素材,确定了访谈主题,拟好了采访提纲,然后再去正式做访谈。

他告诉我,下午还有一个专访,问我要不要一起去。

我说这太好了,真是机会难得。

我们按照预约的时间,来到委员的住处。他和委员礼节性的聊了几句,就开始做访谈。

访谈一开始,直接切入主题。他有那种调动采访对象,引导驾驭访谈的本事。整个访谈干脆利落,没有多余的废话。访问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捞到的手全都是干货。回去只要整理一下笔记,一篇很好的专访就成型了。

访谈回来,我深刻反思:我们都做人物专访,你为什么做的那么烂?人家却做的那么有技术含量?因为你投入的太少,没有别人付出那么的多。

04

我认识一位大报记者,我们一起出过差。他的新闻敏感性特强,做一次采访,往往能够写出几篇稿子来。

上次我们一起出差,陪同领导视察水利工作,他除了写了视察的消息,还写了几篇有关水利工作的报道。

有一次,全国政协下来调研,调研全省的“普九”教育,开调研汇报会的时候,我们又在一起采访。

这个汇报会很重要,会议的规格也很高,省里的有关领导都来了,许多教育专家都在会上发了言。

采访这次会议,收集到了大量的信息,而我的任务却很简单,只要写一篇几百字的会议消息。

这样,很多信息就用不上,但又很有新闻价值,烂掉了实在是一种浪费。

我们在一起交流,他认为当天采访到信息,至少可以写出三篇稿子。会议的消息是一定要写的,除此之外还可以跳出会议本身,再写出两篇很有价值的新闻。

按照他的建议,我在写了会议消息之后,又写了另外两篇报道,这两篇报道很有新闻价值,省里的大报还进行了转载。

这次是一炮三响,总编对此大加赞赏。

我认为,这是一个记者应有的工作态度。再说后面两篇报道,也不是你发掘出来的,完全是靠人家的指点,你有什么好牛逼的?

但这毕竟是一个好的开始,说明你学到了东西,比过去有了进步,你的工作能力有了提升。

我不止一次地在想,为什么别人就特么眼光独到,能从一次采访中,发掘出几篇有价值的新闻,而你却不能?

因为人家比你用心,你只用了一次心,人家十几年如一日,一直这么地用心,人家做新闻付出的心血比你多的多。

05

我们报社的人,不仅会与本省的同行比收入,还会眼睛向外看,与广东的同行比收入,说广东的记者一个月拿多少钱。

广东的钱是那么好拿的吗?广东的记者有你们这么清闲吗?

我在广州一家报社工作过,这家报社人数不多,而且大部分人都是跑广告的。我在那儿负责采编部,手下只有6个编辑记者。就这么几个人,要出一份周二对开大报,记者编辑一肩挑,每个人一周必须要有5、6篇稿子见报,这相当我们报社记者一个月的工作量。

除了工作量的差距,完成任务的难度更大。

我们的记者采访,都是指派任务,你只要去采访,写出稿子就行。广州的那家报社可不一样,指派的任务很少,大部分稿子都要自己去采写。我们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白天记者都在外面跑新闻,很少有人坐在办公室,每天晚上都要加班,经常是饿了出去吃点夜宵,回来又接着干。

广州的报纸做的很漂亮,是全国最早做彩报的媒体之一。做出来的报纸,完全可以与香港的报纸媲美。我把他们的报纸带回来,与我们的报纸一比较,差距简直是太大了。

看到这么漂亮的报纸,领导问我:这报纸是你做的?

我说:就是我做的,难道你不相信吗?

领导纳闷了:同样一个记者,为什么在广州能胜任高强度的工作,能做出这么漂亮的报纸,而在我们这里却不能。

因为我们有皇粮吃,吃惯了皇粮,人就养懒了。

一个当记者的,整天坐在办公室,等着领导指派任务,大部分时间都是一杯茶,一根烟,一张报纸看半天,这么养尊处优,谁还会像广东的记者那么拼。

广东就不一样了,那里的媒体很多,竞争也十分激烈,不拼你就会被兼并,不拼你就不能生存。

我在深圳的一家报社也干过,这里的编辑校对,错一个字扣300块钱,多出几个错,一个月的工资就泡汤了。如果出了严重的差错,你就要被炒鱿鱼,马上卷铺盖走人。

听到我说广东的情况,大家心里平衡了,不再羡慕了。

我宁可收入少一点,也不要去广东。在这儿多好,工作不累,四平八稳,何必为了多一点钱,弄得背井离乡,活的那么辛苦那么受累,承受那么大的压力呢?

他们知道了,广东的钱不是那么好赚的。

人家的收入比你多三倍,付出的劳动比你多四倍,承受的压力却要比你多五倍。

06

人都是一样的,广东的记者也会攀比。拿自己的收入跟香港比。说香港的记者一个月多少多少钱。

人跟人攀比很正常,人都想往高处走,但你要先看看香港的记者是怎样工作的。

1993年8月5日,深圳一个化学品仓库发生爆炸,爆炸引起了大火。最先到达火灾现场的,不是深圳本地的媒体,而是境外的香港媒体。

香港记者反映迅速,在火灾后半个小时就到达了现场,而且不顾一切地往前冲,一直冲到了警戒线不让再过去为止。

而深圳本地的媒体,不仅反映迟缓,来了以后也离的警戒线远远的,根本不敢往前靠。

香港的记者,为什么这么卖力?这么不要命?

因为他们要抢新闻,抢在第一时间发出独家报道。而我们内地的记者,当时还没有抢新闻的意识。

当然,深圳的记者也不全是这样,《深圳特区报》就有一位摄影记者冲在了前头,在靠近火灾现场的地方拍了照片,并且及时发出了报道。

这在当时是一个特例,有关部门对他予以了重奖,市里的领导在表彰会上,讲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一场大火,考验了深港两地记者的素质。

大火过后,深圳新闻界进行了反思。

我所在的那家报社组织了学习,社长在学习时说:不要跟香港的记者比收入,先比一比自己有没有人家那么敬业。

差距永远都存在,付出却各不相同。

你又想少做事,又想多拿钱,那是很不合理的。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里,你的收入与你的付出,往往是成正比的。你没有别人那么敬业,没有别人能力那么强,拿不出别人那么好的业绩,就不要嫌收入比别人低。

如果你嫌收入低,你可以跳槽,跳到收入高的媒体去。现在人才是流动的,你能拿到更高的收入,那是你的本事,别人眼红也没有用。

如果你没有能力跳槽,就不要嫌你的收入低,因为你的付出就值这么多。

相关文章

  • 别嫌你的收入低,你的付出就值这么多

    ↑□ 湖 山 01 九十年代中期,我们的工资收入很低。 那时报社一个编辑记者,每月工资才280块钱,再加上30块...

  • 活该单身

    性格好的 你嫌弃个子矮 个子高的 你嫌年龄太轻 成熟沉稳 你嫌颜值太低 颜值高的 你嫌不够体贴 体...

  • 普通人可从哪些方面提高被动收入

    主动收入是指你必须要付出劳动,付出努力才有的收入,一旦你停止,收入也就停止啦。比如你的工作和薪水,今天上班,今天就...

  • 老板你给的工资太少啦!求加薪啊!

    在职场中,你一定听到过嫌工资低或者抱怨过工资低: 老子辛苦这么多,居然只拿这点钱? 凭什么XX做得比我少,拿的工资...

  • 妈妈,对不起

    妈,实在对不起,我跟那女孩说了实话,她真如你所说,离开了我。 妈,你别怨我,别骂我傻。我知道这么多年你为我付出的一...

  • 只是不爱了

    “我爱你” “嗯,我知道” “我做错什么了?” “为我付出这么多你不后悔吗?” “我来找你吧” “对不起” “你别...

  • 别让你的收入,配不上你的付出

    文/ 霍辉 最近网上有一个“杭州小伙单车逆行被抓,接电话后崩溃”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 视频里,深夜逆行被交警抓住的...

  • 既然你没有抓住这次创业机会,就别抱怨收入低

    互联网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将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尤其是今天的移动互联网对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渗透是非常...

  • 别嫌麻烦,是麻烦嫌你

    晚上,在岳母家吃完饭后,骑着我的小电驴,载着媳妇欢欢喜喜回家。 经过一辆停在路边的车时,我突然被吓了一跳,那辆车毫...

  • 微商人,这9点决定你的收入 !

    微商人,这9点决定你的收入 ! 看似不重要的细节,往往就决定着你的收入。千万别不当回事,学会了这些,能让你事半功倍...

网友评论

  • 理念力:写的太好了,学习了,谢谢您,湖老师
  • 紫陌草8:是啊,体制内的人,国企的人,大多都是混吃等死的状态。
  • 小凉殷:我只读过湖山先生的两篇文章,但是却胜过这两天看过的其他文章。
    湖山先生:@小凉殷 ,亲身经历,切身感受!
    小凉殷:@湖山先生 👍👍可以看得出来,一字一墨都让人身临其境
    湖山先生:@小凉殷 ,我的文章大都是亲身经历,谢谢点赞!

本文标题:别嫌你的收入低,你的付出就值这么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afg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