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村学习心得

作者: 派派的派大星 | 来源:发表于2019-08-14 15:22 被阅读1次

乡村振兴谱新篇 农村旧貌换新颜——从乡村振兴战略总方针浅谈代村发展

                                   

“我仿佛来了一个新天新地,看到了一些脸上洋溢着笑脸的新人,收获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在春暖花开正好的三月,我们踏上了前往临沂代村的旅途。这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未至之时,孟浩然笔下“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乡村图景已在我脑海中浮现。但直到车子驶入村庄,那幅图景才渐渐明朗起来,那不是传统的乡村模样,而是现代化都市和古朴淡雅的村庄相互融合的美:宽阔的柏油马路两侧是一幢幢整齐划一的白色别墅和娇嫩欲滴的柳树交相呼应;将头探出车窗外,娱乐设施那里聚集了许多妇幼老人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谈天说地,而孩子们则是在一大片空旷的广场上尽情地享受着“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快乐…何为新,何为旧?明确的界限可能众说纷纭,但看到洋溢在百姓脸上的笑容就可知晓,让人民满意的乡村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奥义。看了代村的视频简介,发现现在远近闻名的新农村曾经也是个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不愿涉足的村子:环境差,经济发展缓慢停滞不前。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以后的起步,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并实践之后的飞跃,向世人印证了只有将党的顶层设计和乡村的自身建设实践有机结合,才能跳出怪圈走向复兴,今天我就简单地从乡村振兴战略总方针来解密代村的成功密码,以纪念这次难忘之旅。

产业兴旺促发展

 花团锦簇,蔬果飘香,如果屏幕对面的你有机会来到兰陵参观国家农业公园,我想你一定会和我发出同样的感慨。兰陵之美,正是代村精准分析本村实际,独辟蹊径的创举。万事开头难,在走向城镇化和保留乡村田园风光的实践中究竟如何平衡,代村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模板—发展第三产业以富裕农民。依托城市近郊的区位优势,百姓纷纷选择成为离土不离乡的“创业农民”,建筑装饰业和汽车销售业首先成为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大多数农民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多点开花才能让代村的改革路走的更长远、更坦荡。

“十多年前我们就开始探索走规模化现代农业的路子了。”村委会主任王传喜如是说道。但如何让百姓们信服发展现代化农业能够脱贫致富,王传喜也下了苦功夫。视频里说的话我久久难忘,他从发展现代农业入手,为证实观点的可行性他请来了省市的专家,依据代村毗邻城区的特点规划了种植区、养殖区、加工区、商贸区、生态庭院区和村庄整体绿化网,在这些不同区域里设有花卉园、果园、蔬菜园、良种示范园、农业观光园和全民健身乐园。同时,他们还养奶牛、养猪、养水貂、养鱼,还建立了配套的饲料厂。2012年,经过几年艰苦卓绝的付出,全国首家国家示范级农业园——兰陵国家农业园正式挂牌营业。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新时代的气息。用南瓜堆砌成的天安门广场以及城楼巍峨耸立;五彩缤纷的“兰香东”沁人心脾;用颗颗大蒜层叠构筑的蛟龙号更是让人交口称赞。如此种种,与“辉煌中国”的主题遥相呼应,震撼人心。

  你是否还怀念采摘园里大而饱满的草莓和圣女果?美食风味街上的豆沙饼是否还让你唇齿间充满回味?把田园生活的体验模式融入农耕文化,享受生活的同时接受了一场乡土文化的洗礼,也正是代村服务业深入人心的关键所在。七业并举、四季兴旺,立足实际,精准施策,产业兴旺,何愁乎?

生态宜居谋幸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回望代村,一个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生态宜居的乡村风貌定格在我们的脑海里。

 反观过去改革的某些村庄,过度追求城镇化将村子破坏地满目疮痍,空气质量恶化,土地污染严重,人们生产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最后人们纷纷外走,留下来一个经济发达但人心涣散的空壳子无疑是毫无意义的举措。但代村在留住美丽的同时留住了人心,并且誓要依靠淳朴善良的村民将美丽存续,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生态宜居永远是代村人的“心向往之“。打造2003年全村推广户用沼气,李学全送了一副是“搞生态农业处处春光好,办庭院经济家家气象新的春联,从此便成了代村百姓心里的那根弦。岁岁年年,代村一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守底线,生态项目优先发展,污染项目全部被取缔。对此,王传喜自信地说,代村还将探索继续、制定明晰的“农业公园行业标准‘’,以引领全国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前进方向。为做苍山县的城市之肺,代村也一直在努力。  

《道德经》中就蕴藏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智慧,我们既然受到天地自然的承载,应当回馈大自然的恩典。代村人保护生态的同时将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不独享发展成果,这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艺术,也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

乡风文明美名扬

《管子·版法》有云:“万民乡风,旦暮利之。”乡风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纽带,是流淌在田野上的故土乡愁。乡风文明的建设方面,代村也下了苦功夫。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在我眼中,代村与之媲美也有过之而无不及: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柏油马路上干净地仿佛不染纤尘;村民热情好客,淳朴自然,导游见到我们来也是笑脸相迎。

 但有人长久以来带有色眼睛看农村人,说城市人和农村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文明程度的差异。思考良久,原因在这:原先的代村即使有文明的内核,也没有文明的“外”。查阅资料的同时看了视频上的简介,早在2000年,代村新一届“两委”班子上任不久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了。于是,他们痛定思痛,决心改革。10多年前的代村,跟大多数农村还没有多大差别。大街上满是“柴堆、粪堆、垃圾堆”,有的甚至把猪圈延伸到大街上,把牛拴在房前屋后。村“两委‘’干部倡导文明,首先从治理卫生面貌开始。以创建“文明一条街”为载体,持续开展“树文明新风、做文明村民”等活动,逐步渗透到个人卫生习惯。如今的代村通过改厕、改水、改厨、改圈、改院,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沼气池形成了良性生态链条。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毛泽东曾如是说道,要想乡风文明,村民的精神文明构筑必不可少。不仅如此,代村重视文化建设和发展文化事业。十年累计投资数千万元,先后建起了省级规范化小学、幼儿园、社区卫生院、老年活动中心、村民文化广场、农耕文化广场、村民健身中心、孝文化长廊、农民书屋等,成立了老年秧歌队、青年舞狮队、村民剧团、村民书画社,创办了《新代村》报,做到了村民文化生活多样化、文体活动常态化。

 培育文明乡风,借助特色的文化传统是体现了代村人的大智慧。代村始建于东晋初年,迄今已有1700年历史。当初虽是代姓人家先居于此,但在逐步发展中,全村达到现在的60多个姓氏,可见代村人融合共生的优良传统;1944年,代村就建立了中国的支部,“跟党走、感党恩”成为代村人代代相传的习惯;全民参与、整体互动,也是代村人的优良传统。哪怕是计划经济的年代,代村人响应党的号召,创造了连年上交爱国粮百万斤的荣耀。

坐落于红色历史文化古城临沂, “爱国爱村、大气谦和、朴实守信、勇于拼搏”的代村精神,是代村人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沂蒙精神的传承。一代又一代村民坚守着勤劳节俭、明理诚信、尊老爱幼、施善济困、崇尚科学、奉献社会的传统美德。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家里永远是最温暖的港湾。秉持这一点,代村乡风文明建设即“塑了形”又“筑了魂”,留住了乡韵,记住了乡愁。代村这片热土的魅力在乡风文明的培育中再次得以彰显,在外打拼的游子心中再次燃起那份对故乡的眷恋,人才回流,文明得以延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代村这片热土如今已经野蛮生长,蓬勃发展。看到了吗?华夏大地上的其他村庄在向我们招手,也希冀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带给它们一幅崭新画卷…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8级思政一班

成乐晨

2018416737

相关文章

  • 代村学习心得

    乡村振兴谱新篇 农村旧貌换新颜——从乡村振兴战略总方针浅谈代村发展 “我仿佛来了一个新天新地,看到了一些脸上洋溢着...

  • 全村人的记忆

    方田图: 小邵寺村方田建设始于60年代,建设发展期于70年代中期,建设发展了近50年,80年代至90年代方田为我村...

  • 拾蝉蜕

    1980年代前,我们村叫渫南大队;1980年代后,恢复解放前的旧名,叫李家河村;21世纪初,与白沙渡村等合并,...

  • 老家的“南山”

    村前的长河——南河 友谊河与西大山的汇集 最后流入黄海 养育了我们村一代又一代的家人 见证了我们村祖祖辈辈的成长与...

  • 留在代村的遗憾

    留在代村的遗憾 暮春初夏,阳光明媚,笔者以愉悦的心情跟随着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湖北、...

  • 我爸这个人啊...

    ⑴俺们村的“富二代” 我爸在他年轻的时候应该算是他们村的“富二代”。六十年代的时候,我爷爷待在村子里饿得没有饭吃,...

  • 缠喜(李耀胜)

    缠喜家是代家湾村的贫困户。 缠喜姓张,父母给他取“缠喜”这个乳名,可能是希望喜事经常缠绕在他身旁。 在代家湾村大多...

  • 猫の纸片(493)南宫燠⑥ 苍天之祈

    个人推荐度:B-(烂尾) 神代村──位於神界與人界的交界處,村裡的人只要年滿16歲,即可參加神代的選拔,以做為神明...

  • 火之意志的传承

    1.为什么二代时期木业村陷入战争泥潭? 一开始的木叶村是依靠两个超强人物组建,尾兽在斑与初代面前没有反抗能力,并且...

  • 小村

    小村,很老很新 老的像村前的那棵老树 新的像村后刚建的小洋楼 老树的风情盘根错节 古老的故事一代一代相传 新楼的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代村学习心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gg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