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T认知行为疗法指出,心理问题有三种负面的核心信念,无能类,不可爱类,无价值类。
这三种负面的核心信念是原生家庭习得而来,本质还是父母与孩子的互动中,父母不自觉地让孩子带上了其中某一个或者几个镣铐。
经常性的贬低和打压,比较等行为容易形成无能类。
父母缺位,忽视,抛弃等情况容易形成不可爱类。
而暴力,包括言语暴力,不爱孩子等行为容易形成无价值类。
但据我的观察,这三种负面的核心信念,除了童年会形成,成年后也会有,当成年时长期处于的一个不如意,挫败,得不到社会价值体现的处境时,就会让一个人一直压抑内心的某些情感和情绪,这种情感和情绪会产生负面的核心信念,逐渐进入潜意识,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而自己不曾发觉。
认识的一个朋友,刚认识那会,感觉还挺好,后续发现,他有时候喜欢大谈特谈,如果说确实有点墨水,那我听着,看有没有新的观点也学习下,但讲的东西断断续续的,说历史吧,一个人物说着又得去想一想,最后又说不出什么,但感觉是好像有点东西。
喜欢去分析一些事,说一些自己的观点,口头禅是:你看我说的对吧,我说的是吧。
可以说是表演型人格,但我个人不去乱标签。
在他行为中,我感受最深的是莫名其妙,几个月前的一天,打电话给我,问我某某地方有一个展会,要不要去,可以看下最新的一些讯息。我说可以 ,然后约好在小镇门口,等我到了门口,打电话给他,他说边走在路上,在地铁口等我,我说:慢点走,我跑过来。等我到了地铁口,没看到人,问他,你在哪里,他说肯定在里面,外面这么热,等我到了里面,瞅了一圈也没看到他人,最后我是直接回公司。
从刚开始他失约的时候,我就不想去了,但我认为展会时间可能临近,他比较急,还是去吧。
这件事,可以看得出是他没诚心邀我去,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是把对方放在一个非常低的社会价值状态,说成白话,给你个见见世面机会。
如果只有这一个事情我也不会去注意,某一天,我俩都在办公室,隔壁公司有个朋友过来,笔记本电脑有问题请求帮忙,我们俩都说了不会,去二楼找下全能的老魏。过了一会儿,他发信息来说来下某某栋几楼,我说好,以为有什么事,去了以后呢,他就坐在刚才朋友那里,问:你把人家电脑弄一下。我说:不会呀,我不是说了吗?他一下说:哦,你不会呀,我以为你会呀!
这件事,我刚开始挺恼火,后面想想就算了,我不想去批判什么?我研究心理学的,知道你是什么心理,说不好听的就是玩心机,耍心眼,把你当朋友没说出来。
在他的内心,存在无能类的核心信念,他潜意识把身边不是很尖锐的人当成了负面的核心信念客体, 本质上是他内心的无能感在影响他的行为,而他通过一些行为让自己觉得别人很没用,很无能,反衬他很厉害,来满足内心缺失的那一份价值感和存在感。
应该不是我一个人,因为某一次他开心的时候自诩自己为世外高人,仅仅是因为他研究了一年多的哲学,看了很多书。
使我挺好奇的是,他的这种信念是怎么形成的。
我一直以为是原生家庭问题。
某次在小区散步,碰到他以前玩得很好的一个朋友,无意间提到了他,我大概知道原因。而这个朋友和他如今的亲疏程度也佐证了他的问题。
他的原生家庭没问题。问题出在他自己身上,进入社会,前期太顺利,又把自己标榜太高,这是心态。而产生这种负面信念的源头是:老家拆迁,因为自己的错误决定,政策变动后自己家没拆成,也是这件事产生的自我和群体压力让他躲进了哲学之中,后续女朋友也分手,一系列的打击让他怀疑自己,生出的无能类的核心信念进入了潜意识。
其实可以理解,高走低开后的日渐不如意,不被身边的人重视,和自我社会价值的低存在感,通过研究哲学和看书找到了一个防护圈,保护内在自卑和无能,而后只要有机会,就促成他的这种他人没用自己很行的虚假现实来满足空虚的内心。
一个人负面的核心信念内隐化为潜意识后,会塑造和强化个人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就是所谓的性格,进而影响生活,如果对当前生活没有负面的影响,也还好;但如果有负面的影响,个人没察觉和意识到,这是很恐怖的。
卡尔荣格也曾说过:潜意识如果没有进入意识,就会成为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