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我在读“六神磊磊读金庸系列”之《你我皆凡人》。在《不能改变她,那就照耀她》一文的开头,六神磊磊给读者出了一道谜题,让我们先来猜一个人是谁:
“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子,孤儿,从小在人渣堆里混,师傅是坏蛋里的大boss,同班同学个个是人渣恶棍,最善于自相残杀,她自己也被迫学了一身下毒放蛊、杀人灭口的本事。你猜这是金庸小说里的谁?”
我与许多读者一样,一下子就想到了阿紫。作为丁春秋的徒弟,出身星宿派的阿紫心狠手辣、性格乖戾,“残忍”是描述她行为举止和个性的关键词。原著中对阿紫的描述是这样的:
阿紫“从渔人手中接过钓竿,随手往水中一刺,……那鱼兀自翻腾扭动,伤口中的鲜血一点点的落在碧水之上,红绿相映鲜艳好看,但彩丽之中却着实也显得残忍。”
但六神磊磊说这个答案他只给50分。因为金庸小说中还有另外一个成长环境完全符合上述谜题的人物---程灵素。
《飞狐外传》原著本来就不长,程灵素出场还很晚;但甫一出场,程灵素的形象就“亮了”:化解师兄师姐怨仇、救胡斐脱险、解救马春花、破掌门大会……原本形容憔悴的“穷村贫女”不禁令人刮目相看。1991年孟飞版电视剧《雪山飞狐》中程灵素的扮演者龚慈恩又大大提升了这一角色的美貌值,为程灵素吸粉无数。
于是问题来了:两个女孩都成长于人渣遍地的“魔窟”,为什么程灵素与阿紫却成了截然不同的人?
六神磊磊认为:
“唯一的解释,就是程灵素有一个师父--毒手药王。”
毒手药王能够带出程灵素这样的好徒弟,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
“一是自身具有超强的学术水平,让程灵素高山仰止,无比崇拜;二是以身作则的宽厚人格,他的恢宏与宽博是程灵素仁慈、宽容性格的来源。”
的确,程灵素自己也说:
“我师父他老人家谆谆告诫我们,除非万不得已,决计不可轻易伤人,晚辈一生就从未危害过一条性命。”
而反观阿紫,师傅丁春秋是恶贯满盈的星宿老怪,背叛师门、勾搭师叔、打伤师父,欺师灭祖的坏事都被他做尽了;看着阿紫日渐长大并出落得越来越美丽,居然又对徒弟产生了非分之想。
所以,塑造阿紫和程灵素性格及为人处世之道的,是养育了她们的师父。她们都是孤儿,师父抚养她们长大,充当了父母的角色;师父的言传身教,将两个白纸一样的姑娘培养成了截然不同的人。
02
前几天我在一个妈妈群里闲聊,聊到育儿、父母亲对孩子的性格会养成产生怎样的影响等话题时,一位姐姐说了这样一句话,与六神磊磊的观点不谋而合:
"育儿的前提就是育自己;把自己育好了,育儿怎么都不会错。"
这位姐姐,本人性格谦和、为人诚恳,让身边的人如沐春风;工作上,她兢兢业业、事业有成;工作之余,她坚持读书、写作,前几天还在群里和我们分享了她读《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的读书笔记。
可以说,她本人就是“先育好自己再育儿”的一个成功典型。她热爱生活、积极上进,孩子在她的影响下,也成了一个乐观开朗、谦逊平和的小"暖男";每天晚饭后是她和孩子的“读书时光”,她看书,孩子写作业,孩子的成绩门门都名列前茅;她兴趣爱好广泛,不逼着孩子去参加五花八门的特长培训,但却带着孩子一起,徜徉于科技馆、美术馆、博物馆,感受艺术与美的熏陶。在被问到对孩子未来有什么期待时,她的回答令我印象深刻:
“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按照什么‘标准’去培养他,我只希望,他能够真诚的热爱这个世界,开心的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这就是这位姐姐的育儿观念:孜孜不倦地努力提升自己,为孩子做一个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榜样,育好自己再谈育儿。
03
我身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很多。他们从孩子刚刚出生就斥巨资购买“学区房”,对网上的各种育儿理论趋之若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对照网上“哪个年龄段适合学什么特长”的进度表将孩子塞进各种早教班、兴趣班。他们热衷于各种择校考试,孩子学习成绩一旦不理想,就到处找“名师”补课。
他们并没有明确的育儿理念,他们的实践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倾其所有为孩子提供最好的外界条件。他们经常说:“为了你读书我办法都想尽了,反正我对得起你了,学不学得好,就看你的了。”
他们整天告诫孩子“好好读书”,自己却几乎从不读书;所谓的阅读,也只是利用“碎片化时间”拿起手机看看爆文看看小说;陪孩子去上辅导班的时候,他们在外面拿着iPad看剧打发时间;将孩子关在房间学习的时候,他们在客厅看着肥皂剧,在手机上打各种“消消乐”游戏。
我一位邻居的儿子比我儿子大几个月,也是今年下半年上幼儿园中班。她的孩子刚过周岁就开始在外面早教,现在同时在学英语、画画。提起"X宁"、"赢在XX"、"X宝贝"等早教机构,她如数家珍;她就像集邮一样,到处搜集这些机构的资讯和收费标准,有公开课就去听;用她的话说,她生怕孩子在成长阶段错过什么,被别人落在后面。
有天早上,我们在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巧遇。看到他们母子,我拍了拍儿子的头,小家伙经过我的提醒,很开心地向阿姨和小哥哥招手道早安。而他们母子的反应却令我颇为惊讶和尴尬:也许是急着赶路,她只对我儿子的早安问候微微点了一下头;而她的儿子则没有任何反应,始终不发一言;整个过程中,她也没有对孩子做任何提醒,就这样对别人的问候视若无睹。
当时我就在想:这个四岁半的孩子,去早教班上了那么多课,难道那里的老师没有教他最基本的礼仪礼貌吗?孩子不回应别人的热情问候,时他还小,尚不懂事;在身边的妈妈难道不应该提醒一下吗?
我上小学的时候,妈妈的一位同事总是抱怨自己的儿子不爱学习。一次家长会后,这位阿姨懊恼地拉住我妈妈诉苦:“今天老师专门把我留下来,拿出我家孩子的‘天天练’(我上学时与教材配套的课后练习册),我一看,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几乎是崭新的!他根本就不写作业,每天回家坐在那里装样子!”
我妈妈:“那他平时写作业,你也没检查过?都不知道他在写什么?”
这位阿姨汗颜了,告诉我妈妈:她每天把儿子关在房间里学习,自己在外面看电视;除此之外,她和丈夫都很喜欢打麻将,不仅经常流连于小区棋牌室,还隔三差五叫人去他们家里“摆场子”,她儿子学习不好,却小小年纪就精通麻将了。
04
所以,“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孩子,就像一面镜子,照出的,其实是父母投射在ta身上的特征与品质。
因为,每个孩子都曾经是一张纯洁无暇的白纸。无论ta在学校、在社会机构接受怎样的教育,对ta影响最大的,其实还是ta的父母。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行为举止、思想言行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不仅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养成,也塑造了孩子的风度气质。
徐小平曾经在一个演讲中说过:“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教育专家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对此也有精辟的论述:
“作为孩子的妈妈,我们要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孩子的效仿源。无数事例证明,孩子最初的行为习惯都是从妈妈身上学来的。因此,面对不听话的孩子,妈妈要特别重视榜样对孩子的巨大影响作用,时时处处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所以,身为父母,"育己"至关重要;育好自己,才敢谈育儿。
2015年5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特立独行:奥巴马母亲的传奇》一书。读者们纷纷惊叹,原来奥巴马的母亲是一位如此非凡杰出的女性。
19岁生下奥巴马,24岁生下奥巴马同母异父的妹妹。离婚后,
她“在独力抚养两个孩子的同时,不间断地学习、深造,成为了一名专门研究印尼手工业的人类学学者,并以她的勤奋、执着、始终炽热的天真理想和专业精神,为第三世界女性争取经济平等这个重大课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这样一位优秀母亲的影响下,奥巴马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并最终到达了美国政治权力金字塔的顶端。自传中,奥巴马坦陈:
“在我的生命中,她(母亲)是独一无二的永恒。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最仁慈,最高尚的精神。我身上的所有优点都源于我的母亲。”
05
因此,年轻的爸爸妈妈们,暂时放下对那些五花八门、众说纷纭的育儿理论的追求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教育子女这条漫漫长路上,我想,同样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身为父母,做好自己、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起一个优秀的榜样,才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
要求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那么自己晚上就不要再熬夜刷朋友圈了;
要求孩子养成爱干净爱整洁的好习惯,那么先动手整理好自己的房间;
要让孩子爱上阅读,那么,少刷手机少看剧,晚饭后一起跟孩子看看书、读读绘本吧。
我相信:
当我们不断提升自我、在职场和事业上取得建树时,孩子也能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我们身上从内而外散发而出的"正能量";
当我们热忱地拥抱藏在生活中的细小美好时,孩子也会渐渐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
当我们用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坎坷和偶尔的不如意时,孩子也会受我们影响变得坚强乐观;
当我们用客观、平和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孩子也会具有阳光、积极、豁达的个性。
育儿路漫漫,先育好自己;作为父母,我们共同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