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苏轼的一首很著名的诗:《题西林壁》。其中后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它讲到:身在庐山之中,反而难以看清全貌。其实,凡事皆如此。身在其中,倒不如局外人看的透彻。看不透,就容易困惑,也容易迷茫。
不仅是身处其中,对于将要面对的情况,人们往往也容易看不明白。例如说跳槽吧。很多人工作不顺心,想要换一个环境。但思来想去,又不知道该不该冒这个风险。这时候怎么办呢?这时候就应该把眼光放长远。很多事情,就像庐山一样,离得太近了是难以看清原貌的。跳槽,短时间内来看,是弊大于利。且不说工作和生活环境需要重新适应,很多方面的积累也要清零。但是,你如果放眼 3,5 年,也许新工作与自己的发展目标更匹配。而 1,2 年之后,那些短期内的弊端也已不足为虑了。
我们说的目光短浅,其实就是运用较小的时间尺度来看待事物。只考虑几天,几个月的得失,很容易因小失大。而把眼光放长远,就是运用更大的时间尺度来看待事物,以几年,几十年来衡量利弊,就能把事情看的更全面,更透彻。
时间尺度的大小,也是因事而异的。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正在穿越沙漠,觉得很口渴,而包儿里面只剩下一桶水了。如果你只考虑眼前,就会毫不犹豫喝光它,来个痛快。但如果你考虑到接下来几天如何生存,则会有完全不同的选择。你可能要谨慎的控制饮水量,尽可能的维持生命。后者以几天来衡量利弊,同样体现了眼光的长远。
沙漠的例子有点极端,但把眼光放长远的重要性展现的淋漓尽致。一件事,如果你只顾眼前,短时间可能受益,长时间却可能受害。一件事,你犹豫不决,不妨把时间尺度放大,问问自己:如果我这样选择了,对未来一个月,一年,十年会有怎样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思考,相信更容易得到想要的结果。
调整时间尺度不仅仅用于将来,也可以用在过去。比如说:我们学习历史,总有一些事件被认为是重大的,是标志性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对其后较长的一段时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只看事件发生的当下,可能并没有那么地与众不同。炸药的发明让战争进化,导弹的发明助推了太空探索。这些事情如果用小的时间尺度衡量,意义远没有那么重大。
同样的技巧也可以用在其他方面。有时候,我们做了一些事,后悔,想不开,走不出来。但如果你把时间尺度放大,会发现它也没有那么糟。比如说:失恋。很多人在失恋的时候是痛不欲生的,为此轻生的少男少女也时而有之。但如果你在整个人生的范围内,来看待一次失恋,又是什么感觉呢?它固然有着特殊的意义,但真的值得你放弃生活的希望,甚至结束生命吗?
综上,学会把眼光放长远去看待问题,很有必要。补充一点:如果你有一个目标,不如也试着放大时间尺度,用一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去努力,成功是不是就变得不再那么遥不可及了呢?我们拭目以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