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比什么都好

作者: 海伟儿 | 来源:发表于2019-08-14 15:24 被阅读7次

    活着,比什么都好

    “活着”表示一种状态,与死相对,大多人总是忌惮死亡,渴望着长寿。自古以来,不论是民间的白丁庶人拜神祈福,亦或是嬴政苦于炼丹,刘彻执着于长生,都是为了更长时间地活着。茫茫宇宙,人命乃如一微尘,脆弱至极。在人困难的阶段,譬如遭遇窘境,活着即成了最大的期望。香港词人黄伟文曾在《活着多好》的词里写道:“仍然在呼吸都应该要庆贺”便说明活着对人的重要性。

    在我们因某种情况而不得拓展生命的长度时,我们会增长生命的宽度。但如果寿命尚可较为稳定,则大多人会注重长度而不是宽度。1993年的余华发表了小说《活着》,其中有一句“.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则表明这是人为自己而活。主人公的宽度未有增加多少,终生浑浑噩噩,为了生计而奔波,但他却在寿命上长过了书中的大多数人。不论是长度亦或是宽度,都是极为紧要的。西晋文人潘正叔昔时言:予涉素秋,子登青春;愧无老成,厕彼日新。古人之于迟暮之年,如同正处素秋,岂不哀哉?

    纪录片《人间世》里患者的求生不得,对医疗的痛苦,第二季中《救命》一章因病而殁的孩子,对活下去的渴望,竟成了奢望。自人类诞生至今已经数千年,对于生或死已经并非稀奇之事。与呼吸、就餐、入眠一般常见。但仍旧有着对死亡的恐惧,对生存的冀盼。乃至于我不敢再看此类纪录片一次,只是在网络循环播放着柴可夫斯基的《十月秋之歌》,这是胎教音乐,却适合于生死之话题,含着活着的期望。

    人世间中,还有一类,并非绝症,然而欲寻死。这仍然是病,却大多由心而起,名为抑郁症。目前全球有三亿多人罹患抑郁症,占全球人口的百分之四点三。梁伟文写过一首关于抑郁症的词,叫做《黑择明》,意为在黑暗中寻找光明,黑暗则为患疾时寻死的状况,光明,则是活下去的决心:“死也未怕又怕什么苦戏/不如重温好戏/死亡迟早都找你/切勿凭自己”活着,似乎不是难事,对他们来讲,是一件痛苦万分的事情,然而死亡固然需要很大之勇气,活着,需要比之更大的勇气。与其任由死亡轻生的念头盈脑,孰若坚强地活下去呢?

    同样是香港词人的林宝,亦写过人生终了时候的不甘与痛苦,这首由陈奕迅演绎过的歌,就叫《完》。那一种不甘心,尽在词中显示:“手一僵眼闭着未能延着别求燃着/学会花圈棺盖了后就献上/但愿步过瞻仰你亦明白看穿真相/尚有些仗全力亦打不上”。这些关于生命的歌曲,自然是满满的无奈与歔欷,对短生的无尽感慨叹息。然而不论是音乐抑或是纪录片,总归无法完完全全改变人之一生,也无法救治身体上的病伤。不过虽体肤之伤不得救,仍有心灵之痛可缓解。

    幸运的是,我们仍旧是康健的,即使古人曹子建诗云:“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霞”,放至宇宙,乃如浮游之类,霎眼无痕,不允许迟疑须臾则消逝,一命则终,但“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趁着有限的时间,去做于心无愧的事情,方可无怨无悔!

    如白驹过隙般的一生,先是保证活着,再去有意义的活着,为自己而活下去!蠹虫蝼蚁尚安心呼吸,人庸能不可活之?诚然“盈虚之有数”,世事难料,但是“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此刻我们呼吸着空气,行着自己的事,不惮死亡,何不为君子达人耳?死亡固然可怕,睇化则坦然。寻死未为明见,弗行方正解!

    林若宁曾写过一句“活得精彩结尾切勿流眼泪/来让我诗歌班里悄然沉睡这是自然程序”。由生到死,确实是一套自然程序,活出精彩的人生,没有遗憾,留下精彩的结尾,纵使无人知之,也同样没有白活。珍惜当下,坚定地活下去,是对尊重自己的生命,是对世界的回应!“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那就在短短是一刹那,好好活下去!只要活着,比什么都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活着,比什么都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agg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