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到今天已尽午夜,北京美术馆东街的三联韬奋书店内灯火通明,顾客络绎不绝,书店还为顾客提供桌椅台灯方便阅读。
可现实是有一天,我去朋友家玩,朋友家正阴云密布,气氛压抑。朋友愁云惨淡的坐在沙发上哭,儿子站在墙角抽泣,地上还扔着扫把,看来他儿子刚挨了一顿打。
我忙问,怎么回事?你还和孩子动手了。
朋友哭着说,中午去辅导班接孩子放学,老师说孩子上课只知道玩手机,这次物理化学英语全都不及格,我省吃俭用供他上最有名的辅导班,他就这样不争气……
孩子在墙角低着头小声说,以后会努力读书的,让妈妈放心。
之后我又去了朋友家几次,朋友喜欢看书,经常拿着手机在那看,孩子在旁边做作业。我曾问她为什么不买纸质书看。朋友说纸质书贵,而且携带不方便,电子书多方便,他还给看手机里的几个阅读软件,他每天去各个软件签到,碰到节假日,还能免费抽奖,得到赠送的阅饼、铃铛等,用这些购买电子书还能优惠,确实比纸质书便宜很多,而且能够随时随地读,坐地铁,公交,饭前几分钟等等读上几分钟。既帮我们节省了金钱,又充分利用了时间。
2015年,中国国内首份《中国城市阅读指数研究报告》显示,随着手机等阅读介质的兴起,阅读外延明显扩大,网民阅读的第一途径是手机。从报告中的“网民阅读指数”来看,手机作为新兴移动阅读方式,影响力已远超纸质书,甚至电脑。
现在很多人认为纸质书的时代过去了,电子阅读时代到来了。根本不需要读纸质书了。
曾经的我手机里也下载了几个阅读软件。确实是丰富我的生活,让我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给大脑充电。
现在的我扑在纸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1.电子书和纸质书都为我们打开了一个世界,互联网时代了,世界的大门可以随时打开,但打开方式是不同的。
互联网的阅读内容大多是平等的,拿简书来说,它是一个给任何人都能提供写作的好平台,打开手机app,你可以看到发布在这个平台的文章,有非常优秀的,也有写得很逊的,你可能会选择与你脾气相投的,你喜欢的,跟你水平接近的,这种同水平的阅读,让你失去了自我挑战的机会。
而纸质书,首先筛选出高于你的作品,你要仰视它,然后去攀登。在简书上如果你想出书,那你的文笔,思想,能力等多方面都很强,你的文章得有一定的阅读量,得有4000个赞等等一系列条件才能达到出书的要求,对于写文的菜鸟来说这是非常困难的,需要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2.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有时候电子书和纸质书是同步销售的,上了一天的班,累得像只狗,拿起手机打开一个阅读app软件,你可以读你喜欢的书,可遇到特别喜欢,对你特别重要的书,里面有你特别喜欢的话,并且你想写下你的感受,如我在网上读刘墉的《灵魂经过的声音》中:“爱像是太阳未出现时,在天空的云,你没法摸到云,但是你可以感觉到,那些经过一天燥热的花朵和干渴的大地,是多么高兴。同样地,你摸不到爱,但你可以感觉到爱倾注在每一样东西上。如果没了爱,你不会快乐,你也不会想玩……”看到这些,我想把对这段话产生的感情写下来,可如果抄一遍,就失了上下文的意境,过一段时间再看思维可能会有点混乱。
读纸质书代表一种品质,你慢慢知道什么样的语言是好的,慢慢尝试去写,过去是世界为你打开,现在你的心情跟它碰撞,它替你释放,替你表达,同时也塑造了你。为生命添加了很多看似无用,实则有人大用的东西。
读电子书只是“流于形式或走马观花,”就像打游戏,过了一关就过了,很好有人再回去把玩或反复思考。
陪我一起读书才是最好的教育3.你满嘴都是爱,可你给孩子读过几本书。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据中国出版社调查显示,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已从1999年的60.4%下降到2015年的48.7%,我国每人每年阅读图书仅为4.5本,而全世界平均每人每年阅读最多的犹太民族,为64本,当孩子稍稍懂事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严肃地告诉他: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
读书不是富人的专利,跟家境一点关系也没有,但却是孩子一生成长的天花板,决定着孩子一生的行程。孩子生于贫穷之家,他没有钱去远方,可书让他在全世界遨游,他知道自己怎样的立足现实和发展自我,怎样去渴求一个未知的世界;读书是一个让孩子在心身等方面得以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
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这个起跑线甚至从孩子还未出生时就开始发挥作用,潜移默化地左右了孩子的人生。
试想如果同事回到家中,拿起书本,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怎么会不爱读书。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根深蒂固,作为父母,我们当然要更努力,努力生活的更好,努力给予孩子更好的成长条件,可我们一回到家中拿起手机,当“低头族”,那孩子又会学到什么?
曾看到一篇文章《一位教师的惊人自白:我为什么不愿教“穷人家”的小孩?!》中写初三再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晚了,聪明家长从小就开始解决孩子问题,请您没事在家多看看书,少一点把希望寄托到孩子身上的行为思想,您努力,孩子会看到,适当引导,孩子会向着您想要的方向走。
少一些浮躁喧嚣,多一些笔墨书香,要让家庭充满思想的活力,充满知识的动力,充满文化的魅力。
4.读纸质书是件让你觉得贫穷时感到富有的事。
每次有朋友来家里,看到我一面墙的书架上密密麻麻堆满了各种书,几乎第一句话就是问我:“这么多的书,你全都看过了?”然后不等我回答,就随便抽出一本问我,“这本书里面讲什么?”
因为几乎每本书我都写过书评,做过记录,所以很清楚告诉他书中说了什么。
最让我感动是每当我读书,做笔记时,1岁多的女儿总是离开电视剧中的她最爱看的动画片,安静地听我念书。
没有翅膀的孩子就要奋力奔跑,让孩子明白:读书使人明智、知耻、通理,晓为人之礼仪。
5.读纸质书是为青春,为梦想,为更好的自己而战。
现代人才学中有一个理论叫“蓄电池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
有人说,我买了满满两橱书,但没有时间看,有时间看也是为工作需要。纯粹为心灵需要读书,对我来说是件奢侈的事。
读书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
阿弗雷德·阿德勒在他的作品《自卑与超越》中指出,我们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原因有两个:被过度溺爱导致自我心理;被过度忽视导致自卑心理。
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责仼、一种精神要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有人真学真用,能够做到通过理论水平的提高解决实际问题,有人不学不用,假学滥用,对理论学习浅尝辄止。
6.买纸质书跟你的收入一毛钱的关系也没有。
可能会有人说买电子书就行了,纯粹为了买纸质书是为了作秀,好显摆你多有文化,多有素质。
白岩松在《白说》中写道:有一次他们房东让他们全家准备腾出房子,房子正好在六楼,搬家公司只负责运输,他们一家三口只好自己动手,搬完时,突然发现家中的只有书最多,全家人坐在书上开心的笑了。
直到目前为止,我的工资是一干多,我们这个十八线城市,吃一碗普通的麻辣烫要10元,每次我想买书时,我就会想少吃几碗麻辣烫不就行了。
人的气质里,修养上,思想上,行为上藏着所读过的书,优美的文字能够触动人心,提高自己在各个领域的专业程度。每一本优秀的纸质书,其实都饱含作者的心血,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乃一大幸事。
看电子书只是看“道”,要读纸质书才能知“道”、学“道”、做“道”。
电子书的影响短暂而微弱,纸质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
读电子书碎片化阅读、浅阅读,在内容深度系统性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并不能完全取代深度的纸质阅读。
曾有一天,表弟对我说,他们这一代连恋爱都不会谈,我问为什么,他说因为我们习惯了一群人待在一起也只用手机聊,不管是生活中还是互联网中,只要两个人待在一起,就不知道该怎么说话。
记得我们以前会以书会友,以书谈情,以书说爱。
蔡康永在《奇葩说》上说,在电子书泛滥,纸质书日益没落的今天,他死前最担心一件事,他那浩如烟海的书怎么办?这才是真正爱书之人。
可能有人会问纸质书哪些有用,哪些无用,哪些有益,哪些有害。
人们希望通过读少的书,获得更多的信息,使用“功利化”阅读。
作家刘醒龙曾表示,能够立即指导实践的书其实价值有限,有价值的内容永远不是功利主义的成功学抑或厚黑学。让人终身受益的书可能正是那些早年读时“无感”,看似无用的“闲书”,这些书往往是“越品味道越浓”的好书。
读书就像一日三餐,既有大鱼大肉,又有清粥小菜,读纸质书是打发孤独与无聊时间的利器,是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推动力,是真正要长跑的事儿。
美国曾流行“给总统推荐一本书”的活动。大作家斯蒂芬.金是这样回应的:所有人都给那家伙出主意,让他爱看什么样的书就看什么样的书吧!
读电子书以为读过了,其实错过了,更浪费时间。你的钱不值钱,时间更值钱。
时光不会停留,一切终将朽败,将来如果有天,我们希望留给子孙的是我们读过的纸质书,里面包含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心血,而不是几个早已过时的电子产品。
对待电子书,我的态度是娱乐消遣。
一干本纸质书有一干个陪伴,陪我们成长,陪孩子们长大。
纸质书犹如世界文化遗产,如果能申遗,我坚决支持,它必将成就更好的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