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结业考试,学生辛苦努力变成了具体分数,非常清晰直观。
儿子班级第一,作为母亲,好情绪是自然的,但面对儿子120分的数学实得90分,却也有好情绪,这好情绪是觉得,儿子只数学这一科的提升空间就足够大,面临初三一年时间足够没问题。
面对孩子分数,父母们也许表现各异,但孩子们态度却比较统一:不满意。
从第一名至最后一名,绝大多数孩子都会对分数有失望,觉得该高一些才对,对不起老师及父母的心情也有。
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有他独特的个性,每一个生命都是来这世界报到的神奇天使,生命不只美好,且奥妙无穷。
个性强烈的孩子,青春期生长激素的原因及个体成长环境的影响,有的容易激动,甚至暴躁,开始有强烈的个人意识,拼命想做大人,这类孩子需要成人社会给予他充分的尊重、沟通的平等,孩子内心的自尊感权威感获得了满足,也就会更顺利地渡过这段青春狂乱期。
个性强的孩子其实是宝贵的,相反,有一些看上去非常温顺的青春期男孩女孩,基本不会发火动怒,按时上课,到点回家,尊守纪律,听父母老师的话,不欺负同学,也没人忍心欺负他们,父母建议报的辅导班安安稳稳地认真去上,但这些孩子大多成绩也非常平稳,上不去,有的还很难保持下不来,表面上看好像没道理,但这些孩子的家长大多在孩子面前比较权威,事无巨细的负责:我们是父母,你是孩子,我们的话你得听,不听就不是好孩子。
这“好孩子”三个字真正地害了孩子,因为从小太多人的夸奖,孩子也获得了很多有形无形的好处,孩子不自觉地在向这三个字靠拢的过程中慢慢丢掉自己的个性,他知道大人想让他干什么,不想让他干什么,为了做个“好孩子”,他会压抑自己的渴望,放弃自己的想法,慢慢学会了做一个“假人”。
这些乖孩子其实也有狡猾的内在:我很听你的话,我都按你说的做了,我没惹你生气,我听你的安排一直在努力…
于是经常听到有句话这样说:人家那孩子虽然成绩一般(甚至很差),但人很懂事呀。
有些成绩优异的孩子天天让老师父母头大,身上有孩子气的调皮,有青春期荷尔蒙的冲动,有傲骄的本事,但对权威不服。
对这类学习不成为问题的“问题”孩子,其实我们只要看见他不服输的个性,敢于怀疑一切问题、敢于挑战现存事物的胆气,能面对能承担,初生牛犊的莽撞与可爱,用欣赏的目光爱的陪伴与他一起长大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