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最近的热搜画面,太多的消息冲击着自己的思维,再次感受到那句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社会在发展,观念在更新,这个社会主流的思维和意识不断的发生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有效的应对成为了一门科学,然而在众多的“研究”中很难出现准则样的道理,到底应该怎么做才会让自己在时代的洪流中不被丢弃,曾经的自己认为,坚持学习,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领域才能够更上节奏,才能够适应很广的世界,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

然而,具体来看,如果缺少方向性的学习,其实反而是一种累赘,人的一辈子太短太长,精力不够永远是一个伪命题,毕竟“阎王令”不知会在何时出现,有时候在夜深人静,翻阅着自己的记忆之书,却不自主的感叹为何有些人走的这么匆忙,尤其是在最近,梦中总会出现哪些一起经历过的场合,也许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即使已经过去了好几年,要接受已经见不到人的变化依旧是比较的困难。曾经的自己很不想面对这些,总觉得哪些距离自己太远,哪怕在某本书中看到“珍惜当下,因为不知自己不知何时失去”,相类似的语言,仍旧觉得也许他们更多的是“无病呻吟”,假设人一直在忙碌中的奔跑,焉能记起路上的短暂相遇。然而事实上,我们也许不会记得短暂相遇,但是我们会记得相遇前后的变化。
也许是因为人类口是心非已经很长时间,所以习惯了带上面具面对人和事,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担忧,在年复一年的忙碌中忧虑,然后不断的回忆,不断的幻想,不断的寻找人生的转折点。面对着如此情况,谁又能够否认我们渴求转折点的原因是希望自己能够有不一样的改变,即使这个改变是主动寻求的,但并不意味着它肯定是好的方面。很多人用自己的一生阐述了一个事实:你怎么知道我们所追求的真的是我们所向往的,或许有一种可能,在我们得到它的那一刻的下一秒,所产生的情绪叫后悔。
改变自己不会在乎这些,那些所谓的情绪均是人类的附加,口是心非的人类心思很难猜,它觉得跟随者自然的脚步也许会带来更多的变化。事实上是如此吧,在最近的热搜中,关于教育改革的说法很多,其中比较点睛的是关于“减少学制”的提议,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正确的。当然若是具体分析还是需要看站在谁的角度,整个社会素质和意识的改变带来的是质的提升,一件事物一旦涉及到群体,性质必然会发生改变,其实大学生活是很重要的,无论站在哪个角度,都是比较重要。人脉的积累是在大学,知识的迁移也在大学,甚至精神的成长也是在大学,如果站在这个角度上,大学的时间应该是不够的,然而站在群体角度上,太多的大学生浪费了时间,主要原因是由于自制力的确实,这个社会是被自律的人掌控着是没有错的,不断的坚持产生的质的改变是令人震惊的,然而自律一个词语对于日常来说却又有些高大上,对于太多的人,自律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那么想要提升,却没有自律,最简单的办法便是增加辅助力量。
大学的辅助力量是很缺失的,所谓“社会教你做人”,所谓“家长老师教你做人”,有谁听过“自己教你做人”,对于基础教育来说,无论自己的智力是否成熟,教师对于它们的管理都是很不可缺少的,但在大学期间,教师的作用更多的体现在学业上,其他的教授反而有些缺失,那么有效的脱离学校,进入社会工作和学习是很有必要的。站在这个群体的观点上看却也是可行的。
未来的未来,不知道是怎么样的,我们所有人都很好奇,也都在思考,不过也许能够对未来做的太少,只有做好自己当下的每一件事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