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少明
旅行的时间相较于日常工作的时间,感觉是算是过的很慢似的,有时候觉得仅仅是旅行了几天的时间,却感觉到恍然之间离开了自己的原有的生活模式很久了,这也许是改变生活节奏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吧,就是到陌生的环境中去,看到的是陌生的风光、陌生的人,也会看到世界是如此之大。
人们大多是生活在自己的圈子和节奏中,唯有在环境改变时,在广袤无垠的大自然中或是熙来攘往的陌生人潮中,会在短时间的让人的思想发生一些细微的变化,甚至去想日常生活中的那些小烦恼、那点小面子、那点小成绩,真的是不值一提。
远山沧海、花开花落不去看,非要专注于那些柴米油盐、一地鸡毛的琐事。旅行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这也需要人们在路途上去感悟和体会,甚至有的时候,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都融合在其间,可是现在我们很难做到旅行,大多是走马观花的旅游,因为时间是最大的问题,对于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来说,最缺的就是假期了。
我们平时的假期大多不会超过一周,而且这个时候出去旅游,到哪都是人多的地方,不得不让人由衷的发出感叹,哪来的这么多人啊。当然,能错开假期去旅游也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了。
在旅行的途中,有的时候更需要起早贪黑,因为到了一个地方,就想多转几个景点,甚至有的地方,以后估计不会再来了,能多走走、多看看,就多走走、多看看。
当然,在离西安市区一百多公里之外的华山是不得不去的景点,去华山之前,从网上查了一些资料。自古华山一条路,华山之险是网上说的最多的,有的地方要手脚并用的攀爬,看了在空中的木制栈道,下面就是万丈的深渊,看来都会让人胆颤惊。
和当地的出租车司机攀谈,司机说到如果是从山底下徒手的攀爬确实是比较惊险的,而且爬山是很费体力的,即使年轻人也不一定能爬到山顶,他们当时爬山的时候是在半夜里就出发,爬了4、5个小时才到了山顶。司机师傅说回来以后,腿疼了好多天,从来没有那样累过。
如果是坐观光的缆车上下,就不会太疲劳,也没有太大的危险性,也就是在山上的五个山峰之间的来回攀登,危险性是很小的。
可是纵使是惊险和疲劳,那些到过华山的人,都认为是不虚此行的。司机师傅说的也很客观,在五峰之间,只有两段路是比较危险的,一段是垂直的90度的山体有10米左右的台阶,一处是接近90度坡度的30多米的台阶,外侧都有栏杆,只要是手脚并用,还是能安全的攀登过来,从西峰上、北风下,经过的这两端正好是下山方向的,也没有那样的疲劳。
父母偏爱于这样的自然景观,孩子也是喜欢爬山的,于是当天晚上规划行程,做好了准备,第二天去登华山。
如果是在西安市里住宿,坐高铁40分钟左右就能到了华山脚下附近,也就是华山的坐在的华阴市。可是我们却住在了临潼区华清宫附近,这里的火车也是不通的,好在清晨吃饭的时候,询问了当地人。
当地人很是热情,详细的说坐客车是最直接的方式了,如果是坐车返回西安市里坐高铁,也会很慢的。于是就简单的吃过来早饭,到客车站附近坐上客车,客车是走走停停,早上八点的车,十一点左右到的华山脚下,在路上颠簸了3小时。
当时的天气是个大晴天,在华山的脚下,远处就能看见高大的山体掩映在远处淡雾之中,山体大多是浅白色的岩石,与上面覆盖的树木交相辉映。于是买票进山,当时买的是西峰上、北峰下的票。途中经南峰、中锋,这个路线比较合理,而且,途中向上攀登的时候较少,更多的时候是下行的。
从山门到乘坐北峰索道上行还需要做山间的大巴车,车程大概是在30分钟左右,距离是十几公里的样子,但是都是山路,有的地方回环往复,行进的比较慢。
中午十二点多,才到了北峰山脚下,山脚下的山门修建的大气磅礴,中间是“太华盛景”几个大字。登上几百个小石阶后,达到乘坐索道处。
这时在山下,就能看见山体的大致样貌。有的山体是垂直的立在哪里,就像用斧子劈开一样,不禁会想到一个词,叫做鬼斧神工。山体是光滑的,整个就是一块大石头一般,中间没有纹理,也没有缝隙,当然细细的看有的地方也有缝隙的,因常年的雨水冲刷,形成浅浅的沟壑,但是整个看来,就若镜面般光滑。
缆车在空中缓缓行进,速度很慢,有时上行,越过一座小山头后,下行一会,复又上行,这时就能真切的观看附近的群山,群山连绵起伏,有的宛若利箭一般直插云霄,有的仿佛是山间矗立着一块屏峰,有的是一根倾斜的巨大的石柱,山体大多是裸露的,唯有山顶上覆盖着茂密的树木,树木的颜色是一种灰暗的绿色,不是那种翠绿的树木,但是和山体的浅白的恰好相得益彰。
缆车在上行的途中,飞鸟就从不远处的山边飞过,有的就从缆车的脚下飞过,高大的缆车的基柱就直直的立在山间,有数十米甚或是上百米之高,儿子在缆车的玻璃上向外看着,不时的说到,看这、看那,兴趣十足,欢呼雀跃。在缆车上行的途中,父母也为这大自然的杰作而发出阵阵的惊叹。
大约20分钟左右,缆车才到达北风峰顶,缆车从山体上方的一个山洞中进入,下缆车,上行一段距离,到达一处寺院,面积不大,有可供人们歇息的场所。
短暂的休息之后,复上行,经过一段时间的攀爬,才到了西峰,峰顶若动物的脊背,可供人通行空间的宽度不足2、3米左右,绳索围绕的地方仅可供两人同行,交错的地方可谓摩肩接踵。
向山下望去,是壁立千仞的沟壑,远处依然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在淡淡的烟雾里。从稍远处望去,整个是一块巨石浑然天成,西北临空,绝壁悬崖似刀削锯截。东南陡坡下松柏苍翠,清泉如琴。
此峰的南部有一条通道与东峰想通,长数百米,一面为绝壁,一边是斜坡,是华山之一险。
向上攀登的时候,因人流量很大,几乎是排队前行,在较窄的地方,几乎是只能两人擦肩而过,两侧皆有栏杆围着,在锁链上挂满了红布条或是金锁,大概是人们祈福或是留下印记的一种表现形式吧,这个地方的的红布条和金锁,看起来并不突兀,和山体的颜色相搭配,多了几分人为的色彩,倒是也颇为生动和有情趣。
在向上行走的过程中,孩子还是想走在前面,尽管人是很多的,但是因有栏杆的围着,也就是很安全的,可是母亲在高山上,对儿子有是不放心起来,于是就用手牵着儿子向前走着。
此时,抬头恰好能看见山体的全貌,我觉得应该叫做鹰脊岭,多么像鹰的脊背,山头的地方像是鹰的头部,就如同一只雄鹰盘踞在哪里,向远处眺望,跃跃欲飞的样子。
在我们生活的地方,在市区几百公里之外的草原上,有一处巨大的石阵,是世界地质公园的组成部分,石林是第四季冰川时期形成的。山体的一侧是各种各样的石阵在群山中分布着,在山体的另一侧,视野相对的开阔的地方,有一个单独的巨大的石阵,让然惊叹的是石头的形状宛若一只大鸟,正盘踞在草原之上,头颈轻微的扬起,目视着前方,宛若从远方飞来的一只苍鹰,落在了草原之上。当地人形象的称之为“鲲鹏落草原”,真可谓是恰如其分了。
因之石头的形状比苍鹰不知要大上多少倍,称之为鲲鹏,既有神话的色彩,又更加的与其外形相契合。
鲲鹏是出自庄子一书,“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到了西峰的登顶,在侧面有一处可以短暂歇息,问了身边的人,说到这里是叫做莲花峰的,因其上面有一块石头的形状像极了莲花峰。在我看来,叫“鹰脊岭”应该更贴切一些。
(2019.1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