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子的阅读历程里,他并没有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启蒙早教什么的,因为那时候的我,思想认知还不到位,甚至可以说没有一点教育理念,为了自己刷手机看快手,抖音,孩子幼儿黄金时期的阅读陪伴就这样被我的无知荒废掉了。
加上上的幼儿园不主张“小学化”,快乐教育,又因为我的“不作为”,在识字量上也是匮乏的,不存在所谓的赢在起跑线优势。
那么这样的情况是如何逆袭转变的的呢,最大的原因,也因为一年级的到来,得到了转变。
进入小学阶段教学,就意味着就要开始面临“真枪实战”,不努力就是落后的差等生,这因为不甘落后的心,老母亲的斗志也激发起来了,为了孩子人前显贵,背后自然少不了努力付出,低年级虽然简单,但是培养习惯和帮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马虎不得。加上开学的家长会,班主任语文老师,也再三强调阅读的习惯的培养,
所以因为这些外在因素,改变的背后,通过反思,我觉得主要有一下3大方面
1,老师的话就是强心剂,群里打卡方式,我想,如果没有这个形式,家长也很难长时间监督到位,人都是有惰性的。
2,“争强好胜”的心里起作用了,孩子更热衷于听老师的话,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老师会在群里监督点评。成就感迫使孩子有了强大的内驱动力。家长就负责监督自然轻松不少。也因此带动了我的自律和认知,从而重视起培养并监督到位。
3,正确的方法,有效的“亲子阅读”
现在每天晚上都会放下自己的事情,多花时间陪伴,已经错过了孩子幼儿时期的引导,在一年级了,绝对不能再因为自己的原因耽误孩子。
其实,孩子求知欲前期完全是靠家长引导,因为儿子读书的原因,3岁的女儿也潜移默化的喜欢上了阅读,经常会说出让人意想不到的话,让我更坚定晚上亲子阅读的决心,不过考虑她年龄小,以绘本阅读为主,这个后期和大家分享。
不过阅读习惯的养成,除了前面2大原因,最重要的还是正确的方法,就是家长要带动孩子去看,不然就会造成为了完成任务打卡,得到的进步也是不明显的,语文基本题其实不多,到后期你会发现,课外阅读会占大部分,如果仅靠课本是不够的,甚至会出现“短命高分现象”,这是我通过最近一段时间,大量阅读“如何学好语文”这一类书,得出的总结。
所以除了每晚群里的阅读打卡,亲子阅读,睡前30分钟,也是起了很大的辅助作用。具体的还有些方法分享。
就比如今天今天阅读的是诗歌,比较简短,孩子也乐于接受,由易到难,也符合孩子成长特点,同时为了激发孩子兴趣,我采取了互相点评的方式,由孩子和我各朗诵一遍。双方各点评对方的优缺点,孩子觉得挺新奇,参与度也很高,点评的时候,居然出乎意料的说出了很多细微之处,也跟我学了不少点评的词语。
不过在这个过程,家长一定要以孩子为主体,哪怕孩子读的不是特别好,有一处优点,都要多鼓励,少打击,这样孩子才更有信心参与。不然打击多了,尽管家长觉得是帮助孩子纠正,对孩子来说,是个痛苦的经历,自然下次就不愿参与。人性都是这样的,趋利避害。更何况,孩子读的不好,无非就是没有情感,错别字,不通顺,那是因为孩子识字量少,感情朗诵不到位也是因为没有接触过,哪怕家长示范一下,孩子都会改变很多,孩子们的模仿力和学习力是很强的。
进步的背后,不仅是孩子的成长,其实也是家长的改变。努力后才会有收获。
阅读什么时候都不晚,只要你愿意开始,只是错过孩子黄金时期,家长陪伴上会多一些阻力,阅读路上没有投机取巧,更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持。不是今天读了明天就有用的立竿见影。
最后总结一句话,孩子习惯培养的背后,必定少不了家长有效的陪伴和正确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