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1995年11月15日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其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每年的这一天,都有各种形式的读书会等。
能给读书专门设立一个节日,对一个从小爱读书的人,这无疑是一件得人心的好事,当初知道这个节日时,就为它拍手叫好。可是,今年的读书日却没怎么读书,一天时间都在工作、吃饭等重复得乏味的平凡中昏昏然度过,睡前听“微信读书”时,才记起今天读书日——读书人的大日子,这么重大的日子竟一天都没读书,有何颜面见书中旧友?
最近,《曾国藩传》读过几遍,深感读书对人的成长成才影响巨大,可以说,读书成就了这个晚清第一大杰。他自幼虽是曾子后代却并不是神童,可以说资质平平,唯酷爱读书,科举考试也曾屡试不中,发愤苦读才最终中了进士。但他“无一日不读书”,后来带兵平定太平天国叛乱,也时时受挫,竟至于两次兵败途穷后投水自尽被人救起。可以说,读书于他,不只可以增长知识才干,更可以开窍明心养性,开阔眼界胸怀。曾国藩把“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做为座右铭,实则是提醒自己要懂得“行由不得,反求诸己”,严格的自律律人,才成其为晚清中兴明臣。
观其一生,可以说是读书改变了他的气质,重塑了他的人格,使他能终生奉行从政以耐烦为第一要务,严于律己,事事躬亲。组织训练湘军时组织得力,军队训练一个一个亲自训导,每晚必总结当日得失,并从古圣先贤书籍中汲取经验。所以他的湘军才能由弱渐强,打败了盛极一时的太平天国军队,得到了清廷的重用,成就了自已的一番雄心壮志。南征北战几年,也曾经山穷水尽,兵败途穷,痛苦徬徨以至投水自尽被人救起,他的性格其实也并不坚韧,但他坚持日日读书不倦,修己正德,明心养性,廉洁自律,还主张大力兴办教育,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科技并身体立行,重视培育人才,主张送留学生外出求学,以挽救清末颓败的趋势;教育儿孙多读书学习,勿贪恋浮华官场。没有读过许多书,就不会有此眼界、胆识和胸襟,所以他在晚清才被称为四杰之首。年老时,仍手不释卷,著书立说,最终临去世时,手里仍捧着一本书在读 ……死后被清廷赐谥号“文正”,厚葬建祠,以至几百年后的今日,仍被人称颂和学习,他的“曾氏家训”被多少家庭奉为治家经典。
前一阵,西安女奔驰车主的维权事件似乎很博人眼球,没车的我本不关心此类事件。可是女车主坐在车盖上一番有理有据有节,逻辑清晰流畅,言词精确犀利的演讲,令人叹服“文化人真的惹不起”。关注了事件进展,原来她也是先礼后兵,几番投诉无人理会后才不得不撕了文化人的脸面,坐于车顶据理力争寻求解决问题,最终取得了应该的赔偿和解决。试想,拙笨如我,遇上此事,该如何处理?再想,也只有多读书,书中自有雄兵百万可杀敌!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似乎早己是陈词滥调了,读书之人与不读书之人的区别,确实犹如夏日不可语冰。曾有幸聆听过浙江大学著名教授余知行一节课,课前,见会场门口沙发上坐一老太,满头华发,一件冲锋上衣,似与寻常广场舞大妈们并无多大差别。可谁想一上课,那个气质的优雅,谈吐的不俗,真了不起!讲课讲得那真是如疱丁解牛,游刃有余,引经据典,金句叠出,她在布置得很平常的讲台上,犹有神助,光彩照人,引人注目。二百多人都专心致志,掌声频传,我埋头匆匆做笔记,真恨自己不能照单全收。工作二十余年了,竟从没听过如此高水平和吸引人的讲座,真有醍醐灌顶之感。给老师拍了张照片,才发现她气质温婉高贵如玉,岂是凡俗之女。会后,同伴们都有重回校园再读书的迫切想法,围着老师问个不停,老师耐心细致答疑解惑,犹如熟识的老友。无奈时间仓促,只能匆匆别过,留下了老师的联系方式以方便讨教。从此关注的公众号中多了个余知行,每每读其文,如沐春风,如临清泉,读后自是神清气爽。
从七岁进入校园,我便爱读书,无奈那时家贫,仅有几本藏书而己,课本早被我读的烂熟于心。印象最深是五年级时,学校组织捐书建图书角,每班都捐了两三箱书。近水楼台先得月,作为教师子女,我可以借阅全校的图书。从此,我每天课余饭后和晚上,都有书作伴。我如饥似渴,叫花子不嫌馍黑,不加挑拣地囫囵吞枣,把全校图书来了个大扫荡,照单全收。最大的收益是我写作文时下笔如有神助,文思泉涌,时常被老师作为范文,有次征文竟获奖并登在了报纸上,张贴在学校报栏,引来同学们羡慕妒忌的眼光,我也第一次体会到了“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快意,其实追本溯源,无他法,唯多读书矣。
大学时,如愿读了中文系,更是如鱼得水,读闲书就是主业。我每日里昏昏噩噩沉溺于读书之乐中,随书中内容悲欢,浑然不觉周围正是青春芳华,校园中情侣成双成对。以致于被男同学诘问“不解风情,读书何益?”我只能回答,人丑就该多读书,家贫就该多读书,工作难找更该多读书,虽说自认并不丑。毕业时,最大的遗憾是将从此一入俗门深似海,耽于俗务,会有多少时间用于读书?
工作这些年来,疲于承担工作、家庭两付重担,读书己渐渐成了一种过于奢侈的享受。虽自许爱书如故,其实自知那只是一种心灵安慰。白日里匆匆读上几页,读完一问三不知;晚上看不了几页就被周公强行绑去约会,看了也等于没看。全然没有了当年读书时过目不忘的记忆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从容。近几年,工作清闲了,孩子大了,才有了读书、写作的闲暇时间,收拾起尘封己久的旧书本,却发现时常不得不“废书缘惜眼”,身体也时常偷懒拖累,只好频频将“读书须趁早”的老调重弹,耳提面命孩子放下手机,珍惜少年时,多读书,读好书,防止蹉跎了岁月也蹉跎自我。
读书日不读书,只能明日补上了。只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人生苦短,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当年一盏台灯一本书一不小心一通宵的劲头都跑哪里去了?活到老,学到老,我们正当壮年,正是读书好时节,明日开始好好读书。不知不觉,写完此文,己至凌晨一点了,且住且住,先睡一觉,开始新的一天,一定补上读书日欠下的书债!
网友评论