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第一本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书名挺有意思,对于没有去过心理诊所的人来说,对心理医生感觉很神奇,他们好像有魔力,知道你在想什么,能够看透你。其实不然,心理医生更多的是引导,引导你认识自己,找到问题的症结,然后自己去自愈,还得自己靠自己。
整本书讲述了蛤蟆先生与心理医生十次会谈的事情,最后在一次次面谈中,蛤蟆发生了一次次变化。心理医生可以倾听,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倾听,可以相信,相信靠你自己可以变得更好。从书中,对我们自己的认识还有一些亲子教育也有一些启示。
1.允许他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哪怕做错了也没关系。对于中国式家长来说,很喜欢包办,你这样做不行,为什么不让孩子尝试呢?自己亲自尝试,感受更深,哪怕错了,也是一次教训,比你空洞的说教效果好一百倍。
2.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好。教育的作用在于唤醒,唤醒孩子的求知欲,唤醒孩子的内驱力,有句话说,你永远没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只有自己想去改变,一切才会变好。
3.儿童自我状态,像孩子一样。自然型儿童和适应型儿童。
4.老师和心理医生的不同,老师用讲解的方式,心理医生用倾听的模式。
5.父母拥有巨大的权力,可以对孩子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他们可以爱孩子也可以抛弃孩子,可以宠爱他们也可以虐待他们。你拥有怎样的父母,就像买彩票一样,得看走不走运。难道这就是一个命吗?善待我们的孩子。
6.孩子是成年人的父亲。我们成年后的行为很多是从童年学来的。成长的本质就是减少并最终打破这样的依赖关系,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7.变成你想成为的自己,必要经历行为和态度的转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勇气和决心。学习之门是一条艰苦之路。
8.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父母状态、成人状态、儿童状态。成人状态指用我们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
9.困惑是学习过程的第一阶段,这说明固有的知识的局限开始被打破了。
10.学会开始爱自己。
11.人生坐标与心理游戏。
![](https://img.haomeiwen.com/i24392489/dc71efde3827446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