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经邶风——新台

作者: 白霜刀 | 来源:发表于2022-12-15 11:30 被阅读0次

    《静女》是写平民男子与贵族女子之间纯真无邪的爱。《新台》是写贵族君王那纯粹的色欲。《静女》诗中“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我不是留念少女的美,而美少女对自已的那份深情。到《新台》诗中“鱼网之设,鸿则离之。”这是君王贪图儿媳的美色,夺而强纳为妃。这为美色而巧取强夺,就是鱼网之设。鸿是指大雁,古人明媒正娶用雁作聘礼,象征夫妻好合,永结同心。因为雁是一夫一妻,丧偶而不另欢。故古人婚姻用雁作聘礼。这句诗就意指,采用捕抓的方式获得的美人,同心同德的二情相悦的美好就会失去。诗中的“燕婉”是指要出嫁的新娘。诗《燕燕》就有“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急子的父亲宣王。 宣王好色,为太子时,找上了父王的妃子,父王死后,立为王后。为太子纳妃定了齐国的王女,发现齐女宣姜美丽,又夺儿媳为妃。从西周到东周,这个时期“礼坏乐崩”正是说的贵族,也就是国家的管理阶层,在中央皇权的衰落后,礼乐的约束力,已经无法约束权力的拥有者们,伦理道德,在权贵者面前,轻若鸿毛。可这放纵的背后,是失去民心,导制内乱,并终将亡国的代价。这种因果,权贵们是看不见的,权力能带来不受约束的快活,这种快活如果不受约治,这个国家就会内乱而衰落。孔圣排序,《邶风》诗的顺序,行圣人不言之教,把国之存亡、社会变迁、用诗序的方式,如同画卷徐徐展开。这种文学手法,后世再也没有出现过了,导制现在理解都困难。圣人心曲,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这诗经序理,正是不可得而闻也。孔圣一言不著,仅通过诗经诗序,就把社会变迁,人性,存亡之道说透,褒善贬恶,曲径通幽。
    新台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强纳儿媳而筑的新台,那么光鲜,立在淇水之畔,河水广渺。新出嫁的女子,求得嫁个好儿郎,并不是蛤蟆一样的老东西。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之意是表面的光鲜,河水广渺,无掩其丑呀,不知其耻,而以为荣之意。卫君宣王,礼坏乐崩,明目张胆的把这丑行放在阳光之下,这新台以成,民心却失。是蛤蟆一样的老丑。君王在百姓的心中,这样的形象。这个国家民心背离,必然散沙一盘。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强夺儿媳新建的寻欢之所,高大的楼台那么干净,河水滚滚,无法冲去污浊。新出嫁的女子,心中所愿嫁个好郞君,不是蛤蟆一样随便就抓一个的丑东西。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之意是这寻欢之所在怎么打扫得干净,这淇水也无法冲洗这污浊。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用鱼网去捕抓之心,得到本是儿媳的新娘。那为有什么美好的二情相悦。诗中的新娘子被好色的宣王巧取豪夺。二人之间,那有什么鸿雁之情。齐女宣姜被迫嫁给卫王后,就醉心权力,这就是“鸿则离之”的后果。终演衍出下首《二子乘舟》的惨剧,伤了卫国的国本,造成朝野无法弥合的分裂,终国乱被外侵而灭。宣王死后,齐女宣姜欲染指中宫,在齐王的安排下,卫君臣的默许下,使计让宣公非嫡出的儿子再娶了这个母妃。生出了写《泉水》的女儿许穆夫人,以复国后的明君文公等子女。 这个出嫁的新娘子本心娶给如意的好郎君,没想到嫁了个驼背的丑货。

    诗经开篇《关雎》指的权贵阶层的人,社会有权有势的人喜欢上了平民女子,而礼乐相悦的行为,从后世比比皆是的例子可知,权贵之爱欲,更多是强取豪夺,如同红楼梦中,薛蟠打死冯公子,强买香菱为妾。这就是权贵之爱。所以周公制礼乐,以安邦定序。这礼乐就表现在自律节欲之上。所以诗经周南开篇《关雎》就是礼乐对权贵,对人性的节制,从而定安社会。诗中是写权贵之人通过礼乐去爱一个身份为平民的女子,在礼乐约束之下,社会和谐的人性之美。从西周到东周,从《关雎》到东周的《新台》,二首诗就反应了什么是礼坏乐崩。这是从上至下的崩塌,人性的恶,在权力之下,不再被礼乐所约束。赤裸
    裸的色欲,新台建立,更是权贵对礼乐的蔑视。那个让孔圣人魂牵梦萦的礼乐盛世,永远的消亡了。到今天也没能恢复到《关雎》的水平。“新台有洒,河水浼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诗经邶风——新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bak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