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Sunrise千日连更打卡
影响中药效应的因素(一)

影响中药效应的因素(一)

作者: 春城隐士 | 来源:发表于2021-12-02 05:26 被阅读0次

品种:中药品种多样而命名相对简单,不同时期或地域的人,常从植物的形态、生长特点、颜色气味、功用等各个方面为其命名,所以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的情况自古以来就很严重。

如虎杖有四十个别名,称为土黄连和过山龙的也有二十多个品种。

荆芥在古代文献中叫假苏,香附叫莎草根。

《伤寒论》当归四逆汤中的通草,就是现在的木通,而宋代以后的通草,则是现在的通草。

《本草经集注》中,青木香指优质木香;而明代《本草蒙筌》之后至今,青木香指马兜铃的根,是有毒的。

还有多基源中药占比也很大,比如麻黄,来源于中麻黄、木贼麻黄、草麻黄,其中木贼麻黄的有效成分含量要高一些,用药时,对疗效也会有帮助。

所以,对药物品种要有一定的关注,不管是鉴别、使用、还是研究古代文献,都是要以此为基础。


产地:许多中药对地域环境都有特殊的要求,比如冬虫夏草,只产于我国西部高原海拔四千米左右的一个小范围内。

矿物药也有地域性,除了有效成分的含量,还有有害物质的含量区别。比如石膏,湖北应城的石膏最好,不但水硫酸钙成分含量高,而且砷和铝含量很低。

青蒿,南方气候炎热温度高,青蒿素含量就高,纬度比较高的北方或气温低的地方,含量就低一些,药材质量也差一些。

所以,从《神农本草经》开始,就强调药材的产地,历代本草都对此给予高度关注。

地道药材:有明显地域性,因其品种优良,生长环境适宜,栽培或养殖及加工的方法合理,生产相对集中,而产量比较大,其质量优于其他产地的药材。

如川芎,地道产区是四川都江堰地区,当地的生态环境、长期栽培的经验等等,都是有效的保证。

应该记住的:四川的黄连、附子、川芎、川贝母,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河南的地黄、山药、牛膝,甘肃的当归,山东的阿胶,山西的党参,宁夏的枸杞子,广东的砂仁,广西的肉桂,江苏的薄荷,云南的三七,江苏茅山的苍术,浙江于潜的白术等。

正确对待地道药材:

1、要高度重视。地道药材不存在品种混乱,而且质量可靠,疗效稳定。

2、要有所发展。如三七在明代的地道产区是广西田州,就是现在的百色地区,后来发现云南的生态环境同样适合三七的生长,就大量引种,并后来居上,成了新的地道产区。

3、注意科学性。植物药的异地引种,动物药的异地驯养或繁殖,都要以保证临床疗效为目的。有些地方引种人参,个头很大,但有效成分很低,这就不能保存地道药材的优势。


采集:

主要指植物药的采集。植物药有一定的生长规律,在其中某一阶段,它的入药部位可能质量最好,有效成分含量最高。以下是一般规律:

全草入药:一般在花前期或刚开花时。

叶类药:一般也是这个时候,时间基本一样。

花类:根据需要在开花时依次采集。有些花只能用花蕾,如槐花,开放的时候有效成分就很低。

果实或种子类:种子一般要成熟。果实则根据不同需要,有的在成熟后采收,有的在接近成熟或者幼嫩时采收。

根和根茎:它们的采收,一是早春,一是晚秋。早春还没发芽的时候,根茎的养分没有被消耗;秋后地上部分枯萎,根茎的有效成分积存下来,质量就相对好一些。

树皮:一般是四到六月,春末夏初时采收,这时候容易剥皮,质量也比较好。

这些是一般规律,但每一类药材还有一些特殊的品种。比如桑叶,就是冬天的质量好一些。

果实中的诃子是药用成熟或接近成熟的,但嫩的果实叫藏青果,是性能功效有区别的另一种药。

树皮类的肉桂,要在十月采容易剥皮,而且质量更好。

又如天麻、三七,也有春与冬的特殊性。

动物药也有生长周期,也有一定的采收规律,只不过这个规律没有植物药明显,它难分类别,只是某一种动物药需要在什么时候收集。如制作阿胶的驴皮,冬天皮比较厚,质量比较好。鹿茸一般在春天没有骨质化的时候作为鹿茸用,不然就变成鹿角了。桑螵蛸是螳螂的卵鞘,要在卵没孵化时采收。

矿物药埋藏在地下,质量相对固定,什么时候采收都可以。


贮存:中药受季节性和地域性的限制,不可能普及新鲜品,所以采收后都需要干燥,并要求一定的储存条件。在储存过程中,对中药材质量会有明显的影响,老鼠、昆虫以及微生物的破坏;温度、湿度、光照等,都会影响药材质量。所以储存过程中,要避免虫蛀、霉变、变色或走油。

有时候药材外观没有变化,有效成分却降低了,绝大多数药材会发生这种情况。比如芳香类药材,一般都含有挥发油,储存时间越长挥发的越多,有效成分就越少。

开窍药石菖蒲,有人测定过它的挥发油损耗,储存一年,损耗接近50%

有些非芳香药,如含苷类化学成分的药材,一般都同时含有让苷类水解的酶类成分。如果储存环境空气湿度比较大,药材吸湿后酶类就会导致苷类的水解,使有效成分降低。

如人参,采收后洗净直接晒干的叫生晒参,另一类要经过蒸煮,使其变成红色,叫红参。二者除了药性效用有一些区别,更重要的事红参高温蒸煮后,酶类被破坏,更适合储存。

相关文章

  • 影响中药效应的因素(一)

    品种:中药品种多样而命名相对简单,不同时期或地域的人,常从植物的形态、生长特点、颜色气味、功用等各个方面为其命名,...

  • 影响中药临床效应的因素(三):中药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是药学专业的基本功,炮制的方法有几十种,目前一般分五类: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 不同观点:...

  • 影响中药效应的因素(二)炮制

    炮制:中药材在制备成各种制剂之前的各种加工处理方法。 炮制目的: 1、增强药物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增效是最重要的...

  • 影响中药效应的因素(五)禁忌

    用药禁忌:指临床医生开处方时,或者患者服药时,不要一起用或不要一起吃的。它包括四方面内容。 《神农本草经》上最早提...

  • 影响中药效应的因素(六)剂量

    中药的剂量:医师开处方时,每一味药该用多少量?这一节里,介绍三个问题。 一、含义:剂量又叫用量或用药量,指每味药的...

  • 影响中药效应的因素(七)用法

    中药用法,本节只讲方剂的煎法和服药方法。 汤剂的煎法。 器具:一般用砂锅和陶瓷锅,因为传热慢又保温,适合中药的煎煮...

  • 影响中药效应的因素(四)配伍

    中药的七情: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总结为七个方面,称为药物的七情。就是中药配伍的七种情况,是单用和六种...

  • 态度和行为的关系

    态度影响行为: 1、中央路径 理性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2、边缘路径 感性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行为影响态度 路西法效应:...

  • 21天究竟会有啥效应?

    为什么会发生21天效应呢?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影响它的因素有哪些?据研究发现,影响21天效应的主要因素有如下方面: ...

  • 认识你自己的影响力

    影响学习的因素几乎所有。 平均效应量d=0.40。书中谈到学校家庭都喜欢的影响因素“家庭作业”。据调查统计得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影响中药效应的因素(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ags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